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铸币局不久前发行了印有好莱坞首位华裔女星黄柳霜头像的25美分硬币,这也是首个出现在美元上的亚裔面孔。美国铸币局称:“选择黄柳霜是因为她是一位勇敢的倡导者,为亚裔美国演员争取到更具代表性和更多元化的角色。”然而,这位凭借杰出贡献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拥有一席之地的亚裔女性,一生饱尝心酸、忍受非议。

国外历史上最美丽女演员(首位登上美元的亚裔女星曾为抗日呐喊)(1)

1905年,黄柳霜出生在美国洛杉矶。她是移民美国的第三代华人,和很多远渡重洋谋生的中国人一样,黄柳霜的祖父和父亲吃苦耐劳,全家人靠着在唐人街的一家洗衣店维持生计。黄柳霜在家里排行老二,很小就开始在洗衣店帮忙。跟别的小孩不同,她有一个电影梦。14岁那年,黄柳霜得到了一个在影片中跑龙套的机会,这次微不足道的亮相为她打开了通往好莱坞的大门。

之后,黄柳霜继续寻找各种在电影中露脸的机会。1921年,她凭借电影《人生》中的出色表演走进人们的视野。之后黄柳霜主演过几十部电影,她的齐刘海和细长眉毛在当时引领了一种全新的具有东方韵味的时尚风潮,她精湛的演技打动无数观众,迅速在好莱坞走红。

尽管非常努力,但黄柳霜发现自己始终无法施展拳脚,好莱坞电影中所有主角都是白人,亚裔演员只能出演一些没名没姓的龙套或是丑化亚裔民族的角色,要么穿着性感的衣服搔首弄姿,要么就是心狠手辣的反派。在电影《海逝》中,黄柳霜饰演的名叫莲花的女子爱上了一个美国男人,却遭到抛弃。后来“莲花”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的代表——亚洲女性常常遭遇始乱终弃。黄柳霜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好莱坞的不满,她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我厌倦了那些千篇一律的角色。为什么银幕上的华人几乎都是反派,而且是如此残忍的反派——滥杀无辜、背信弃义、阴险狡诈,我们不是那样的人。”

上世纪30年代,米高梅电影公司将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改编成电影,黄柳霜被认为是女主角的最佳人选,但影片却选择了一位白人演员出演这个华人角色。在片酬上,亚裔演员得到的报酬也比白人演员少很多。后来心灰意冷的她决定到欧洲发展。与在美国不同,欧洲对黄柳霜敞开了怀抱。她独特的造型经常出现在杂志上、广告牌上,成为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她还收到了英国王室的宴会邀请。据说,伊丽莎白·泰勒在《埃及艳后》中的造型也是借鉴了黄柳霜的经典发式。黄柳霜凭借自己的东方气质征服了欧洲,她以身为华人骄傲。

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的消息让黄柳霜非常愤怒,她发表演说和文章谴责日本侵略者的暴行。1936年,黄柳霜回中国探亲,经历了一次寻根之旅。中国人民的淳朴和热情让她十分感动,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她曾饱含深情地说:“我真希望我能生在中国。”

但也有人对黄柳霜并不理解,有记者问道:为何出演华人女仆、妓女这类社会底层人物而伤国人颜面?黄柳霜坦诚地回答:“这些角色即使我不演,也会有其他亚裔或者白人演员来演,他们可能更加丑化中国人。而我能做的,是用表演尽可能地维护中国人的形象,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改变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尽管这非常难。”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黄柳霜在美国四处奔走,多次发表演说呼吁美国民众支持中国抗战。她还将自己的珠宝首饰、服装进行义卖。1942年,她将出演的两部抗日宣传电影《轰炸缅甸》和《重庆来的女士》获得的片酬全部捐赠给了中国抗日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