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一件很普遍的小事,比初恋更隐秘,更难以言说。那一种在厕所经历天荒地老的感觉,别说你从来没有过。
但是,被便秘这朵烂桃花穷追猛打的感觉,就更加一言难尽。如果便秘这件事已经对你造成了困扰,那你可真的应该重视一下了。
▐ 打败便秘从认识便秘开始
便秘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频有便意,但排便不畅的病证。
正常人每日排便1~2次或1~2日排便1次,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3次,并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
▐ 如何判定自己是不是便秘?
1. 诊断必须包括以下2项或2项以上
a.25%以上的排便感到费力
b.25%以上的排便为干球状粪便或硬便
c.25%以上的排便有不尽感
d.25%以上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堵塞感
e.25%以上的排便需要用手法辅助(如用手指协助排便、盆底支持)
f.每周自发排便少于3次
2.在不用泻剂是很少出现稀便
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以上这些情况,如果包括2 项或以上,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内存在症状,那就是便秘了。
▐ 导致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1.器质性
肠管器质性病变;直肠、肛门病变;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疾病;神经系统性疾病;肠管平滑肌或神经源性病变;结肠神经肌肉病变;神经心理障碍;药物性因素。
2.功能性
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凑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所致,常见于IBS;
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
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径流导致排便困难。
▐ 哪类人群易便秘?
1.家庭中三代以内出现过便秘亲属的家族性便秘人士;
2.需要经常参加应酬的商务人士;
3.工作者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需要憋便的人士(如司机、教师、IT从业者等);
4.曾经服用含有大黄、番泻叶等泻药产品进行减肥的人士;
5.孕期产期出现排便困难的女性;
6.长期患有痔疮、肛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的人士。
▐ 中医如何治?
肠胃积热
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肺热肺燥,下移大肠;过食辛辣燥热之品;素体阳盛,燥热内生。
气机郁滞
忧愁思虑,脾伤气结;肺失肃降,腑气不通;抑郁恼怒,肝气郁结;久坐少动,气机不利。
阴虚血虚
素体阴虚,津亏血少;病后产后,阴血亏虚;失血多汗,伤津亡血;房室劳倦,阴津亏损。
气虚阳衰
过食生冷,损伤阳气;苦寒攻伐,伤阳耗气;素体虚弱,阳气不足;年老体弱,气虚阳衰;久病不愈,正虚阳衰。
▐ 预防便秘出现的四大要点
食:饮食有节。三餐进食时间规律、切忌暴饮暴食、食物种类均衡不偏食、适当进食动物脂肪、平时多引用足量温水、配合食用适量坚果(杏仁)。
动:适量运动。全身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根据自己年龄阶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切忌运动过量。局部运动,腹部按摩、提肛运动。
睡:正确睡眠。每天子时(23点)以前上床入睡,次日辰时(7点)起床。有条件者坚持午时午睡(13点至14点)
情:管理情绪。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切忌喜、怒、忧、思太过。
▐ 中医如何治?
分辨便秘寒热的方法
辨证分型
热秘
证见: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恶热喜冷,小便短赤。
治则: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用药:脾约麻仁丸、大黄类通便药物(大便通后即停止服用)。
气秘
证见: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失气,嗳气频作,胁腹痞满胀痛。
治则: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用药:四磨汤口服液、木香顺气丸。
气虚秘
证见:大便干或不干,随有便意但排除困难,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短气懒言。
治则:补脾益肺,润肠通便
用药:黄芪、麻仁煎煮后,加白蜜调服。
阳虚冷秘
证见:大便干或不干,或先干后稀,排出困难,小便清长,恶寒怕冷,四末欠温,神疲乏力,口不干,或口干喜热饮,口淡乏味。
治则:温补脾肾,润肠通便。
用药:肉苁蓉、当归、杏仁、麻仁煎煮服用。
▐ 对虚寒型便秘的认识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增加,生活习惯的变化等因素,使得目前临床上属于虚寒型便秘的患者明显增多。如大家在有便秘的症状的同时,还出现神疲乏力、口淡乏味、冬天来或气温下降时恶寒怕冷、手足不温,女性出现痛经、月经量少、经色紫暗、血块多等症状,平素使用辛辣香燥的食物后易上火等症状时,就应该警惕自己的便秘很可能就属于虚寒型便秘了。
▐ 对虚寒型便秘的应对方法
(1)及时就医,到中医院脾胃病专科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您的便秘情况给予针对您的个体化辨证治疗。
(2)食疗方:(排除民族信仰方面的因素)血旺、韭菜(切长段)、黑木耳煮汤服用,每周2-3次。
作者简介
吴文笛: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全国中医药文化巡讲专家。系云南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云南四大名医之首、全国扶阳学术流派重量级人物吴佩衡先生之嫡重孙,为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第三代学术继承人。师承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第二代学术继承人吴荣祖教授。现任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青年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云南省医学会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现就职于昆明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年。
擅长诊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便秘、慢阻肺、功能性腹痛、急慢性咳嗽、顽固性头痛、月经不调、小儿疳积、胃食管反流病、感冒、泄泻、慢性结肠炎、郁病、慢性咽炎、顽固性口腔溃疡、失眠、类风湿性关节炎、心悸、自汗盗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