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科普一下”

  本栏目是由市南区科协联合“微市南”共同推出的科普知识专栏。每周将向读者推荐科学、权威、准确的科普信息内容和相关资讯,让科技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主要包含科学头条、前沿科技、健康科普、真相揭秘等版块。

  预制菜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常吃是否健康?如果不得不经常吃,如何才能平衡“吃饱”与“营养”?……本期说说关于预制菜大家关心的问题。

什么是预制菜?

  预制菜也叫料理包,就是将可食用原料经过预加工制成半成品或成品产品,根据需要配以各种辅料,可能会使用食品添加剂,具有保质期长、食用方便等特点。

  从类型上看,预制菜一般分为4类: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比如我们平时吃的开袋即食的豆干、鸡胸肉,就属于即食食品;需要用热水浸泡后或者加热后才能吃的方便面,就属于即热食品;经过简单烹调就能出锅的鱼香肉丝、梅菜扣肉等,就属于即烹食品;按照分量分装的净菜、净肉、辅料等的小炒菜组合,就属于即配食品

预制菜火爆背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市南科普你常吃的外卖预制菜)(1)

预制菜的优缺点

  优点:

  预制菜和一般家庭做菜的区别就在于,免去了买菜、洗菜、切菜等程序,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准备食物和烹调,省去了很多的精力,十分便捷。

  对于餐饮经营者来说,预制菜还能更大程度地节约人力、空间和成本,而且出餐快,食客无需等待过长时间,尤其是对于外卖来说。

  食品安全相对更有保障:相对于餐饮门店,正规厂家生产的预制菜在食材方面会更为安全可靠。

预制菜火爆背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市南科普你常吃的外卖预制菜)(2)

  缺点:

  预制菜的口味都是统一的,是根据调查后大多数人的口味喜好来预制好的,不能实现口味私人化,无法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比如吃一道红烧狮子头,如果选择预制菜,无论你是在家吃还是点外卖,都是一个味道,品尝不到“妈妈的味道或家的味道”。

  口感上不如新鲜出锅的菜肴,毕竟它的原料已经被加热处理过一次了,而食客买到手以后还要经过二次加热,口感上会受到影响。再有,很多预制菜都是经过冷冻保存的,在冷冻的过程中水分凝结的冰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食物的口感和质地,会让食物吃起来有点“粉”。

预制菜火爆背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市南科普你常吃的外卖预制菜)(3)

  预制菜的营养较为单一,大多数预制菜为荤食,即便有蔬菜,种类也有一定的限制,常见的都是胡萝卜、豌豆、笋、土豆等储存时间长又不易变色的蔬菜,缺乏绿叶菜。

长期食用的最大问题

  营养不良:因为食材种类的限制,导致预制菜的营养较为单一,虽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很好保证,但对于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生物活性成分却较难有更多的保留。再有,预制菜的主食多为白米饭,难以实现粗细搭配。

  可能会长胖:很多预制菜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以及为了更长的保存期,脂肪含量较高,热量不低。

  增加慢性病风险:饮食经常脂肪摄入过量,会增加患高血脂的风险;而盐摄入超标,则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如下图这款梅菜扣肉的料理包,一包主料含量约为96克。钠含量高达1021毫克/100克,一包约折合盐2.5克,占到了推荐量的50%,也是不低了。

预制菜火爆背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市南科普你常吃的外卖预制菜)(4)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梅菜扣肉料理包

如果要吃,如何均衡营养?

  注意荤素搭配:点餐的时候尽量选择有肉有菜的菜肴,特别是有绿叶菜的,或者直接叮嘱商家单独点一份绿叶菜。实在不行就点个一荤一素,和同事一起吃,商家炒个青菜还是很快的。

  避免油大的烹调方式:尽量避免点溜肉段、水煮鱼/肉片、锅包肉、干煸豆角等菜肴,这类菜都是油盐的重灾区。

  自带蔬菜和杂粮:对于平时经常点外卖的小伙伴,建议自行带些方便的蔬菜,比如生菜、黄瓜、圣女果、西红柿、紫甘蓝、胡萝卜,这些都可以清洗干净后直接生吃。还可以带烤红薯、煮玉米、燕麦片做一部分主食,增加粗粮摄入。

预制菜火爆背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市南科普你常吃的外卖预制菜)(5)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看营养成分表:如果是自己买带包装的预热菜,一定要看好营养成分表上的脂肪和钠含量,选择二者相对低一点的。每餐将脂肪控制在10克以内,钠控制在800毫克以内,钠含量≥800毫克/100克就属于高盐食品了。

  最后,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点餐选择大点的餐饮店;购买包装预制菜选择正规大品牌商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