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梁肇佐老师应邀为国家图书馆录制《壮乡民俗秘境》系列非遗课堂,向全国推介我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加强非遗知识的普及,加深读者对我市近年非遗保护传承成果的了解,现将其课程内容整理刊发。
传统壮族服饰
2014年,壮族服饰制作技艺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壮族地区各地的壮族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比较常见的是唐装样式。
那么,唐装是否就是唐朝的服装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知道,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海外华人被外国人称为唐人,唐人集中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唐人穿的服装就被外国人称为唐装了,也就是说,唐装其实就是中式服装之意。目前我们常见到的唐装是由清朝满族式样的服饰改良过来的,特点是立领对襟连袖、盘扣,这些特点实际就是清朝时期中国汉族服装的主要特征,当时中国很多民族的服饰都受满族服饰的影响,壮族亦在其中。
传统壮族服饰男女装
唐装的款式有五大特点。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对襟,也可以是斜襟;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分组成。
壮族的唐装式样与汉族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壮族唐装的颜色是以黑色、蓝色为基调,其他颜色较为罕见,而汉族唐装的颜色却以红色为主,其他色彩也很丰富;其次是壮族唐装的面料基本上是土法制作的棉布、麻布,而汉族唐装却以丝绸面料为主。另外,壮族妇女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壮族男子缠绑腿,扎头巾,而汉族男女服饰没有这些装束。
二十世纪50年代壮族服饰
传统的壮族服饰颜色简一、式样古朴。壮族人以纯黑色和纯蓝色为美,极少有其它颜色的装饰。男装为破胸对襟,短领,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宽大裤脚长及膝下。
传统壮族服饰女装
女装为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女子一般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长约4—5尺的黑巾,或用一块黑长方形的布合缝,上端打折,顶开圆孔,戴于头上。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壮族银饰的种类,主要有银梳、银簪、耳环、项圈、项链、胸排、戒指、银镯、脚环等。
壮族花鞋(左)
壮族花鞋是壮族服饰传统工艺之一,又称“绣鞋”,为妇女所用,广泛流行于壮族地区。鞋头有钩,象龙船。分有后跟和无后跟两种。鞋底较厚,多用砂纸做成。鞋面针法有齐针、拖针、混针、盘针、堆绣、压绣等。在色彩上,年轻人喜用亮底起白花,常用石榴红、深红、青黄、绿等艳丽色,纹样有龙凤、双狮滚球、蝶花、雀等;老年人多用黑色、浅红、深红等厚色,纹样有云、龙、天地、狮等。
南宁市青年歌唱家陈春燕
在音乐剧《刘三姐》中的剧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壮族人也不断地对自身的服饰进行改良和创新。经过改良和创新后的壮族服饰,充分吸收了壮锦的元素,在面料、装饰材料、图案等使用上,迎合了现代人的的审美情趣,显得极为纷繁奢华,尤其是节日盛装和舞台服装,特别的多姿多彩。谭湘光是一位成就斐然的代表性人物,她是壮族刺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在她设计的壮族服饰中,既继承了壮族服饰的传统,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令人耳目一新。
身着壮族舞台服饰的南宁市青年歌唱家陈春燕
经过改良和创新后的壮族服饰较好地保持了壮族服饰的基本元素,但仅适合于节日及舞台表演时穿戴,生活化的壮族服装目前还未有标准化的设计款式,在这方面还需加强攻关,以期取得进一步的突破。(END)
【作者简介】
肇佐,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南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南宁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的著作有:《红水河》《远天星的诱惑》《壮族歌圩调查研究》《民族文化呈现与思考》《壮族三声部民歌传承与保护研究》等。2016年主持市级研究课题《壮族刺绣研究》并结题出版;执行主编《南宁歌谣集成(壮族卷)》《老南宁记忆》;主持国家艺术基金课题《广西粤剧百年图史》。2013年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16年理论专著《壮族歌圩调查研究》获广西政府文艺最高奖铜鼓奖;2018年12月,获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文联联合授予首届广西文艺花山奖•创新奖。
信息来源:南宁市文联
nnsly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