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1)

你们好呀!

昨天写到的【语言】互动,大家还挺感兴趣。

起因是我在测评小狐狸,有一节课,外教的开场是和孩子们打招呼。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2)

他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

How many coloring pencils are there?

我有几只彩笔?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一,二,三,四,五,六,七。

There should be eight, where is it?

应该有八只,那只哪儿去了?

Oh, here it is.

哦,在这儿呢。

There are eight coloring pencils.

我有八只彩笔。

Hello. It's me again.

你们好,我又来啦。

Nice to see you there.

很高兴见到你。

I'm so happy to see you.

见到你我非常开心。

How are you today?

你今天怎么样?

Are you happy today?

开心吗?

这些都不是废话,他在尽可能的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给孩子做输入。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很喜欢的一套教材KB,还有B站上的一位外教。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和孩子进行的“语言的互动” 非常多。

这一点,咱们在家里完全可以学起来。

恰好前两天有妈妈问,平常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引导方法,能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今天这篇就来和大家分享5个引导孩子表达的方法。

抛砖引玉,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3)

表达能力可以拆分成两部分:

能想得到;

能把想到的说出来。

想得到,和知识储备还有思维习惯有关。

说得出来,和语言能力有关。

比如我那天给一朵讲书,讲着讲着实在困得不行了。

我和她说,妈妈的大脑已经不转了,我得睡一会儿。

她说,既然大脑不转了,那你怎么说出来的这句话?

她能这样说,说明:

一,知识储备方面,她知道大脑掌管语言;

二,思维习惯方面,她有批判性的思维;

三,语言方面,她会用“既然...那...” 的表达方式。

所以,想提高表达能力,我们就从知识储备,思维习惯,和语言三方便入手。

其中,知识储备和语言,靠广泛阅读,就能提升很多。

思维习惯方面,我从一朵小时候一直在引导的,是下面这5个思路。

随着她长大,真的有在收获惊喜。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4)

第一,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再小的一件事,也可以练习。

比如一朵那天想买一个这样的心形宝石,还要一模一样的。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5)

我看她是把宝石插在了一根小棍儿上,当魔法棒。

就问她,主要是想要一个心形的宝石,还是要一个有小孔的宝石,能插在这个小棍儿上?

她说最重要的是有孔,其他形状也可以。

这样拆分下来,就明白她的点是啥。

每次只要是遇到这种有两个以上可能性的,我都会拆分了问她。

现在几年过去了,我发现一朵也形成了这种分析习惯。

我俩看这本十二生肖的书,角落里有这样一个场景: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6)

她说,我觉得老爷爷可能是在那个人后背上写毛笔字,也可能是在扎针。

然后她看到了像烟一样的东西: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7)

就判断,你看他后背在冒烟,而且这个人在出汗,那应该是在艾灸。

还有我们看到《我妈妈》这一页: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8)

话说我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好像妈妈必须像个超人一样才是个好妈妈

一开始看到妈妈涂口红,但是没有嘴。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9)

一朵就觉得,妈妈应该是对着一幅还没画完的画。

后来她看到了这两瓶化妆品,就判断妈妈应该是在照镜子: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10)

因为(在她的小脑袋里)画不会反射出来那两个瓶子。

类似的情况有很多,尤其是最近几个月,会发现她在习惯性的分析事儿。

不管是多小的事儿,这种分析对锻炼逻辑性都很有帮助。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11)

第二,做流程类的事,梳理清楚步骤。

一朵教我跳绳的时候会说:

妈妈首先,你把跳绳放在你后面的地上;

然后,你摇胳膊,把绳摇到前面;

最后,你跳起来,跨过跳绳。

和小朋友玩儿游戏也经常听到她说首先,然后,最后。

这个习惯没有特别教过,就是从小做给她看。

比如她小时候刷鞋,我会一边做,一边说。

首先,把鞋弄湿。

然后,打上肥皂。

最后,用刷子刷鞋。

所有分步骤的事情,都是这样展示。

比如刷牙,过家家做饭,打开学习机等等。

然后慢慢她就会自己这样分步骤了。

形成这个习惯之后,再做事儿,她会想一下先干嘛,后干嘛。

对培养逻辑性也很有帮助。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12)

第三,批判性思维。

就是任何时候都带着自己的思考,不全盘接受别人的观点,书上的观点。

比如我们看这个书的时候,写着传说嫘祖发明了养蚕技术,还能织丝绸。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13)

但是画里面,嫘祖穿着的还是像用草做成的衣服。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14)

一朵就问我,为什么他们学会了织丝绸,但是自己还穿着草做的衣服?

说明她读书的时候,并不是被动接受,而是有自己的思考。

所以有时候我们读一本儿书得挺长时间,因为她经常会发现一些细节,我们就会停下来讨论。

有时候是一些很无厘头的点。

比如《西游记》里,白龙马的腿有时候就一半儿白色,一半儿黑色。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15)

她很好奇为啥。

一开始她猜,是不是所有神仙的坐骑都是这样的?

后来发现青毛狮子就没有黑腿。

最后得出结论是,可能印刷的时候,没有白色的墨水了。

像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讨论有很多。

比如原始人怎么堵上山洞,如果想用竹篮打水该怎么办,原始人的火种是怎么不灭的等等。

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养成分析的习惯。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16)

第四,引导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个很早之前就和大家分享过。

比如西红柿和草莓;香蕉和黄瓜,皮球和乐高,任何两个东西都可以。

这个对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很有帮助,在越不相干的两个东西之间找相同点,越能锻炼他们的深度观察力。

第五,引导孩子联想。

一朵经常拿着一块儿西瓜,说妈妈这个像不像兔子的牙齿?

吃着一块儿梨,说妈妈这个像不像一条小船,像不像天台?

我们老家有一种饼长长的,叫牛舌头: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17)

一朵会说,我觉得也可以叫冲浪板。

这种联想能力容易发散出来一些创意。

关于引导观察相同点,不同点,联想,我之前专门写过,点下面蓝字可以直接看:

这三个小游戏,聊着天儿就玩儿了,啥都不用准备,比上课效果还好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18)

思维习惯,需要长期有意识地训练。

我们从小就开始做,一朵也应该就是今年,才开始很明显的显示出这个引导的结果。

但是呢,一旦她自己开始主动有意识地这样做,就会觉得很值得。

之前和大家分享带她做数学的时候写过,做题本身只是一部分。

整个做题的过程,也是很好的培养效率意识,选择对的工具,锻炼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机会。

昨天她做计算,有两件事让我觉得挺有意思。

不知道为啥,她觉得20以内的加法比减法难。

所以她的计划是,把这一页的所有加法,用教具做完,然后所有减法,掰指头就可以。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19)

这样更快。

选加法教具的时候,她算7 8,正好香蕉字母在手边,我说要不用字母算吧?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20)

她说,那还得先数出来7个字母,再数出来8个,感觉还是花挺多时间的。

要不用加法版吧?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21)

加法版可以直接找到7,然后往后数8个格子,看一下对应的数,得数就出来了。

从小到大的一件事(从小做了这5件事)(22)

确实比数字母快一些。

从这两个例子能看到,她有在思考怎么提高整个学习过程的效率。

这一点我觉得对以后的工作挺有帮助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抛砖引玉,给大家提供一些和孩子聊天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