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荆州日报】

1.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相关疼痛是指由于感染新冠病毒而引起的一系列疼痛相关症状,包括感染新冠病毒同时或之后出现的头痛、腹痛、关节痛、肌痛、骨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相关疼痛症状。

不同的流行病学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的发生率各不相同,发表在杂志《Journal Of Pain Research》上的一项文献综述显示

头痛:1.7%~33.9%;

咽痛:0.7%~47.1%;

肌痛/关节痛:1.5%~61.0%;

胸痛:1.6%~17.7%;

腹痛:1.9%~14.5%;

在2021年的《自然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脊柱关节痛是新冠感染后仅次于乏力、呼吸道症状的第三大症状,发病率高达27.3%。

2.为什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会痛痛痛?

(1)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带有病毒结构刺突(S)蛋白的RNA病毒,可与人类细胞上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相结合(图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不仅在肺上皮细胞和心、肾、胰腺、脾、胃肠道、膀胱、角 膜和血管中有高表达,而且也表达于中枢神经、外周神经系统和骨骼肌中,这个病毒不仅在人类宿主细胞内复制,复制后破坏细胞从而释放指数级复制的病毒。可见,病毒也会直接损伤肌骨和神经(包括轴突性多神经病变)导致疼痛。

(2)机体会启动免疫反应,“调集兵力”和病毒做顽强斗争,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炎症损伤,局部产生炎性反应,也会释放很多炎症因子,从而导致咽喉肿痛,这是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病毒也会刺激或损伤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组织,导致疼痛等症状(机体自我反抗病毒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组织,一开始两败俱伤)。

(3)患者的原来的或者新发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睡眠障碍会导致疼痛加剧。见图 2 。

(4)新冠可能放大或加剧原有疼痛:朋友圈看到一位女子原有致密性髂骨炎导致的腰痛,新冠感染后出现全身疼痛,而原来的腰痛更加严重!慢性疼痛患者新冠感染后原疼痛部位疼痛更加剧的原因:一是原来的疼痛本身就是和炎性因子大量释放有关,新冠感染加剧了炎性因子的释放。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讲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答疑)(1)

图 1 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导致炎性反应、疼痛等机制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如何居家自我管理?

1. 对因治疗:抗病毒治疗。

2. 疼痛的对症治疗: 分级对症治疗

3. 物理治疗、传统中医中药治疗等。

4. 良好的睡眠和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疼痛症状。如果疼痛干扰了睡眠,必要时候加用思诺思等安眠药物。既往有焦虑、抑郁等情况的患者,不建议停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见图 2

5. 其他:温和的运动、放松的音乐或冥想、认知行为疗法等也有助于缓解疼痛。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讲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答疑)(2)

图 2 疼痛、 睡眠和 心理三者往往互相影响,彼此恶化加剧

4.阳了居家,疼痛了自行服药。什么情况务必去医院就诊?

服用退烧药仍发烧超过38.5度,并持续超过3天

体温35度及以下

抽搐、呼吸困难或气促

失语或不能行动

不能苏醒或不能保持清醒

胸部或腹部疼痛

头晕或意识混乱或精神状态明显转变

虚弱或脚步不稳

持续不能饮食,或腹泻/呕吐超过2天

孕妇(孕周≥24周)的胎儿活动减少或停止

肌肉无力、嗜睡、呼吸急促、胸痛、腹痛或腿部肿胀等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5.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何没能缓解疼痛?

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1) 服用药物后疼痛缓解,不服药仍疼痛?

提示疾病尚未康复,炎性反应仍明显,建议继续药物治疗、局部物理治、冷敷或热敷、外用贴剂等。

2) 朋友布洛芬有效,我怎么还是疼痛?

任何疾病需要个体化治疗。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样;每个个体遗传等因素,药物代谢发挥作用所需的酶活性、能力不一样等因素导致对同一个药物的反应不一样。

建议增加其他措施如疼痛部位冷敷/热敷、外用膏药,或者换用其他的非甾体类药物(如散利痛、西乐葆等)。建议到医院相关科室、疼痛科门诊检查、治疗,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疼痛不适。

3) 服用布洛芬缓释片还是很痛,可以加量服用吗?

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极量,也就是说服用一定剂量后,再增加剂量疗效不会增加,但是副作用会增加。具体见图 5。

建议到医院相关科室、疼痛科门诊检查、治疗,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疼痛不适。

务必注意:各个非甾体类抗炎药有不同的剂型和剂量,从而有不同的时效,服用之前一定要看清说明书或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提醒使用时应为最低有效剂量和短疗程。

4) 医生,我不仅仅酸痛,我还有像针刺样疼痛、触电样疼痛。睡不着,怎么办?

一般地,若出现针刺样疼痛、触电样疼痛提示局部神经也出现问题。建议继续原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同时,疼痛部位冷敷/热敷、外用膏药,建议到医院检查排除其他问题后,加用维生素 b 类药物、抗神经痛的药物,必要时候加用激素或者神经注射治疗。

5) 医生,我原来是肿瘤病人,一直在服用止痛药,可以继续服用吗?

肿瘤疼痛患者服用的药物往往含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链接,上),因此在服用退烧药物之前,建议务必通过门诊、互联网医院等和医生联系,咨询是否可以服用,或者是否需要停原来药物。

一般,退烧药物含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和塞来昔布、乐松等短时合用,但是扶他林、塞来昔布、艾瑞昔布和布洛芬不能合用;建议加用奥美拉唑等药物。

6) 医生,我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直在服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可以和退烧药物一起应用吗?

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属于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不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一般地同时服用。

新冠会加重原来疼痛,原来若服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曲马多、吗啡、奥施康定等药物,一般不建议停药。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讲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答疑)(3)

图 5 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每日最大剂量

6. 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要多久?

这个目前尚无定论。每个人症状持续时间不一样,严重程度不一样。一旦症状逐渐减轻,可以减量服药或者延长服药时间,直到停药!

最近权威杂志Lancet 认为,最新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文章(表 1 表 2 ),提出患者早期症状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机体对病毒感染的潜在过度炎症反应,因此居家或者门诊病人 ,出现轻度至中度COVID-19感染症状时就进行干预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策略,以防其进展为重症出现并发症等。其中,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头痛等症状,建议非甾体类抗炎药。若后续症状轻度或中度,一直使用 3~4 天;若使用持续 8~10天或者氧饱和度低于92%~94%,建议停非甾体类抗炎药改用激素。若后续症状加重,建议尽快就医。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讲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答疑)(4)

表 1 Lancet杂志: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应用时机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讲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答疑)(5)

表 2 Lancet 推荐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其剂量

备注:NSAIDs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

7. 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要注意什么?

1关注说明书,您是否有相关禁忌症?表 3 为常用药物布洛芬的禁忌症和慎用人群。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讲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答疑)(6)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讲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答疑)(7)

表 3 布洛芬的禁用人群和慎用人群说明。

2关注其主要不良反应,你是否有高危因素?

有相关高危因素者务必询问疼痛科等相关医生后再服用。

消化道风险,如胃肠道溃疡、胃肠道出血。

心脑血管风险会随使用时间以及剂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存在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的患者,这一风险更高,使用NSAIDs后更易心脏病发作或发生卒中。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等。

③ 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应避免与抗凝药合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导致严重出血风险上升,选择性COX-2抑制剂出现该反应的风险小。

肾功能损伤: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等引起的肾功能异常或者不全的病人中,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导致肾功能不全。因此肾功能异常的患者禁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正常的剂量下对普通人很少发生肾脏损害。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讲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答疑)(8)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讲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答疑)(9)

图 6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及其对侧

3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极量,不能自行加量,或者超过说明书的剂量。同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剂型不一样,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也不一样,其服用的间隔时间也不一样。服药前务必仔细看说明书。

4两种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能合用。服用2种和2种以上非甾体类抗炎药并不能使疗效增强,相反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一些复方感冒制剂,里面大部分具有解热镇痛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常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5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单发酸痛,无明显发热等症状,也可以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尤其适用于合并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或身体虚弱者。这类外用制剂包括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洛索洛芬钠凝胶膏、双氯芬酸钠二乙胺乳胶剂等,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皮肤,经皮肤渗透到达病痛组织而发挥镇痛作用,起效快、局部浓度高、进入体内的药量相对较小,因而全身性不良反应也较少,安全性更高。

6建议服用消炎镇痛药一周以后复查大便OB、肝功能、心电图等,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病人。

8. 新冠感人后疼痛会迁延不愈吗?

有这个可能性。

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表明:不少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疼痛情况会持续存在,并在COVID-19感染后的6~12个月间会有加重的趋势。

新冠后慢性疼痛综合征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和整体状况有关,已被证明高血压患者感染冠状病毒在治疗后发生慢性疼痛的风险更大。继新冠大流行之后,慢性疼痛可能会在近期上升。需及时就医和治疗。

本文来自【荆州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