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对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二十大对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1)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图/新华社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社会保障的表述有哪些涵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健全?就此,新京报新京智库专访新京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汪泓。

我国社保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新京智库: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社会保障的表述,与以前有何不同?此次的内容有哪些涵义?

汪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十年来,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这是对我国社保事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成就的高度肯定。

二十大报告关于社会保障的表述,包含五方面的涵义。

一是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这是社会保障体系自身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更好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差异化需求。

二是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统筹层次。即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这结合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有利于均衡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医保基金的失衡状况,合理缩小社会保障领域的城乡差异,同时为异地结算带来便利。

三是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匹配人均预期寿命增长、适应劳动力结构变化等问题,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再者,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监管体系,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一体的经办服务体系和信息系统有助于实现社会保险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保障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

还有,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坚持男女平等、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

二十大报告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明确了思路,对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新京智库: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五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汪泓:这五者之间具有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覆盖全民”强调社会保障体系需继续扩大覆盖面,充分发挥其“兜底线”的作用,是普惠性要求。“统筹城乡”要在提高覆盖面基础上缩小城乡差异,提高保障水平。“公平统一”则是进一步保证社会成果由全民共享,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安排。因此三者强调的是公平性要求。

“安全规范”是前三者实现的关键,重点在于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管理,也是本次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发展的难点。在“安全规范”基础上保证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可持续,另一方面是在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冲击下仍然可持续,重点在于能够造福世代中国人民。

加快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

新京智库:报告提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对此,怎么解读?

汪泓: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日趋完善,2012年以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88亿人增加到10.07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1.52亿人增加到2.18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1.9亿人增加到2.67亿人,我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但灵活就业人员、平台经济就业者等部分群体仍面临参保项目较少、保障不全、水平低等难题。同时,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覆盖面有待扩大,第三支柱发展有待提速,围绕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公平正义的目标,精准推进特殊群体参保。

加快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是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巩固脱贫成果的有力保障,是完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保证,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新京智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哪些方面值得重点关注?要注意哪些短板和问题?如何解决?

汪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应重点关注现阶段存在的短板及问题,首先是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尚不均衡。第二、三养老保险支柱占比仍低,第一支柱中养老替代率结构仍然存在改善空间。其次是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面临难度压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新业态就业人员需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再就是社会保险基金可持续性有待增强,投资运营促进保值增值能力仍需提升。当前我国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的严峻问题,加之退休年龄同人均预期寿命不匹配,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开源”应保持适度,“节流”应持续加强。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均衡发展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做大做强第一支柱养老保险,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形成“全国一盘棋”新局面。二是多群体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持续优化全国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新业态就业人员应纳入社会保障安全网。三是提升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管理能力,促进基金保值增值可持续性发展。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配套政策,推动社会保险事业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新京报记者 柯锐 实习生 付佳

编辑 郑伟彬

校对 吴兴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