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爱逛街的漫漫”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在上古时期,人与自然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世界各民族的神话,都创造出许许多多人与自然斗争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塑造了众多神话英雄形象。有的壮怀激烈,有的虽败犹荣。鲧和普罗米修斯便是中西神话塑造的两个悲剧英雄形象。

鲧最后变成了什么(为何普罗米修斯受人尊崇)(1)

传说在尧的时代,人类经历了一场洪水的灾难。当时,世界浩浩渺渺,汪洋一片。由于洪水泛滥,因而田地荒芜,野草横生,怪兽当道,猛禽凌空。可怜的人民没有居住的地方,只好攀援上树,像鸟雀一样筑巢栖身;或者爬上高山,像野兽一样躲藏在洞穴之中。面对人们遭受的这些厄运,作为天子的尧真是忧心如焚。为了解救人们的疾苦,他召集四大山神及各路诸侯来商议对策。

鲧最后变成了什么(为何普罗米修斯受人尊崇)(2)

他说: “诸位首领,如今洪水滔天,为害多日,田园被毁灭,山陵被浸吞,百姓正在受苦受难,谁能够去治理洪水呢?”大家一致推荐了鲧。尧却摇着头叹道: “恐怕不行吧。这个人总是违背天命,会被诛灭九族的。”众人说: “虽然如此,但没有第二个人有这样的勇力,就叫他试试看吧。”

尧仔细想了想,也确实如此,于是就这样决定下来了。临行,他告诫鲧说: “治理洪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善于采纳众人的意见,认真思考,小心做事。”,应命而去。

鲧最后变成了什么(为何普罗米修斯受人尊崇)(3)

鲧哀怜人民的痛苦,决心自己想办法来平息洪水。但是滔天的洪水已经引漫了世界,从哪里下手才能够制服它呢?情急之中,他想到了平时人们取土低湿之地的情景,于是他首先壅土挡水,把高地的土垫在低处,堵塞百川。乡果是地越垫越高,而洪水却不但填塞不了,反而越涨越大。这样治水九年,去不见成效。

洪水仍然泛滥不止,鲧有些无可奈何。正在他烦闷忧愁的时候,只猫头鹰和一只乌龟互相拖拉着经过这里,他们问鲧为什么闷闷不乐,鲧就找忧烦的缘故告诉了他们。猫头鹰和乌龟停下脚步,同鲧一起商量治水的事。他们建议盗取天庭宝物“息壤”来埋塞洪水。鲧深知此举的罪责,但水火不留情,天帝又专横跋扈, 自己只有这一选择了。

鲧最后变成了什么(为何普罗米修斯受人尊崇)(4)

息壤是天帝的至宝,既封藏得十分严密,又有勇猛的神灵守护。但鲧却排除万难,终于把他寄予极大希望的息壤偷取到手。这息壤土果然灵妙,把它撒向何处,那里就会积土成山,筑起一座座堤坝,而且随水的上涨而自动增高。原本汹涌的洪水这下不仅不再逞凶,而且还会在泥土中逐渐干涸。

于是一种新的景象出现了:洪水渐渐退去,代之而来的是大地上一片片的绿野;住在树上和山上的人们,纷纷出来,欢呼着准备重建家园。但不幸的是,就在洪水快要平息的时候,鲧窃息壤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了。天帝勃然大怒,派了兽面人身的火神祝融,前来惩办违犯天条的鲧,将蟹杀死在羽山,并取回了息壤土。于是洪水又蔓延回来,泛滥在大地各处。

鲧最后变成了什么(为何普罗米修斯受人尊崇)(5)

鲧抱着拯救人类的理想来治理洪水,却惹怒了天帝,招来杀身之祸。他列不瞑目,不是为了自己的被杀,而是为了自己的事业还没有成功,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没有实现,为了人民还生活在苦难之中!

正是由于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情绪在支撑着,因而他的精魂不死,他的尸体竟然三年不烂。鲧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冒犯天帝而窃取息壤,并且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无独有偶,这种充满大无畏精神和以悲剧结局的故事,在希腊神话中也有,这就是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鲧最后变成了什么(为何普罗米修斯受人尊崇)(6)

在希腊神话的众多形象中,普罗米修斯最受人们尊崇和敬仰,而在中国,尽管同样具有爱护民众、反抗强暴的献身精神,鲧却没有被歌颂为最崇高的神,而是往往遭到贬斥和丑化,一直遭到污蔑和咒骂,成为乖戾、任性的“叛逆”和“笨伯”。

这主要是源于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希腊、罗马奴隶制时期,都出现过民主制度,民主派在同专制贵族作斗争时,需要普罗米修斯这样的反抗神的艺术形象来鼓舞自己。中国从进入阶级社会起,就是专制政体,与此相适应,中国神话系统中的反抗神自然要遭到贬斥。

鲧最后变成了什么(为何普罗米修斯受人尊崇)(7)

虽然如此,但中国历史上那些忧国忧民而受到邪恶势力排斥迫害的仁人志士,往往对鲧寄予深切的同情。如屈原在《天问》中就愤愤不平地质问:“鲧本想按大家的愿望治好洪水,天帝为什么将他治罪?他被囚禁在羽山,为何三年之久还不放回?”在《九章,惜诵》中,作者更为鲧鸣不平,说道:“因为行为耿直而不随和,鲧治理洪水才劳而无功。”鲧的刚直不阿的性格,终遭谗害的悲剧命运,引起了无数诗人的强烈同情。

参考资料

《天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