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犹太博物馆(索恩的私人博物馆)(1)

我第一次来索恩的博物馆还是冬天,接近闭馆的时间,赶紧在门口存了包进去,片刻天就已暗了,年迈的一个志愿者像一位德高望重的管家,点亮蜡烛,房间逐渐被温暖的火光拥抱着。

老宅子被烛光映照地暖暖的,墙上各种点塑装饰上闪动着黑影,这个老爷子志愿者告诉我,早晨来的时候,阳光会从窗户照在楼梯上,那一处光影特别的美。我听完就决定白天要再来,结果一来就吃了闭门羹,星期一是不开的。

从那之后,我竟然成了这个小型博物馆的常客,早晨来、傍晚来、烛光夜来、下雨天来感受均不同,志愿者开玩笑说如今下雨天是放我们进来了,要是在过去,伦敦的下雨天马路泥泞,人们脚上都是淤泥,是不允许开馆的。

走进的第一间房间曾经是索恩的书房加会客室,他的肖像挂在墙壁,是19世纪最优秀的人像画家Sir Thomas Lawrence的作品,画上是索恩最好的年纪的姿态,带着淡然的微笑,还有这位画家一贯贵族画风,其实索恩被画的时候已经76岁了,画家有意把他描绘地更生机勃勃。

索恩是位传奇的建筑师,关于他的故事,博物馆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对你绘声绘色地讲上半天,而这些工作人员全部是志愿者,这里也是全世界也是最早对公众开放的免费博物馆之一。

来博物馆之前,我对他的故事了解甚少,我到很喜欢跟这里的志愿者聊天,不但因为他们健谈,还因为从建筑、藏品、到建筑师主人的传奇经历和二战中的侥幸存留,所有的故事都让人无法自拔,比看电影还精彩。

约翰·索恩是个瓦工的儿子,父亲去世后他搬去跟同样也是瓦工的兄弟住一起,15岁就开始学习建筑,多亏皇家艺术学院其中一个创始人被发现了他的天赋,资助他读书。

毕业后,他利用空档年到处旅行,拜访其他国家建筑师,受益匪浅,却也负债累累,还丢失了许多书籍,衣服,皇家艺术学院颁发的金奖杯,到现在后人也没有找到。

回到英国后,他真正开始了建筑师生涯,并留下大量作品,最负盛名的作品包括威斯敏斯特宫、切尔西皇家医院、英格兰银行和达利奇美术馆等。

大概早年受过太多人资助,索恩也不断帮助一些有才华的同道中人,并把自己的家作为皇家艺术学院学生们的图书馆,他不但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还成了艺术品藏家,并获得爵士勋位。

看收藏,会觉得索恩的兴趣广泛,他的艺术品是游历欧亚亲自挑选带回的个人挚爱,涉猎极广,绘画、书籍、瓷器、家具、雕塑、建筑模型等。既有中国的陶瓷、印度象牙,又有罗马雕塑,还有许多不知道哪里来的建筑装饰,有一个房间全部是非洲的陶罐,可见异国风情的稀罕物,索恩也不管深浅,先堆家里再说。

鉴赏犹太博物馆(索恩的私人博物馆)(2)

对我而言,逛私人美术馆的乐趣就像逛苏州园林,乐趣都在小处,移步换景,需要细细品味,特别是这种故居改成的美术馆,小隐隐于闹市区。

索恩动手装饰自己的私宅,使房屋的每间房间都经过重新改造,有的甚至在索恩的一生中经过数度改造,以求达到最佳效果。他的理想就是完成一个光、空间和装饰品完美结合的诗化建筑。

尽管索恩努力扩张空间,艺术品仍旧密密麻麻,看上去杂乱无章,其实皆是他有目的布局。他设计装置将日照收进房内,窗户和墙面都被改造成了可以推拉的折叠璧门,随便打开就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绘画,包括贺加斯(Hogarth)连环讽刺画、透纳(Turner)原作。

据说索恩跟透纳关系不错,又都在皇家艺术学院任教,当年好朋友要送他画,他有几处不满意,叫大画家回去修改,透纳还真地为了他修改。

除了画家们的作品,画室里也陈列了建筑师在当时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如何手绘和设计建筑的精美图纸。有一张画很吸引我,有位画家朋友把索恩所有设计的建筑画在了一个大房间里,索恩坐在桌子前绘制图纸,对面又有一副画囊括了所有索恩设计的、但没有真建造出来的建筑,那些建筑也美极了,可惜只是一种想象。

地下室里完整保存了1817年在埃及帝王谷出土的赛地一世石棺,这里还有段故事,据说这座价值连城的石棺被运到伦敦时,大英博物馆资金不足积极筹款,不料被索恩抢先买下它,为了摆进家里也大费周折,从后花园挖了地道才送进了地下室。得到这件文物,索恩特别开心,于是在家中连办了三场派对庆祝。

为了能大家看得清楚,他在石棺里外都点了蜡烛,让原本就半透明的石棺亮成了一个橘色的水晶体,绿松石镶嵌的雕刻被看得清清楚楚。

整整一圈的图案讲述的是人从出生到死亡,是进天堂还是下地狱,审判官如何评判人的灵魂,整个生死轮回的过程。

当年有个在现场参加派对的女士在给朋友的信里记录了这段经历,她看到现场的贵族们为了一睹索恩的宝物,非常失态地挤在这个不太宽敞的屋子里,她一抬头发现大画家透纳也在其中。

也许是为了延续索恩点烛的传统,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二是博物馆的烛光夜游日。

书信都在玻璃柜子里躺着,这些字体我是看不太懂的,还好每封信都有打印体注解。另有一封重要的信,是索恩大儿子写给母亲伊丽莎的,也能读出他们的家庭关系。

索恩夫妻一生有四个孩子,两个夭折了,所以住在这里的是索恩夫妻,两个儿子,和一条狗。这两个儿子里,索恩最疼爱小儿子,大儿子没有如父亲所愿成为一名建筑师,离家去做作家梦,然而并不能养活自己,常常写信回来要生活费,最后这封写给母亲的信,诉说了对父亲的诸多不满,让人感受到建筑师家庭中冷暴力的气氛,重重的无力感。据说伊丽莎收到信心情很抑郁,不多久就去世了,索恩内心非常气愤,总觉得爱妻的死与这封信脱不了干系。

在地下室里,有妻子和小儿子的纪念碑,公园里又有爱狗的坟墓,可以感觉到建筑师是个颇重感情的人,唯独大儿子他始终不肯原谅,并没有在家中任何一个角落纪念,华丽的时光里到底藏着忧伤。

博物馆设置最后一间屋子作为纪念品商店,我在里面买到了索恩的故事书,说到底对私人博物馆的兴趣最后还是跟主人有关。

别看那么小巧的一个美术馆,活动特别丰富,我在网上看到企鹅出版社新版《简爱》发布活动安排在这里,可以报名读书活动,填问卷有机会获得新书,我发送了过去,还真地收到邮寄来的一本。

每次逛完索恩的故居,走出来拐外就进了伦敦热闹的Soho区,真像做了一场时光穿梭的梦,再看看那些电话亭,看到他设计的建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索恩花尽一生心力,用自己的独特眼光和人文关怀收藏惊世珍品,兼收并蓄,并在有限的宅邸中别有洞天地展示着人类的文明。

鉴赏犹太博物馆(索恩的私人博物馆)(3)

生前他就把自己的家开放,让它成为学生们的图书馆,他曾经说过希望业余人和专业人士都能来。临终前,他立下遗嘱,将自己在伦敦林肯法学院区的住宅捐赠给国家,但要求从内到外的陈设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改动。

还真如他所愿,人们怀着对他的尊敬不但没有改变这里的一切,连二战时一颗炮弹斜着投进窗户,竟然没有爆炸,更是一个奇迹。

庞大的博物馆能让我来很多次逛很久是因为看不完,而索恩的家能吸引人来,我想是因为他个人的魅力。家和收藏深深有着主人的印记,人都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渴望被理解,渴望分享,索恩既有不寻常的经历,也有黯然心伤的往事。

探索人生的意义也是他的终极命题,一生的心爱之物留给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让后人在他的传奇中展剖开悟,对于这个艺术挚爱者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幸福。

小伙伴们,七月英国文艺之旅,团员12人,目前还有2个名额。

6月30日-7月7日,除了领略著名的大本钟、伦敦眼、庄园城堡的风采,我们还将进行一场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的深度探索,并走进鲜为人知的文艺角落、宁静小镇、作家故居,感受最纯粹的英国戏剧、诗歌、文化及艺术,并和祝小兔一起共度愉快的下午茶时光。

咨询请添加微信联系人:虚度君小伙伴(xdjxhb_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