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一、我会写:

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

刘liú(姓刘、刘海儿)

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

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

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

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二、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

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

三、多音字:

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

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

四、理解诗意: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介绍:

杜牧 :(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字词解释: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生】产生,生出。“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坐】因为。

诗词大意: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诗歌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精彩赏析: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诵的佳作。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有人家”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一驱寒山清冷之意,又照应了上一句的”石径”,将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枫林晚景使他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字词解释: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刘景文名季孙,原籍开封,是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

【擎】举,向上托。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正】最

【橙黄橘绿】表面意思“橙子将黄,橘子犹绿”,指秋季景物。

诗词大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课文主题:

《赠刘景文》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精彩赏析:

 《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前两句写景,”荷尽” “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后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作者介绍: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他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主要作品:《游园不值》《嘉兴界》《访隐者》《四朝闻见录》等。

字词解释:

【夜书】晚上写。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梧】梧桐树。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知】猜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诗词大意:

诗的大意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课文主题: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精彩赏析: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 ”萧萧”两字反衬出秋夜的寂静, 接着用一 “送”字引出”寒声”。梧叶摇落、江上秋风又进一步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五、问题归纳:

1.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在内容和情感上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三首古诗的共同之处在于所描绘的都是深秋时节的景色。三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山行》描写了寒山、石径、人家、枫林、霜叶;《赠刘景文》描写的是荷、菊、橙、橘四种季节性景物;《夜书所见》则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篱落、灯火。三首诗在情感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山行》表达了诗人对深秋山林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赠刘景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夜书所见》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和寂寞的心情。

2.《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

《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又到家家户户储存秋菜的季节了。大白菜、土豆、萝卜、冬瓜……堆满了菜店的棚子。

3.《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秋灯、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

六、课后习题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背诵指导:可在熟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景物或重点词语进行背诵。如《山行》:“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赠刘景文》:“荷尽——菊残——好景——绿”;《夜书所见》:“梧叶、寒声——秋风、客情——儿童、促织——篱落、灯明”。

2、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山深远,石径曲长,白云袅袅,人家暖暖,一驱深秋清冷之意。后两句写出的枫林比二月春花还艳丽,使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从“寒山”和“霜叶”这两个词不难看出古诗写的就是秋天的景色。

《赠刘景文》前两句写景,虽“荷”已“尽”,“菊”也“残”,但傲然挺立的“霜枝”给诗中的秋添了一份无畏的气概。后两句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勉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荷尽”和“菊残”以及“橙黄橘绿时”都点明是秋天。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有别于前两首诗。诗的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梧叶摇落、江上秋风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孤寂无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图文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1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2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3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4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5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6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7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7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7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7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7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7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7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7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7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7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80)

课堂练习1

一、给下列加点粗字注音。

石径( ) 叶( ) 有( ) 霜( )

雨盖( ) 萧( ) 落( ) 促织( )

二、比一比,组词语。

径( ) 寒( ) 赠( ) 盖( ) 残( )

经( ) 赛( ) 增( ) 糕( ) 戏(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山: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傲霜: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点段落品析。

记诵《山行》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吗?为什么?

3.诗中第三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写作者被枫叶的美丽所吸引。若改作“停车坐爱枫林美”,好吗?(提示:想像一下,“枫林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五、《山行》的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在你的生活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天呢?谈谈你的感受吧!(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xié shuānɡ yóu ào qínɡ xiāo lí tiāo

二、石径 寒冷 赠给 盖住 残疾

经过 比赛 增加 年糕 唱戏

三、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头铺的小路。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菊残:菊花凋谢。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四、1.“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2.改作“青”或“苍”不好。因为“青山”与“苍山”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山的特色: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人是何等惊喜!

4.改句不好。因为“美”只是抽象的评价,而“晚”表面上只是点明时间,其实却能令读者想像到这样的画面:夕阳的晖映下,枫叶流丹,如闪烁着金红光芒的彩霞,这样火红的色彩,才比二月春花更艳丽,更生机勃勃。

五、如秋风之高爽清朗、秋月之皎洁清静、秋菊之傲霜怒放、秋叶之翩然从容等等皆可。重在个性感受。

课堂练习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8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8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8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8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8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8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8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8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8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9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9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9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9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9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9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9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97)

我是梵果教育,关注小学孩子的学习。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转发、点赞和收藏,同时我们平台有海量的学习资料及各年级部编版语数英电子课本,需要的请私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