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有什么讲究没有(关于腊八你了解吗)(1)

13日是农历腊月初八。

腊八节究竟起源于何时?

为何这一天要吃腊八粥?

南北习俗有何差异?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逐一进行了解答。

据新华社电

腊八源于古时“腊祭”

腊八节的前身是古代的腊日,腊日在上古时代是最重要的年终祭祀日。

罗澍伟介绍说,古人们要举行冬祭,用收获的谷物、捕获的猎物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俗称“腊祭”。由于“腊祭”活动常在与来年衔接的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腊祭”的日子最初是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进行。魏晋南北朝时,“腊日”在原有习俗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佛教的文化遗存,增添了新的含义,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

腊八粥选料赋予美好含义

“腊八到,粥飘香。”腊八这一天,我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罗澍伟介绍说,为了纪念佛祖,人们在腊八这天熬煮腊八粥。后来,这种习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于是就形成了喝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的选料也都由民间赋予美好的含义,如桂圆象征富贵团圆,百合象征诸事和睦,红枣、花生比喻早生贵子,栗子象征大吉大利等等。

腊八习俗蕴含美好愿望

腊八这天的习俗,南方和北方大同小异。罗澍伟说,喝腊八粥是南北共有的习俗,不同之处在于味道与配料。由于北方寒冷,人们习惯在腊八粥里加一些糖,而南方的腊八粥不仅有甜的,还有咸的。在选料方面,南方的种类更齐全一些。

另外,有别于南方的是,北方还有泡腊八醋的习俗。“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放入蒜和醋,再加上一点冰糖,直到除夕晚上才开封。”罗澍伟说。而在江西等南方的一些地区,腊八这天要戴上假面具,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安徽等地则要吃豆腐或做豆干,寓意一年平平安安、和和美美。

南北习俗虽有不同,但都蕴含了人们诸多美好愿望。在罗澍伟看来,腊八节蕴含着团圆、祥和、富裕、康宁、平安等主题,寄托了中国人的美好情感和对未来的无限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