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易感知,难说清。因为工作关系,常常会接触一些打算跨行做农业的企业或朋友,在交流中,大家几乎都认同国家现在很重视农业,现在每年农业投资比重都超万亿,每年的一号文件也都是围绕农业的,从中央到地方,各种促进三农发展的政策也很多,觉得农业是未来国民经济的“风口”,所以非常想转型作农业。但当我问起他们对于“农业”这两个字的理解时,很多人又不知如何回答,总是有一种“似知非知”的感觉。

弄清“农业”的概念和边界对于想要转型做农业的企业、个人或求职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化肥企业、农机企业、饲料加工企业算不算农业企业?再比方说,大米加工、水产捕捞、种苗培育、灌溉……算不算农业?这些不同领域或行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关系资源都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不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在制定企业战略、经营目标或者个人职业发展时,就可能选错方向、盲目投入或者难以发挥个人价值。

“农业”范围很广泛,但有标准。我们通常说的农业,一般分为“狭义”农业和“广义”农业两种。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狭义农业就是指种植业(大类编号为“01”,类别名称为“农业”),包括粮、棉、油、糖、菜、果、药等9个中类、30个小类农作物的种植;广义农业就是泛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包括5个大类,34个中类,68个小类。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化肥生产、农机生产、饲料加工等都不属于农业。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国家层面官方分类标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分类体系,比如“Wind”终端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分类就包含16个一级分类,其中就将“饲料加工”纳入了“农业”范畴。

农业除了种植业还有什么(三百六十行里面没有农业)(1)

农业的2种分类

“农业”是产业,不是行业。一般说来,具有高度相似性和竞争性的企业群体组成某个“行业”;而“产业”是指利益相关、分工不同的各种相关行业的总称。一个产业可以包括多个行业,但一个行业只能属于一个产业。概括地说,行业是企业的总和,产业是行业的总和,经济活动是产业的总和。无论按照哪一个标准分类,农业都是“产业”而并非“行业”,这跟我们对“三大产业”的认知常识也是吻合的——农业是第一产业、工业和服务业分别是第二和第三产业。

“产业化”运作要基于品类。一个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一般都会走向“多元化”。多元化又可分为“相关多元化”和“不相关多元化”。“不相关多元化”就是企业要“另起炉灶”干一项新业务;“相关多元化”战略又分为“纵向”多元化和“横向多元化”,其中纵向多元化也可以称为“产业化发展”战略,通常是在企业现有经营范围基础上,向产业链上游、下游延伸发展。比如,一个中大马力拖拉机制造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可以拓展到发动机、变速箱研发制造,再往上游走,可以延伸到重要零部件、轮胎、传感器等领域;向产业链下游可以拓展到融资租赁、生产托管服务等。但如果这个中大马力拖拉机企业打算拓展小马力、大马力或者无人驾驶拖拉机业务的话,那就都是“横向多元化”了。抽象地说, “纵向多元化”战略就是企业围绕现有产品品类,沿产业链向上或向下延伸发展,发展成一个纵向“产业链条”;“横向多元化”战略就是企业以现有品类为基础,横向整合相同品类不同规格的企业,从而在企业所处的行业中占据有利竞争地位。

企业多元化战略不同,发展路径、发展难度都有很大差别。一般说来,由于跨专业和跨行业的问题,不相关多元化难度要大于相关多元化,纵向多元化难度要大于横向多元化。假如一个企业的战略是这样:先做非相关多元化、再进行纵向多元化,然后再横向多元化,那么难度大小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有些农业企业多元化战略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做加法”,但到发展到后来又开始“做减法”,究其原因,就是在最开始多元化发展时,没有认清农业的复杂性,没能清晰地制定出多元化发展路径。

农业发展战略,一定要细化到品类层面。对于一个具体企业而言,谈到“产业链”“产业化”,都是指某一品类的产业链或产业化,比方说“玉米产业链”“玉米产业化”。因为农业本身就是产业,涵盖众多行业和无数个品类,战略一定要明确到品类层面才更容易落地和执行。如果不是明确到品类,而只是明确到“要做种业”“要做种植业”“要做主粮”这个层面,在落地执行的时候往往由于品类过多,容易造成要么多点切入摊子铺得过大,要么反复权衡难以决策

综上,“农业”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概念,日常随便说说关系不大,但在涉及企业转型、战略制定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关口时,还是要把农业的概念、内涵、边界搞清楚,同时再理清企业、行业、产业的相互关系,才能有效避免走弯路、多花钱、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