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生动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世态人情,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杨绛经典语录现代人的生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杨绛经典语录现代人的生活(夜话杨绛有什么好)

杨绛经典语录现代人的生活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生动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世态人情。

很多名家对这部作品赞誉有加,今晚,让我们翻开杨绛的“读书笔记”……

有什么好?

——读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

(节选)作者:杨绛

他的心思会像弦外之音,随处在作品里透露出来。

小说里往往有个故事。《傲慢与偏见》的故事,讲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某乡镇上某乡绅家几个女儿的恋爱和结婚。主要讲二女儿伊丽莎白因少年绅士达西的傲慢,对他抱有很深的偏见,后来怎样又消释了偏见,和达西相爱,成为眷属。

这个故事平淡无奇,没有令人回肠荡气、惊心摄魄的场面。可是我们不能单凭小说里的故事来评定这部小说。故事不过是小说里可以撮述的主要情节,故事不讲作者的心思。但作者不可能纯客观地反映现实,也不可能在作品里完全隐蔽自己。他的心思会像弦外之音,随处在作品里透露出来。

她的笑不是针砭,不是鞭挞,也不是含泪同情,而是乖觉的领悟,有时竟是和读者相视目逆,会心微笑。

“《傲慢与偏见》开篇第一句:“家产富裕的单身汉,准想娶个妻子,这是大家公认的必然之理。”接下来说:“这点道理深入人心。地方上一旦来了这么个人,邻近人家满不理会他本人的意愿,就把他看做自己某一个女儿应得的夫婿了。”奥斯汀冷眼看世情,点出这么两句,接着就引出一大群可笑的人物,一连串可笑的情节。

她挖苦的不是牧师,或乡绅太太,或贵妇人,不是人为的制度或陋习恶俗造成的荒谬,而是这样的几个笨人。她也不是只抓出几个笨蛋来示众取笑,聪明人并没有逃过她的讥诮。伊丽莎白那么七窍玲珑的姑娘,到故事末尾才自愧没有自知之明。达西那么性气高傲的人,惟恐招人笑话,一言一动力求恰当如分,可是他也是在故事末尾才觉悟到自己行为不当。奥斯汀对她所挖苦取笑的人物没有恨,没有怒,也不是鄙夷不屑。她设身处地,对他们充分了解,完全体谅。她的笑不是针砭,不是鞭挞,也不是含泪同情,而是乖觉的领悟,有时竟是和读者相视目逆,会心而笑。

内心那个是非善恶的标准坚定不移,不肯权宜应变,受到外界现实的冲撞或磨擦,就会发出闪电般的笑。

笑,包含严肃不笑的另一面。刘易斯(C.D.Lewis)在他《略谈珍妮·奥斯汀》一文里指出,坚持原则而严肃认真,是奥斯汀艺术的精髓。心里梗着一个美好、合理的标准,一看见丑陋、不合理的事,对比之下会忍不住失笑。心里没有那么个准则,就不能一眼看到美与丑、合理与不合理的对比。奥斯汀常常在笑的背面,写出不笑的另一面。

从这类严肃认真的文字里,可以看出奥斯汀那副明辨是非、通达人情的头脑。奥斯汀对她所处的世界没有幻想,可是她宁愿面对实际,不喜欢小说里美化现实的假象。她生性开朗,富有幽默,看到世人的愚谬、世事的参差,不是感慨悲愤而哭,却是了解、容忍而笑。奥斯汀是凭理智来领会,把这个世界看做喜剧。

这样来领会世界,并不是把不顺眼、不如意的事一笑置之。笑不是调和;笑是不调和。内心那个是非善恶的标准坚定不移,不肯权宜应变,受到外界现实的冲撞或磨擦,就会发出闪电般的笑。奥斯汀不正面教训人,只用她智慧的聚光灯照出世间可笑的人、可笑的事,让聪明的读者自己去探索怎样才不可笑,怎样才是好的和明智的。梅瑞狄斯(编者注:乔治·梅瑞狄斯,英国19世纪作家)认为喜剧的笑该启人深思。奥斯汀激发的笑就是启人深思的笑。

朗读者:王湛琦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这样“说”

要是爱你爱得少些,话就可以说得多些了。

有心事应该等到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再去想。

虚荣与骄傲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尽管字面上常常当作同义词用,一个人可以骄傲而不虚荣。骄傲多半不外乎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估价,虚荣却牵涉到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