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这年9月27日举行的授衔大典上,一位特殊的人物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是此次被授衔的55名将军中唯一一位没有在前线带兵打仗经历的将军,他奋斗在没有硝烟的隐蔽战线,却创造了比肩征战沙场之功绩。此人就是中共“特工之王”---李克农。

李克农藏身于敌方重要机构获取了大量的重要情报,后在敌人的围捕中从容脱身。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也做出突出贡献,是一名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就连毛主席也对他赞不绝口,评价他为“共产党大特务”!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别急,我们从头说起。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1)

李克农

李克农1899年9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他的祖辈从安徽巢县一路辗转到芜湖谋生,李克农的父亲李哲卿曾经是芜湖市海关的一位公职人员,收入比较可观。但因辛亥革命的爆发失去工作,后来又谋职于北洋税收机关,虽说不上是富裕之家但还是给年少时期的李克农提供了较好的教育与生长环境。

十四岁时,李克农进入了当地的教会学校---圣雅阁中学学习,在这里他接受到了先进的思想,同时也培养了他卓越的文学素养,为之后其参与特工行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中学毕业以后,李克农便前往北京从事《通俗周刊》发行工作,但在不久之后,张勋复辟,京城陷入混乱之中。在此环境下李克农被迫返乡,并在父亲的介绍下结识了一生的伴侣赵瑛。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2)

李克农和赵瑛

返乡成家的李克农并没有就此安于生活而放弃革命事业,他成为了当地学生运动的领袖并参与发表了进步刊物《自由之花》,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反强权和反礼教。

1919年6月,李克农担任《国民日报》副刊编辑之时,他发现皖省督军提出的新税法实则是为自身敛财的不当行径,于是毫不畏惧的写文章加以批判,却不幸因此被指控入狱。后来经过省学联和群众团体的请愿抗议后,李克农才获得释放得以返回芜湖。

1926年年底,经朋友介绍,李克农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蒋介石发动了轰动国内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革命志士遭到了大规模的围剿与杀戮,李克农也在反动派对其的追捕中离开芜湖一路辗转到达上海,正式开启了在党内的谍战生涯。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3)

到达上海后,李克农担任了中共沪中区委宣传委员的工作,并担任中国共产党情报小组组长,与众多同志一同进行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组织的重建工作。

渐渐地,在李克农等众多党内优秀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规模体系。但担任地下情报工作需要十分警惕,怎么样才能不被敌人察觉而顺利完成宣传工作呢?

为了让敌人不能轻易发觉自己的行动轨迹,那就要不断地变更活动场所。于是在上海担任宣传委员期间,李克农的住址几次更换。同时为了更好的散发传单和标语等宣传物品,李克农经常穿着长袍大褂。由于自己身材偏胖,能够很好的掩饰藏在衣物之中的宣传工具,他就这样行走在大街小巷,一边走一边趁警察不注意到处撒传单,从未失手被发现。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4)

李克农

1929年的一天,老乡胡底在他的摄影棚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给李克农认识。此人就是后来与他二人被我国领导人并称为“龙潭三杰”的钱壮飞,三个人因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彼时的钱壮飞早已打入敌人内部,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担任调查科主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李克农意识到钱壮飞目前所处的位置虽然危险重重,但也是获得优质情报的绝佳之地。如果能够打入国民党特务机构内部并且站稳脚跟,两人可以相互配合,不仅可以减轻钱壮飞的工作难度,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报。

于是李克农立即询问钱壮飞是否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再安排一个人手进去,钱壮飞这时候想起国民党此时正在为上海无线电管理局招聘广播新闻“编辑”。这上海无线电管理局实际上就是国民党的一个特务机构,说是编辑,实则是为国民党扩大内部特务组织而招收的专门人员。两人讨论后,认为这个职位正是打入敌人内部的绝佳位置,于是他们将此计谋通过江苏省委上报了党中央,很快就得到中央领导人陈赓的约见,同时火速通过了他们的计划。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5)

钱壮飞

周恩来也作出重要指示:“要把敌人的特务组织拿过来,为我们所用。”1929年12月,得到上级批准与支持的李克农通过自己优异的文学功底顺利通过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入职了。

因为表现出色,李克农很快就得到了上级徐恩曾的提拔。不久之后,胡底顺利加入徐恩曾的情报部门,三人组成了“特别党小组”,为我党陆续提供了许多重要珍贵的情报资料。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6)

胡底

1930年开始,由李克农、钱壮飞、胡底三人秘密组成的“特别党小组”潜伏在敌人内部。重大任务由党中央部署,李克农与钱壮飞负责上海当面的重要情报收集工作,而胡底作为天津方面重要负责人,三人分头行动、相互配合。

当时,李克农担任国民党电务股股长的职位。身为一名国民党内部的一名中层官员,又是人到中年,如此权势地位,单身一人进进出出岂不惹人怀疑?于是为了更加丰富自己角色的形象,同时也是更好的为自己作掩护,李克农将自己的发妻赵瑛与大儿子李治、小儿子李伦一起接到了上海生活。李克农在上海当地租了房子,进行了一番布置,每天打扮得西装革履出席各种酒馆茶楼,为的就是演好李股长这个角色,获得徐恩曾的信任。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7)

徐恩曾

党组织为了配合李克农的谍战工作,会给他一些过期的重要文件让他去向徐恩曾“邀功”,同时,还给他安排了一个专门的“佣人”让他使唤。

其实,这名佣人叫做宋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一名出色的地下交通员,专门来配合李克农进行情报的传递工作。在外人的眼中,李克农对这位小宋可谓是严格至极,脾气也是坏得很。只要小宋有一点做得不好,李克农就要大肆责骂。

事实难道真的如此吗?其实并不然。李克农是借着吵嚷的时机,将情报通知给小宋,再由小宋将情报带出汇报给上级,两人就在这样一天又一天的“戏码”中将情报成功传递的。

李克农还了解到徐恩曾是个“好色之徒”,吃喝嫖赌是他经常会做的事。为此,李克农在对付他这位上级身上也下了一番“苦工”。徐恩曾在南京工作,为了方便他每周末到上海玩乐之余能够很好地休息,李克农专门在上海为这个领导租了一套房子,徐恩曾为此十分赞赏李克农的做法。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8)

李克农

一次,钱壮飞陪同徐恩曾一同到上海处理公事,随后徐恩曾又投身娱乐场所,这一次在李克农的提醒下徐恩曾将自己的贵重物品都交给了钱壮飞替自己保管。

这下可让李克农和钱壮飞高兴坏了,因为随着钱财一并被徐恩曾交予钱壮飞的,还有一个密码本。这个密码本可是国民党高级官员进行情报传递的密码本,两人为了得到这个本子已经策划了许久,这次竟然真的得到了!随即两人用相机将密码本的内容尽数翻拍了一遍。从这之后,国民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的秘密情报,凡是通过徐恩曾处的都被中共悉数破译。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9)

钱壮飞

然而,李克农在国民党特务机构出色的卧底生涯却因为1931年的一个意外终结了。这个意外来自李克农的一名上司,他叫顾顺章,这个人曾经是中央领导人之一,担任中共地下情报员,时任中共秘密特务组织中共中央特科的负责人,他的了解和掌握着大量的中共地下情报信息,包括许多地下秘密工作者的名单和住址。但此人随着在党内地位的提升,逐渐骄奢淫逸,叛变之心早就初现端倪。这一年他被捕后,没有国民党方面的威逼利诱,便立即叛变。

顾顺章将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住所与党内许多重要的秘密情报,全部暴露给敌方,蔡孟坚立即向徐恩曾秘密发电六封告知此事。万幸的是徐恩曾此时正好外出不在住处,这六封电报全部被钱壮飞截获。得知身份暴露后,钱壮飞立即通知自己的女婿连夜火速赶往李克农住处告知此事。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10)

顾顺章

李克农得知消息后万分焦急,于是立即出发寻找陈赓,得知消息后的陈赓马不停蹄地带着李克农找到了周恩来。周恩来得到这个消息后,迅速将顾顺章所知道的所有中共地下关系和线索掐断,将中央机关和地下无线电台全部撤退,李克农又迅速给远在天津的胡底发送电报告知其迅速撤离。整整两天,李克农匆忙奔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为的是将潜伏在各处的几百名中央机关同志尽数通知,火速撤离。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11)

当敌人赶到之时,周恩来与陈赓早已变装撤离,敌人计划落空败兴而归。随着此事的顺利解决,李克农的卧底身份也相继暴露,在此情况下他不得不离开上海,辗转回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12)

周恩来

回到苏区的李克农负责着军队的统战工作。1936年,李克农接到中央下达的任务——前往洛川与当时的东北军代表张学良进行谈判,争取中央红军与东北军停止内战,一致联合抗日。

周恩来特别叮嘱:“一定要力争谈成,谈不成也要谈和。”凭借着李克农沉着冷静、机智过人的谈判技巧,张学良认可了这位远道而来的红军代表,要求约见毛泽东或周恩来等上级代表进行进一步会谈。1936年4月9日,周恩来全权代表中共中央与张学良会面,并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13)

张学良和杨虎城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李克农接到中央任务,前往桂林进行当地情报工作的建设和军队的统战工作。在达桂林执行任务期间,李克农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能。桂林各方势力鱼龙混杂,李克农在复杂的局势中参与建立了干部学校,秘密调遣共产党员参与干部学校的建设与教育工作,先后培养出4000余名抗日骨干。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爆发后,李克农负责公开战线与隐蔽战线的联动、人员保护与撤离,藏匿物资等重要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民党特务对我党重要任务的搜捕中,将我党革命的重要力量秘密转移至香港等地,被耍得团团转的国民党特务气急败坏,全力追捕李克农,在此形势下李克农接到上级命令只身撤离桂林。

抗战胜利后,李克农未雨绸缪全力部署西安情报系统,将情报获取的重心转至延安周边的国民党军政系统。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14)

皖南事变

1947年3月,国共关系彻底破裂,蒋介石派胡宗南部队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进攻。而此时的胡宗南部队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的一举一动全部在我军的监视之中。从西安情报系统送来的源源不断的重要军事情报,让中央将蒋介石的指示与胡宗南部队的兵力部署悉数掌握。在彭德怀、习仲勋等人率领的西北人民解放军与李克农领导的隐蔽战线配合下,我军以少胜多,三战三捷重创了胡宗南部队!

李克农将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党和国家的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这位共产党人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敢长期斡旋于十分危险的敌人内部,并顺利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情报输送与保护人员撤离任务。李克农长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晚年的他伤病加身仍旧工作在共和国情报保卫工作的第一线,直到生命的最后。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15)

叶剑英、博古、李克农

多年的谍战工作要求的是高度的警觉和不停地奔波,这对于一个人的体力与心力都是不小的考验。长期奔走与谋划使得李克农一直处于负荷的状态,劳累过度让他的左眼在很早之时就失明了,而右眼的视力也不容乐观。

同时,他早早就患上了哮喘病,经常咳起来就上气不接下气。然而尽管中央一再决定让他休息,李克农却一直坚持带病工作,从未停歇。他还戏称自己是毛驴子,驮惯了东西,不驮不舒服。

1957年2月的一天,李克农去往办公室的路上又咳了起来,这时他一个没站稳从楼梯上摔下,头部磕到了石阶上造成了骨裂,昏迷了八天。我国领导人动员了全国优秀的脑外科专家前往北京救治,虽然抢救成功,但是伤病恢复后的李克农头部从此也留下了后遗症。他的脑部受到重创,语言能力也受到了影响,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坚守已经不太可能了,于是李克农开始在家休养。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16)

李克农与夫人赵瑛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时光中,李克农依旧惦记着和自己出生入死过的奋斗在隐蔽战线的战友们。拖着病痛的身体,李克农总结着自己曾经在谍战工作中积攒的经验,留给后人学习。

同时他还访问了烈士的家属,查阅相关资料记载,为的是了解那些曾经在隐蔽战线上奉献、牺牲的同志以及他们的家属现状如何。他对党中央表达过自己强烈的愿望,因为他深知这些长期奋斗在隐蔽战线的战士,他们将自己的身份隐藏在暗无天日的地下。有的甚至要背负骂名,忍辱负重完成自己的使命,有的战士更是把宝贵的生命奉献在了革命的途中。

1961年7月20日,他写信给中央领导同志,希望可以使过去在斗争中的无名英雄死有所安、老有所归、幼有所寄,鳏寡孤独、各得其所。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他希望更多像他一样的英雄能够被世人所知,不再对他们充满误解与诽谤,让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得到人们的尊敬与敬仰。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17)

李克农

1962年2月7日,在参加北京召开的大会之时,李克农的病情突然加重。尽管众人劝导他仍然坚持参加会议,拒绝去医院,一直到两天后才在北京医院办理了住院,可还是在当晚与世长辞。

对外的公告上,李克农是因为脑溢血经抢救无效而离开人世,但实际上,根据李克农的小儿子李伦回忆称,父亲的去世原因是因为脑软化,去世时脑子已成糊状,其死非同一般。为什么说其死“非同一般”呢?

前面提到,晚年李克农在从楼梯摔下砸伤头部后留下了后遗症,但他依旧老骥伏枥,不愿意退休颐养天年。在伤势稍微好转后就立即又投身共产主义事业了,把自己需要精心修养的事抛在脑后。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18)

李克农全家福

雪上加霜的是,1961年,又发生了一件意外——李克农的夫人赵瑛因癌症在北京北京肿瘤医院逝世。李克农一生中只有拥有一位伴侣赵瑛,结婚后的两人聚少离多,但感情一直很好。赵瑛勤俭持家,对子女教育十分上心,对丈夫的工作也是大力支持。两人一起度过了艰苦又难忘的革命岁月。对于李克农来说,这位贤良淑德的夫人不仅是自己一生的伴侣,更是革命事业的同志。

赵瑛去世后,李克农总会在夫人生前的床上坐一会,鞠一躬然后再去睡觉。这位在隐蔽战线运筹帷幄的战士,将敌人戏耍的颜面尽失却怎么都抓不住他的勇者,在这一刻的思念面前也是脆弱的。他一生的荣耀与骄傲,在妻子面前却又有说不清的歉意与无奈,而这份遗憾终究伴随着妻子的离开成为了永久。两人相濡以沫十几载,夫人的离世对于这位伤病缠身的老人无疑又是一记重创。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19)

李克农与夫人

两大原因下,最终这位一生都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共产主义战士,带着他对党的忠诚与革命的信仰,带着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热忱之心与一腔热血,同时也带着他对家庭未尽职责的遗憾和对于情报事业建设工作的挂念离开了。

李克农一生为了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戎马一生,用忠诚与奉献换来万人敬仰。但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丈夫和父亲,也有对妻儿数不尽的愧疚与遗憾。作为一位丈夫,他没能够分担妻子操持家务的辛劳,家中老小过的清贫,他又何尝不盼望能够撑起家人的一片天地?作为一位父亲,他缺失了儿女的成长,以至于在他回家叩开家门的一刻,孩子以为他是前来要债的债主,他又是多么想陪在孩子们身边,保护他们教育他们看着他们一点一点长大呢?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20)

可是在战争的动荡局势中,山河破碎,国家的命运存亡尚且未知,又有几个家庭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安然生存?唯有牺牲自我之家庭,为千千万万之家庭的美好明天而做出努力,这就是李克农和千万革命者做出的选择。

开国上将李克农(开国上将李克农)(21)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总有人在为捍卫他人的美好而负重前行,如今的岁月静好就是他们奋斗过的最好证明。位卑未敢忘忧国,那些为了家国,为了理想奋斗的人值得我们铭记。

谨以此文致敬——李克农上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