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陈陈陈陈橙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艺精品高尹桂芳越剧界的人士皆喜称尹桂芳为尹大姐,这是为什么呢?范瑞娟意味深长地说:“尹桂芳是我们十姐妹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她为人热情,心地善良,艺精品高,人缘又好,我们这样称呼她,除了尊敬外,还带有一种亲切感。”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生于1919年,在半个多世纪漫长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革新、创造,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尹派”艺术。“尹派”表演风格朴实逼真、高雅不俗,所表现的人物朴实而不呆板,潇洒而不轻浮,儒雅而不迁腐。以声色和速度的变化来刻划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节奏优美舒展、明快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越剧的主要小生流派之一。
越剧
尹桂芳在数十年的舞台实践中塑造了众多各具特色的小生形象,如《沙漠王子》中的罗兰王子、《浪荡子》中的金育青、《何文秀》中的何文秀、《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著名京昆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在芳华越剧团建立四十周年之际,赠尹桂芳一首七绝: “规折矩回有正途,含光敛采格清腴。偶然落笔黄庭现,笑煞凡夫嗜墨猪。”俞老谓:“戏曲表演之身段动作,宁炼毋冗,宁洁勿滥,宁自然毋矫饰,宁朴实毋华靡。”凡为高手,必于繁简浓:淡间,斟酌审慎,以传神为指归;否则浓盐赤酱,难免书家所谓墨猪之谠。
红楼梦
尹派表演含而不露,动而不烦,斯乃深得剧艺真谛。愿以此旨,告之后学,俾芳华薪传,绳绳相继。言简意赅地为尹派艺术作了高度评价。由徐进编剧,陈鹏导演。其中有个“叹钟点”唱段,长达一百十六句,叙述一个青年沉湎在十里洋场堕落成乞丐的往事,很受观众的欢迎。可是经过十年动乱,作者连这个唱段的手稿也无存了。1981年,已半身瘫瘓的尹桂芳与作曲连波、琴师李子川一起,根据《芳华特刊》上“叹钟点”的唱词,一面回忆一面哼,一面拉琴,一面记谱,终于把《浪荡子●叹钟点》这个脍炙人口的唱段整理出来了。
琴
这个唱段,经尹桂芳精心指导,由著名青年演员赵志刚演唱,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又经电台播放,传人千家万户,有些越剧老观众,纷纷要求恢复上演《浪荡子》全剧。著名剧作家徐进,根据仅存的剧情简介,重新编写了剧本,由上海越剧院三团排演。原来尹桂芳饰的金育青一角,由赵志刚扮演。尹桂芳无论刮风下雨,总是坐着轮椅,由家人推着,赶到排练场,进行辅导。该剧终于上演了。当赵志刚饰演的金育青在黄浦江边,一口气唱完一百 十六句的“叹钟点”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赞赏赵志刚的演唱,又是对尹派唱腔艺术的赞扬。
黄浦江
一个唱段,救活了一个剧目,在越剧观众中传为美谈。尹派唱腔之所以有这样十分诱人的艺术魅力,因为它纯朴隽永,低回流畅,深沉洒脱,易于传唱。观众认为它有圆、润、糯的三大特点,所以四十余年来,风靡越坛,经久不衰。驰誉艺坛的芳华越剧团,由尹桂芳和竺水招等在1946年创建于上海。接着,进行了全面的艺术改革,建立了严格的导演制和排练制,并“以新的剧本、新的意识、新的技巧配合着新的舞台条件,呈现在观众面前”,上演了《浪荡子》著名的剧目。她们还建立了以徐进、野鹤、钟泯等参加的剧务部,组织了强大的演员阵容,有竺水招、吴小楼、焦月娥、余彩琴、戚雅仙等。
芳华越剧团
这支队伍,可说是群英荟萃,众芳争艳。从而使以尹派艺术代表的芳华越剧团,成为最受尹桂芳欢迎的剧团之一。尹桂芳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但她并不满足,而是不断开拓自己的艺术道路,探索新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尹桂芳在演《秋海棠》时,秋海棠被毁容后,脸上被划了一刀,很难看,尹桂芳为了追求艺术造型的真实,按要求化妆。1982年,青年演员赵志刚要在《汉文皇后》中饰演窦广平,由尹小芳帮他设计唱腔,尹桂芳辅导他演唱和舞台的表演动作。演出时,尹桂芳拄着拐杖,在别人搀扶下,一连看了四五次,每看完一场,就当面指导,使赵志刚在艺术上得到较快的提高。
化妆
这掌声表达了观众对尹桂芳为培养越剧新秀不辞辛劳的敬佩之情。尹桂芳在艺术上独树一帜,为人处事热情厚道,她生活道路坎坷曲折,末能享受富有的物质生活和常人的天伦之乐但她为人们创造的尹派艺术,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让我援引著名电影导演谢晋为芳华越剧团建团四十周年的题词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谢晋写道:“从1946年到1986年,‘芳华’走过四十年漫长、艰辛、曲折的道路尹桂芳同志从旧社会到新社会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她为越剧艺术献出了毕生的青春年华,她贡献了很多,这是她作为一个人民喜爱的艺术家真正的价值,向尹大姐学习!”
参考资料:《中国戏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