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1)

成常伟(右二)与员工合影

成常伟,汉族,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

成常伟在改革开放后做过很多小生意,后成为辽阳水果批发大户, 2016年为响应国家关于发展全域 旅游的号召,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 在辽阳城郊(东宁卫旧址)荒山承包70亩 山地,发展餐饮、住宿、采摘、观光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冯永谦的考古生涯中,有十几年交付给了辽东长城。我国自西周以来有修筑长城的传统。在山河险要处,用砖石、夯土堆砌起长长的边墙。而辽东长城甚少见诸史书,亦没有详细的位置考据,直至上世纪40年代,冯永谦的老师、考古学家李文信找到一段当地村民口中的“老边”,此后,几代考古人陆续发现了辽东地区十二个朝代的长城遗址。

目前确定的明长城的起点——丹东虎山长城,是由冯永谦发掘重建的。他从荆棘遍地的乱石层中找到残迹,依据史料考据重新修建。辽东长城从虎山向西,途经丹东、本溪、抚顺、铁岭、沈阳、辽阳、鞍山、盘锦、阜新、锦州、葫芦岛等市,总长约2350公里。历经千百年风雨,辽东长城很多段遗迹已难以辨识,但边墙所带来的“界线”,依旧深刻地存在于南北两地的文化中。

边墙以北是满族、蒙古族的群居地。在满语衰落、习俗逐渐消亡的时候,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的陈东明,仍在用版画记录着满族村落的农耕风俗和民间故事。陈东明原本是农民,1987年参加辽宁省著名版画家李德甲在县里举办的版画学习班,从此爱上了版画。陈东明认为版画的表现形式与满族特性十分契合,版画市场萎缩后,他开办木雕厂,用销售木雕的收入维持着自己的版画创作。

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毛岭沟的山林在明清两代供人伐木烧炭,至新中国成立后,只余山石,不见树林。每到雨季,山洪便会挟带石头侵入田野,冲毁庄稼。白永贵和当地几十个村民,以蒙古族面对严酷自然环境时的务实、坚韧,自发成为护林员,封山育林四十年,使光秃秃的山岭变成郁郁葱葱的茂密森林,而当年的护林员,只剩下白永贵和其他三人还活着,都已成白发老翁。

长城建造之初,是为了抵御外敌。而冯永谦发现,长城不仅是界限,还是连接两地的纽带。长城未筑之前,“两面谁也不能轻易靠近,中间拉开很大距离,缺乏接触。”有了长城以后,“中原的居民有了保护的屏障,可以到边地生活……游牧民族也因为有了长城,可以直至长城之下。”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2)

冯永谦,汉族,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

冯永谦幼年家住沈阳市于洪区解放乡万金台村,辽东边墙沈阳段南侧。他一生都在从事文物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并致力于辽东长城的考古工作。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3)

冯永谦在辽东长城著名关口清河门考查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4)

陈东明,满族,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

陈东明自1987年起从事版画艺术创作,现已成为桓仁版画带头人。在版画市场萎缩后,他开办木雕厂,用销 售木雕的收入维持着自己的版画创作

张兴华在盘锦市二界沟船厂学会了制作排船的技艺,这是一种轻巧坚固的木船,可以乘坐它出海捕鱼,而辽东没有去海上捕鱼的传统。无论是辽河、松花江还是牡丹江,本地渔民们习惯在冬季时,凿穿冰封的河流,捕捞游上来透气的鱼群。排船是山东渔民“闯关东”时传入的,他们在清代开放海禁后聚集在盘锦,从这里到胶东湾,只有40公里。

丹东市石柱村的“石柱参”相传在明代由山东人栽培出来。七位老翁行至边地深山寻找野山参,发现一片生长年久的人参,将老参带走,幼参与参籽就地栽种,并立一石柱作为标记,往后数年,他们不断重返此地,逐渐栽培出独有的人参品种“石柱参”。像关胜军家这样的养参家庭,在这片贫瘠陡峭、难以栽种粮食的地方,靠着“石柱参”过上了优渥的生活。

佟荣厚的祖上则从北地南下入关。佟家属于满族正白第一旗,祖先常寿曾官至青海办事大臣、盛京户部主事,自常寿以下,佟荣厚是第十代传承人,他今年77岁。虽然佟家已经南迁北镇市,但依旧保留着满族的祭祖风俗“拜影”,每逢春节,族人都会将常寿等祖宗的画像“请”出来祭拜,男人跪下磕头,女人抹鬓角。最多时,一年祭拜的人数超过一千人,他们还有着强烈的家族归属感和凝聚力。

如今,辽东边早已失去了防御的历史地位,新的边界在城乡之间矗立,像南北两地的融合一样,城乡之间也在融合与转变。

住在黑山县四台子村的杨德山、王凤芹夫妇曾是辽沈战役的亲历者,他们的院子就在黑山阻击战战场正北方一百米处。杨德山为解放军做向导、抬担架抢救伤员,王凤芹则在家照顾七名伤员。解放后,杨德山先后担任了生产队队长和村支部书记,见证了四台子村从粮食歉收,到种高产粮食、经济作物,再到农业机械化的变迁。他重视教育,五个儿女全部通过高考,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变成了城里人。

乡村厨师杨桂华的生意受到了城里饭店的冲击,以前她只需要拎个炒勺上门做饭,其余宴席物品和人工均由主家安排。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倾向于更为便捷的餐饮服务。2019年,她决定进行“产业升级”,花1.7万购置了庆典礼棚,雇佣了五名服务人员,组建起一条龙服务队。

齐飒是北镇市下观村的姑娘,做过服装店店员、食品工厂女工、食品店店主,2016年,顺着网络直播的风口成为一名才艺主播,在直播间唱二人转和本地戏曲。安静内向的齐飒在镜头前逐渐学会表演,性格变得开朗直爽,吸引了众多粉丝。她在市区购置了300平方米的三层门市楼做直播工作室,希望成为一名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而每当聚光灯撤去,她脸上的笑容会立刻松垮下来,她又成为忧郁的齐飒。

辽阳市的成常伟则选择了一条重返乡村的路。他原本是辽阳的水果批发大户,买卖做大的时候,公司一年的流水有上千万。2016年,他放下水果生意,在辽阳城郊荒山承包了70亩山地,开设农家乐。接待的人不多,他自己却在种地、养鸡、喂羊的生活中收获了轻松自在。

随着辽东长城的发掘与确认,保护成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如何做”引发了很多争议。2014年,刘福生在网络上爆料小河口长城遭遇了破坏性修复,“最美野长城”变成“白灰墙”。刘福生自己也是一名长城保护者,知青时代在绥中农村插队的日子,让他对辽东长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自90年代下海经商起,他将积蓄投入了长城保护中,出钱修路、修水渠、修植被,创立长城纪念馆,却从不对长城本身加以干涉,他想保留一份原汁原味的历史。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5)

白永贵,蒙古族,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乡毛岭沟村

白永贵13岁就开始上山巡山,19岁做了护林员,守护 着毛岭沟几十亩山林。当时护林队有四十多人,经过 四十余年的坚守,如今只剩下82岁老人龙国贵、81岁 老人李权贵、79岁老人胡心田和79岁的白永贵四人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6)

左起:护林员白永贵、胡国贵、胡心田、李权贵合影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7)

张兴华,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二界沟

张兴华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界沟排船制作技艺”传承 人。他在1985年来到二界沟船厂工作,系统学习排船制作 技艺,一直坚持以手工方式制造大型木质船舶,其独特的排 船技艺也夯实了盘锦地区海洋渔猎文明的文化底蕴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8)

张兴华(前排)与部分工人合影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9)

佟荣厚,满族,辽宁省北镇市正安镇四方台村

佟荣厚是满族正白第一旗佟家第十代传 承人,祖先常寿共有八子,他是第三子的后 人。佟氏家族的后人以常寿为荣,通过供奉 画像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10)

佟荣厚(左)与侄子佟明在祖先常寿与夫人的画像前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11)

杨德山 、王凤芹,汉族,辽宁省黑山县大虎山镇四台子村

杨德山、王凤芹夫妇曾是辽沈战役的亲历 者,他们的院子就在黑山阻击战战场正北 方一百米处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12)

黑山阻击战亲历者杨德山、王凤芹夫妇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13)

刘福生,满族,辽宁省绥中县永安镇小河口

刘福生1968年从锦州下放到绥中农村插队,曾先后当工人、干部、企业领 导者,此后又下海经商,属于最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1997年他带着妻子 来到小河口,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长城保护工作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14)

小河口长城守护人刘福生、刘凤莲夫妇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15)

齐飒,满族,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常兴 店镇下观村

齐飒做过服装店店员、食品工厂女工、食品店店主, 2016年成为才艺主播。她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拥有千万粉丝的大网红,并用直 播带货把北镇家乡特产销往全国各地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16)

关胜军,满族,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 治县振江镇石柱村

关胜军从小跟随父亲关吉和从事养参职业,至今已经20年。石柱村养参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近五十年得到大规模推广。石柱村所产人参被誉为“石柱参”,其药用价值与野生人参相近

辽东羌人(辽东边的人)(17)

杨桂华,汉族,辽宁省北票市龙潭镇

从事乡村厨师工作的杨桂 华(右三)在2019年购买了庆典礼棚,组建了厨师一条龙服务队。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园林设 计专业的女儿张扬每到假期也来帮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