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广坤和苏大强同时掉水里,你救谁?

都挺好苏大强为什么不跟女儿住(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之前)(1)

微博一轮投票,谢广坤力压苏大强高票获救。输给《乡村爱情》里的头号反派,苏大强也不冤。

有网友评论,“即使是谢广坤,女儿出事了,他也会关心的”。可苏大强怎么做的?

女儿苏明玉被儿子苏明成殴打进医院,苏大强在众人劝说下才勉强去医院看了一眼女儿,可这一看望既不是为了苏明成能早日被释放,也不是为了给苏明玉送父爱,嘘寒问暖之下藏着自己的小算盘——逃避责任,图个清静。

都挺好苏大强为什么不跟女儿住(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之前)(2)

苏大强精明算计却懦弱无为,会挑拨家庭关系更擅长置身事外,有人说他是现实写照,也有人说他是集人性缺点于一身的戏剧构想。

颠覆往常父爱如山的慈父形象,倪大红这一次饰演的苏大强则是一个自私、懦弱、虚荣,喜欢逃避又坑子女的父亲。因为一反常态的荧屏表现,在剧中总是要死要活的苏大强频频“出圈”。

纵观近年来的国产家庭伦理剧,父亲这一角色往往是缺失的,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远不如苏大强有存在感。甚至有的时候,他们几乎“消失”了。

从第一部家庭伦理剧《渴望》播出至今,电视剧里“父亲”的地位发生了嬗变,分量也不是传统家庭观念中的“一家之主”,他们或沉默寡言,或干脆不见踪影。

在前几年大热的家庭伦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里,几位父亲都被不同程度地模糊处理了。男主角余味的继父杨树没出现几次就因病离世了,而亲生父亲余洪水被安排了一种游离在家庭事务外的艺术家气质。于是,家庭成为一群女人的主战场。在处理家庭矛盾时,父亲退避三舍,更遑论他们在亲子关系中的表现。

都挺好苏大强为什么不跟女儿住(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之前)(3)

与之类似的剧集如《双面胶》《我的儿子是奇葩》《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在讲述家庭故事时,话语权都牢牢掌握在母亲手里,父亲形象虽有呈现,但他们游离在外,只是作为一种家庭元素用来补全叙事逻辑,显得软弱无力。

《双面胶》里就是典型的母亲主导的家庭关系,男主角李亚平妈妈从东北农村来到上海,对上海儿媳胡丽娟多有不满,一度认为“家里所有的钱,都是我儿子挣的钱”。

在她对儿媳颐指气使的时候,她的丈夫、李亚平的父亲也没闲着,妻子指哪儿,他打哪儿。一面指责儿媳不生孩子太自私,一面护着蛮不讲理的妻子。可即便有如此多的发挥空间,他还是无法像苏大强一样“出圈”,因为他的权力是依附妻子而存在的,他本人被塑造成了妻子的影子。

都挺好苏大强为什么不跟女儿住(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之前)(4)

在以婆媳关系为故事核心的剧里,父亲直接缺位,而在以亲子关系为核心的剧中,父亲的份额也没有达到与母亲同等的占比,他们成为了有性格的“绿叶”,用来烘托母性角色的强势与独立,要么擅长打擦边球、和稀泥,要么会“唱白脸”,充当家庭调和剂。

《虎妈猫爸》刚开始就有一段展现冲突的戏:毕胜男把女儿茜茜关在厕所里,训练她独自刷牙的能力,可茜茜不愿意,一个劲儿哭。罗素听到女儿的哭声想进去帮她刷牙,被毕胜男拦下,“这么大的人了还不会自己刷牙,传出去都让人笑话,你还真好意思帮,没原则的人”。

这只是整部剧中非常小的一个矛盾,但罗素“猫爸”的形象却“从一而终”。

他不满妻子对女儿过于严苛,每次想阻止都不成功,最后只得帮着女儿一起撒谎欺骗自己的妻子。而在遇到女儿上学的大问题时,他因为能力不足又只能用“和稀泥”的方式敷衍过去。

都挺好苏大强为什么不跟女儿住(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之前)(5)

《虎妈猫爸》整体以“虎妈”毕胜男的思维逻辑为中心,罗素在家庭关系处理、孩子教育上没有发挥什么关键作用,将主导权让给了妻子。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看家庭伦理剧时,比起母亲留下的印象,父亲的模样更让人难以记住。一方面,观剧结构的性别差异(女性为主)使得市场追捧女性视角,导致电视剧里“父亲”的形象被削弱,他们一步步走向普通角色,并且核心权力被嫁接给了“母亲”。

另一方面,现实中的“缺位”对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将家庭故事戏剧化处理时,现实生活里的父亲形象总会无形进入创作,默认了真正意义上的父权,因而在戏剧里自然放弃对这一无法掌控的角色的挑战。

尽管父性形象不同程度地被模糊了,荧屏上还是出现过生龙活虎的父亲角色。

早期的家庭情景喜剧就塑造过多个形象饱满的父亲角色。像《我爱我家》里的傅明、贾志国贾志新兄弟,《家有儿女》里的夏东海,他们在“家”的故事里没有边缘化,也没有符号化,而是在大量生活细节、情景对话的堆砌中成为了有血有肉的“爸爸”。

都挺好苏大强为什么不跟女儿住(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之前)(6)

《我爱我家》里的“老父亲”傅明被笑称为“住家主席”,因为不甘过平凡的退休生活,老想弄出点动静,全家大事小事都会掺和。有意思的是,这部剧没有为傅明安排一个“老伴儿”,而是让大儿媳和平充当剧中的“老母亲”。

在这部剧里,和平和二儿子贾志新最爱抖包袱,俩人时不时就会和傅明拌个嘴,傅明明面上端着“老干部”做派,实际上还是处于与其他角色相差无几的地位。

都挺好苏大强为什么不跟女儿住(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之前)(7)

嫌弃贾志新的样子和苏大强也挺像,“你仗着没有正式工作,长期不往家里交钱,白吃白喝,这不行嘛”。可嫌弃是真的,爱也是真的,在《灭鼠记》里,他还说,“这要是志新在家就好了……唉,真是家贫思孝子,国乱想忠臣呐”。

《我爱我家》其实也是一地鸡毛,争祖产、合资创业、拆迁分房……鸡毛蒜皮的矛盾、大是大非的冲突这家人都遇到了,而关于夫妻情感、亲家关系、理想的积极思考也不少。在这部剧里,“父亲”已经走进了故事的中心,女性角色与男性角色势均力敌地周旋于家长里短,创造出的谈资和笑料足够观众回味许久。

不同于情景剧,《金婚》《父母爱情》这类以夫妻情感为故事主线的剧集展现父性形象又是另一种方式。

都挺好苏大强为什么不跟女儿住(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之前)(8)

《金婚》中的佟志和《父母爱情》中的江德福是截然不同的父性形象。佟志是心中有话却不轻易说出口的人,他与妻子文丽吵了一辈子,不仅亲身为孩子们示范了缺乏安全感的婚姻是怎样的,也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了几个孩子的性格发展。直到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文丽有了裂痕,一次精神出轨打碎了这个家庭最后的和平。

比起《金婚》,《父母爱情》中的江德福与安杰的故事有更多浪漫色彩。江德福是海军军官,为了娶资本家大小姐安杰,牺牲了本该顺利的仕途晋升,安杰呢?原本期待文艺唯美的爱情,过上一起看外国电影、喝咖啡的小资生活,结果嫁给了“大老粗”。

和佟志的克制不同,江德福是外放的“大男人”形象,不论是对待安杰,还是教育子女,他表面上总是一副粗犷、强势的样子,但其实处处都尊重安杰和孩子的意愿。

都挺好苏大强为什么不跟女儿住(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之前)(9)

两部剧气质不同,但展现父性形象的方式相同:借助婚姻关系里双方的话语权,润物无声地在家庭故事中融入父母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父亲既不依附于母亲,也不凌驾于母亲之上。

纵观这些家庭伦理剧可以发现,大多数剧集将核心权力置换给了母亲,面对涉及原则的家庭大事,父亲往往也无过多的话语权。这种权力置换并不意味着真正父权的消退,更主要的原因是戏剧逻辑发生了变化。

但无论如何变化,我们依然希望看到父性形象以真实、合理的方式出现在荧屏上。

-END-

作者丨大马士革野菜

编辑丨余璧

都挺好苏大强为什么不跟女儿住(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之前)(10)

认 真 观 影

严 肃 侃 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