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慢慢长大》是作者刘瑜写给自己刚满百天的女儿的信。文章细腻、深情,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跃然纸上,令读者感动至深。

该书是一本“慢养育”的名家散文合集,收录了近30篇随笔,包括父母写给孩子的书信、自身成长经历之谈以及对于子女的教育看法等,提供了许多值得家长借鉴的教育经验。

这些随笔的作者来自不同领域,有教师、作家、学者、科学家、商人,也有普通人。

他们写给子女的书信温馨感人,对孩子个性的认知与思考真实、客观,充满人性,对自身的成长经历充满反思,对下一代的教育拥有相对独特的看法。

本书中的作者有:刘瑜,周国平,贾平凹,庆山,刘慈欣,冯唐,李银河,扎克伯格,林清玄,梁启超,梁实秋,丰子恺,钱穆,法布尔,这些名字,每个都是高高在上,闪闪发光的。

他们纷纷摒弃各自身份,仅仅作为一名普通的父亲母亲,用舒缓、感性的文字,撒播关爱与理想的种子,滋养悲悯和感恩的心。

一场温柔的教养旅程,一本关于教养的真心话,感受孩子成长的真实意义,他们共同为爱书写,用人生的智慧滋养孩子的心灵。

孩子长大后愿你一生安好(愿你慢慢长大别急)(1)

在成为“什么家”之前,首先让孩子成为一个人

贾平凹说:我反对要去做什么家,你首先做人,做普通的人。

王森说:你如果没有给他按自己意愿生活的能力,那是你的失职。如果你不愿意让他按自己的意愿生活,那是自私。

王森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义务,那就是长成一个自由的独立的人,然后去好好体验他的人生。

庆山说:有什么可着急的呢?孩子总是要按照她自己内在的节奏慢慢生长起来的。

很多人,当上父母之初,都会惊然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比当年的父母更懂教孩子;

还会发现,自己仍然在不知不觉地延续自身的经历教孩子,当年那些被自己痛恨的做法,依然被施加在下一代身上。

比如,对孩子缺乏耐心而大吼大叫;比如,期待他考第一名;比如,送他去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生怕落在别人后面;

再比如,给孩子落后于时代的价值观……

我们付出很多很多的辛苦,还是常常感到茫然,像被裹挟在洪流之中,停不下来。

希望他们在成为企业家、科学家等“什么家”之前,更希望他们健康地成为一个普通人,一个除了学习,还眼里有父母,心中有生活的普通人。

他们既是我们的孩子,也是他们自己,不是吗?

孩子长大后愿你一生安好(愿你慢慢长大别急)(2)

孩子长大后愿你一生安好(愿你慢慢长大别急)(3)

经过努力奋斗去成为一个普通人

在第一章第七篇《写给儿子的一封信》里,蔡春猪写到:

“我再次重申,大学四年是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四年,应该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要以恋爱为重。

至于学习,如果还有时间,就去抄抄同学作业。”

看到这里,我不禁哈哈大笑。这样的爸爸请来一打,然而越往后读去却是忍不住红了眼睛。

这封信原本是作者想着儿子18岁的时候给他写的回信,在儿子春心萌动的时刻,寻求爱的建议的时候。

但是这封信早写了16年,为什么早了那么久,不求回信,甚至没有到信地址。早早的把一位父亲的期望和爱表达。

这个孩子是有自闭症的,在两岁零六天的时候被确诊了。

两岁了不会说话,不跟别的孩子玩,没有反应没有感情的样子,很是让人伤心啊。

蔡老师简单却清晰地描述着当时发生的画面,确诊的交谈,凌晨的医院,消毒水的味道。

北大六院,一个精神病院。

一句一句淳朴的文字,透着对儿子轻快的叙述,压抑着一个父亲无以言表的酸楚。

当孩子诞生的时候,无论你有多少愿望。最后只剩下一个健康,是无数父母的写照。

但在噩耗发生的时候,为人父母又该怎么去跟孩子沟通,去养育,去尽力营造环境。

他应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意义。我自问如果是我,会怎么办呢?

这位父亲哭了,一边开车一边安静流泪,带着家人带着孩子。

通知远在家乡的祖父母,通知最好的死党。然后然后还能如何,难道要昭告天下吗。

这位父亲放下电话,继续生活。

那是你的过去,不是你的现在,更不是你的未来。

他说,小伙子你势头很猛啊,也许80岁的时候你就可以说,其实我也是个普通人了。一个曾经的高管、现在的阶下囚说:“我就想做个普通人”。不经过努力没有奋斗能成为普通人吗?

他说:父母最大的愿望是你做个快乐的人,这愿望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主要还是靠你自己,还是希望你能帮父母亲完成。

最后的最后,还让孩子去寄信,说邮局的小姑娘长的不错,可以考虑考虑。

蔡爸爸的豁达实在让我动容,换位而处,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强,能不能和孩子一起快乐。

我们总是习以为常的已经拥有的普通人的生活,有时让人忘记感恩生活的馈赠。上进心固然重要,我只想要一点上进心就好,让孩子成绩优异、功成名是对未来社会资源的掌控多少,那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完善,不是你我的错,更不是孩子的错。

不努力奋斗怎么会成为一个普通人,心甘情愿去实现自我是我的道义,不是威逼利诱,不是揠苗助长。

孩子长大后愿你一生安好(愿你慢慢长大别急)(4)

孩子长大后愿你一生安好(愿你慢慢长大别急)(5)

对孩子有怎样的期许,也决定了如何养育孩子

苏轼曾经写过一首《洗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里既愿孩儿愚且鲁,又盼孩儿到公卿,可是愚鲁之人又如何当的大官呢?由此可知即便是苏轼,对于孩子的未来,也是难免是矛盾的。

但不管这期许是矛盾的还是模糊的,我们对孩子仍旧是有着无限的期望,期望他们健康,期望他们快乐,期望他们成功,期望他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这种种期望写出来也就成了《愿你慢慢长大》。

大概父母心总是相似的,不论是林清玄、贾平凹、李银河、庆山,还是胡适、曹禺、梁启超,对着自己的儿女,所有人的身份都只是父母,而他们所怀抱着的对儿女的心愿也是相似的。

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女有求知欲,对这个世界永远怀有热爱与好奇;

希望儿女有责任感,能够承担起自己的梦想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

希望儿女有健全的人格,能够经得起人生路上的种种考验;

希望儿女有好运气,能过得幸福美满。

这些希望所凝铸的也正是父母对孩子的期许,而这种期许也并不一定非要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与成功相比,成人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与成功相比,快乐同样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

这也是本书所传递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精神。

在李银河写给儿子的文章《赢在起跑线上也不一定一生都成功》中,她写道:

“人生的境界有四类,一种是既成功又快乐,一种是既不成功又不快乐,一种是成功但不快乐,一种是不成功但是快乐。

我当然希望你的生活既成功又快乐,但万一不成功,我也希望你是快乐的。

人生苦短,希望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做一个优雅而可爱的人,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但拥有快乐的人生并不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放任与骄纵,就像王森所写的:

“你如果没有给他按自己意愿生活的能力,那是你的失职,如果你不愿意让他按自己的意愿生活,那是自私。”

要快乐成长,但不要散漫放纵;要严格教育,但不要失于教条严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这个深远不该是让他们成为自己意志的延续,满足自己对成功的渴望。

与之相反的是,我们要让孩子拥有成为自己的意志,拥有实现自我的能力。

孩子长大后愿你一生安好(愿你慢慢长大别急)(6)

《愿你慢慢长大》这本书看似是写给孩子的,其实也是写给父母的。

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定会收获满满,你所遇到的教育问题或许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答案。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引领我们的孩子快乐自由的成长。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段话:

孩子,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