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的判词和判曲,极为著名,但其寓意却极其令人费解,历来是红学研究中的一个疑难谜题。本期将会对王熙凤进行全面解析,为诸位揭开她身上的重重疑云。

只要读过红楼梦,都会对书里的凤姐儿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无他,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太丰满,再加上《87版红楼梦》邓婕的传神演绎,凤姐儿留给我们的形象,更是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如果说书中刻画的林黛玉、薛宝钗还有一丝理想化的意味在内,王熙凤这个人物,却是描绘出了一个真正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王熙凤的性格,性格泼辣霸气、能言善辩、机智多才、疼惜子女,却又自私好妒、贪权揽财、阴险狠毒、专横跋扈,这些集中在她身上却又相互对立的性格特征,传递出人性的复杂之处。

红楼梦判词分析之王熙凤(红楼梦王熙凤判词解读及历史人物原型追溯)(1)

王熙凤剧照

每位红楼梦的读者,似乎都能从她身上,找到一点属于自身的影子,无论这个“影子”是光明的,还是阴暗的,包括我自己在内,也是如此。

所以,我认为,王熙凤的形象塑造,一定有个红楼作者们极其熟悉的人物原型存在,他们以此人为参照,刻画出了这个中国文化史上最为成功的人物角色之一。清代以来,红楼点评名家们,称其为“胭脂虎”,书中也讲凤姐儿,乃是“脂粉堆里的英雄”。

红楼梦里隐喻极多,王熙凤这个书中的重量级人物,究竟是在影射谁呢?

以王熙凤在书中的角色定位,她所指代的,必是历史上赫赫有名之人,于是我从明成祖时期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开始,将明朝历代知名的首辅一一拿来做了比对。比对的大致名单如下:

姚广孝、解缙、三杨、商辂 、李东阳、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申时行、叶向高、周延儒、温体仁、马士英等等。

其中重点圈了严嵩、张居正、申时行、徐阶、温体仁等几人。

比对来比对去,除了张居正,就没一个对应的上的。

红楼梦判词分析之王熙凤(红楼梦王熙凤判词解读及历史人物原型追溯)(2)

张居正画像

即使张居正,和凤姐类似的也只有一处。凤姐一直患有“下红之症”,算是凤姐儿一个比较典型的特征,张居正则一直患有很严重的痔疮,经常流血不止,如果纯从字面意思理解,大约也能算得上是个“下红”罢。

但这个解释,总觉得不太合拍,王熙凤的病是女症,但张居正是个正常的男人。

匪夷所思,匪夷所思。

罢了,看来也不是说的太岳相公。

至于其他人,也没有和王熙凤相类同的,能当上大明首辅之人,至少都是两榜进士,有些甚至是三鼎甲出身,但王熙凤,却是个不识字的文盲,对不上号。

然后我又去太监堆里找了一圈,还是没找到,毕竟能混到“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层次,基本上都是有文化的太监,如果字都不认识,根本没法在奏折上“批红”。

但是,世上总有个别例外,比如说,魏忠贤,魏公公。

魏公公不识字,但却是天启朝时大明真正的总管。

红楼梦判词分析之王熙凤(红楼梦王熙凤判词解读及历史人物原型追溯)(3)

魏忠贤剧照

网上也一直流传着王熙凤影射魏忠贤的说法,只是这种说法实在太颠覆我的三观,“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凤姐儿居然是指魏忠贤这个五六十岁的老太监?这也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尽管感情上我比较难以接受凤姐儿影射魏忠贤这件事,但以研究的态度,还是要认真考证一番,做学问,只论真相与否,与个人喜好无关。

在考证之前,得先申明一个态度,目前关于魏公公是明朝大救星的看法有点多,但我这是红楼梦解读,与魏公公和东林党之间的恩怨无关,文中不会探讨此事。对于魏忠贤的评价,个人还是倾向传统史观的看法。

先看“王熙凤”这个名字,乃是“王栖凤”,君王之旁栖息一只凤,指有才干的近臣,所以前文我才去历代首辅和大太监里找原型。

再看判词:画上是“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

凤凰之中,凤指凤鸟,为雄性;凰则是雌鸟。

“雌凤”,乃是雌雄不分,既雌又雄之意。如果有人天生如此的,我们称为“雌雄同体”,是医学上的一种特殊现象;人工方式搞成这样的,我们一般唤作“太监”!

“雌凤”为太监的解读,非我首创,但我十分赞同,太贴切。

红楼梦判词分析之王熙凤(红楼梦王熙凤判词解读及历史人物原型追溯)(4)

凤为雄鸟,凰为雌鸟

第二个问题,即画上的“冰山”是何意?

有看法认为,冰山是指明末著名文士张岱写的一篇文章《冰山记》,《冰山记》的主要内容是骂魏忠贤。

当时魏忠贤已倒台,大家都在一边围观吃瓜一边骂魏公公,张岱作为士林里的大V,大笔一挥,写个“喷文”喷上一喷,便能获赞无数,此举也算是顺应时代潮流。

此为一种说法。

而我的看法是,画上的“冰山”,是来自典故“冰山难靠”中的“冰山”释义,这个典故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

“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此处额外说几句,在我的解读中,解释红楼诗诗词中引用的典故出处,均是明清两代文人比较熟悉和常用的,如果用太过于偏僻的典故来解读红楼诗句,第一有编造之嫌,第二没有说服力,特此说明。

这里“冰山”的意思是“不牢靠的权势”,这句话翻译出来:你们都投靠杨国忠,且不知杨国忠的权势就如冰山一般,如果太阳出来,他的权势就会雪融冰消。

杨国忠也是个著名奸臣,也非正常科举取士出身,古代这一类非经科举正途而身居高位者,通常被士大夫们归为一个特殊种类,“幸进之臣”。

魏忠贤和杨国忠,都是属“幸进”,而又握有不牢靠巨大权势的典型。

所以,画上“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当是影射魏忠贤无疑。

判词中还有几个用词,也算旁证了王熙凤是影射魏忠贤。

“末世”,即指贾府和凤姐处于末世中,而魏忠贤之后十几年,明朝灭亡,可见他所处时代也是大明之末世。

“三人木”,是个“休”字,既是说凤姐被休之事,也是讲魏忠贤被崇祯赶出皇宫一事。

“哭向金陵事更哀”,则是说的凤姐结局。

癸酉本中,凤姐被休后哭回了金陵老家,住了几日,她曾害过的几家人,联名告了她之前做的那些伤天害理之事,被抓入大牢,凤姐一身病痛兼恐惧难耐下,半夜三更上吊自缢身亡。

无独有偶,崇祯即位后,东林党大臣们联名上奏,揭发魏公公曾经所做恶事,接着崇祯就把魏忠贤撵出北京,魏公公去凤阳途中,年老病痛兼恐惧之下在深夜自缢而亡。

凤姐与魏忠贤,坏事的导火索都是因为有人揭发,都是被休被撵,结局也同样是上吊身亡。如果说这是巧合,我是不太信的,尽管个人极不愿作者是用凤姐影射魏忠贤,但没办法,还是得尊重事实。

前文我就多次谈过,“情”“事”双线解读法,当作者要借“喻事”时,就会用某个书中人物经历,来借喻他所要表达的重大事件,元春如此、林黛玉如此,王熙凤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书中凤姐所做之事,也在影射魏忠贤曾做过的一些恶事。

尤二姐的流产和死去,皆与凤姐有关,这种事,魏忠贤也做过。

朱由校的正牌皇后张嫣,怀孕了,魏忠贤和客氏暗中使坏,指使宫女给张皇后给按摩时下重手,使得张嫣流产。

朱由校的裕妃,也怀孕了,到了预产期没分娩,魏忠贤给朱由校说,裕妃是假孕骗你,朱由校大怒,命魏忠贤处置。

红楼梦判词分析之王熙凤(红楼梦王熙凤判词解读及历史人物原型追溯)(5)

魏忠贤向朱由校密报

于是魏忠贤就把裕妃关在“别宫”。话说我们都知道“冷宫”,但这“别宫”又是啥地方呢。

是“宫殿夹道”,或者说宫殿里的过道。断绝一切饮食,不给吃喝,裕妃此时尚在孕期,渴的受不了,正好天上下雨,雨水顺着屋檐滴下来,她就趴在地上用嘴接屋檐上的滴水喝,怎一个惨字了得。在关了十四天后,裕妃被活活饿死,一尸两命。

《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二》上记载着:裕妃张氏,熹宗妃也。性直烈。客、魏恚其异己,幽于别宫,绝其饮食。天雨,妃匍匐饮檐溜而死。

魏忠贤迫害宫妃的动机,与奉圣夫人客氏有关。

朱由校生下的子女,都早夭,便一直无嗣。后熹宗渐渐病重,魏客二人见状密商,想要仿吕不韦旧事,将有孕的女子以宫女的名义,送进宫去服侍皇帝,待得她们产子后,便假冒龙种,继承帝位。

这个阴谋差点成功了,朱由校临终前,是张嫣张皇后说服了熹宗,朱由校才同意将帝位传给弟弟朱由检。

至于这事这么机密,我咋知道的呢,魏忠贤倒台后,客氏被捕,在她家里搜出八个有孕的宫女,然后她就在审讯中招了......

红楼梦判词分析之王熙凤(红楼梦王熙凤判词解读及历史人物原型追溯)(6)

客印月示意

不讨论这些记载是否东林党黑魏忠贤的手段,我只知这些内容被记录于正史之上,当时作者们著红楼和我们后人解读,当然是以正史为准,不可能采用其他没谱的标准。

多说一句,我国著名的木制手工艺品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皇家木工活传承者朱由校先生,后来得个“熹”的庙号,实至名归。

王熙凤的专曲,唤作《聪明累》,极富盛名,原文摘录如下。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前文已有讲过,作者们能将王熙凤这样一个角色人物刻画的如此有血有肉,很可能是有个人物原型近距离临摹。魏模特与作者们所处年代近在咫尺,作者们当然能把魏公公身上一些鲜明的特质把握得更精准些。

最后还有个小问题,书中有些关于王熙凤的描写,是作者真实经历的再现,比如:

原文第二十八回,写贾宝玉溜溜达达到了凤姐院里,因为凤姐不识字,让宝玉帮忙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庚辰本侧批:“有是语,有是事。

所以,王熙凤的人物原型应该有两个,原始原型和加工原型。

红楼梦判词分析之王熙凤(红楼梦王熙凤判词解读及历史人物原型追溯)(7)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原始原型应是一开始便存在于朱耷初稿之中,按行文判断,可能为当初弋阳王府中的某个总管事务的夫人或媳妇,可惜现在已无法考证究竟是谁了。

加工原型则是吴梅村等人改稿时借鉴的,借鉴的正是魏忠贤魏公公,吴梅村等人如此写,正是要借凤姐这个角色来喻事影射魏忠贤。

王熙凤这个角色,书中基本上用的是客观叙事的口吻,但从总体来看,作者团队对王熙凤是贬大于褒的。

节录一段王熙凤出场时,对她的外貌描写。

原文摘录:......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

王熙凤的长相,很多人受到《87版红楼梦》的影响,认为她是大观园里排在前几的美人,事实并非如此,从以上原文描写来看,王熙凤长相其实不算漂亮。

三角眼、吊梢眉,从面相上说,此乃刑杀之相,面带肃杀之气。曾国藩据说就这长相,历史上不少奸臣也被描绘成这般模样,包括魏公公。

在描写凤姐体态时,作者用了一个词,“体格风骚”,此处的“风骚”绝非文人骚客的意思,它的意思,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所认为的那种“风骚”,后文贾瑞对王熙凤起了淫心,便是照应在此处。

还有贾母口中的“泼皮破落户儿”,虽说是玩笑口吻,但面对林黛玉一个刚来贾府的大家闺秀说这些,也是有些过了。

以上这些对凤姐儿的形容,总归起来都不算什么好词,此为“暗贬”之意。

再有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一回中,甲戌批:一段收拾过阿凤心机胆量,真与雨村是对乱世之奸雄。

贾雨村在第一回刚出场时,脂批就说他有“莽、操之态”,这里又说凤姐与贾雨村是“乱世之奸雄”,相互对应,所以在作者团队心目中,王熙凤实是曹操一类的人物。

对于凤姐儿,脂批中不少是持批判的态度,为篇幅计,就不再举例了。毕竟作者们用凤姐儿影射的是魏公公,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作者们把王熙凤刻画的太成功,即使她做了不少恶事,身背数条性命,大多数读者们对王熙凤却恨不起来,反倒还有些喜欢这位聪明能干、做事泼辣的“凤辣子”

所以,人性是复杂的,不仅红楼梦中王熙凤如此,现实中,也是如此。

金陵十二钗,作者君已解读了十钗,分别指出其隐喻的历史人物原型,目前尚余湘云、巧姐二人。待此二人解读更新完毕后,金陵十二钗的真貌将完全展现在诸位眼前,这对大家进一步了解红楼中的各种隐喻,将有莫大帮助。

(如若觉得本文还有些意思,切莫忘记关注和点赞,能帮您及时收到更新信息


巧姐儿是红楼梦书中最难解的人物,年龄既幼,出场亦少,却高居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十位。

历代以来,几乎没有关于贾巧姐的解读,只因关于她线索太少,众人均不知从何处入手。而下一节,作者君将为各位认真讲讲这位贾府大小姐,莫要错过。

文章推荐重磅深度大文:《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不是曹雪芹?

深度解析:《红楼梦》秦可卿历史人物原型追溯(上篇)

深度解析:《红楼梦》最神秘女子,揭秘妙玉人物原型及隐喻


特别声明:本文中内容多为开创性学术观点,版权已作登记及受到保护。非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引用本文中内容(头条用户进行原文转发、分享不受此限),更不得用于营利性经营活动,违者本人和有关部门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及赔偿,版权保护,人人有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