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不羁行于世曹操说一不二,做事谨重威严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有“佻易无威重”,亦即举止轻佻、并不庄重的时候还在小时,曹操就放纵任性,不大注意对儒家经典和道德礼仪的学习此后,他仍是顺乎自然,洒脱不羁,行动上有时相当狂放浪漫他与人交谈时,常常肆意调笑,无所隐避,有时喜极大笑,忘乎所以这种肆意调笑的个性,从其《追称丁幼阳令》一文也不难看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曹操的全部人物介绍?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曹操的全部人物介绍(历史黑色人物之曹操9)

曹操的全部人物介绍

放浪不羁行于世

曹操说一不二,做事谨重威严。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有“佻易无威重”,亦即举止轻佻、并不庄重的时候。还在小时,曹操就放纵任性,不大注意对儒家经典和道德礼仪的学习。此后,他仍是顺乎自然,洒脱不羁,行动上有时相当狂放浪漫。他与人交谈时,常常肆意调笑,无所隐避,有时喜极大笑,忘乎所以。这种肆意调笑的个性,从其《追称丁幼阳令》一文也不难看出:

昔吾同县有丁幼阳者,其人衣冠良士,又学问材

器,吾爱之。后以忧恚得狂病,即差愈,往来故当共宿止。吾常遣归,谓之曰:“昔狂病,倘发作持兵刃,我畏汝。”俱共大笑,辄遣归不与共宿。

丁幼阳即丁冲,曹操的同乡好友,曾劝曹操迎献帝都许,曹操后来任他为司隶校尉,经常在一起饮宴谈论,开玩笑肯定是很随便的。曹操的另一个同乡丁斐,因私换官牛被罢了官,曹操后来见到他,故意问道:“文侯,你的印绶到哪儿去了?”丁斐也知道曹操是在戏谑他。于是回答:“拿去换大饼吃了。”曹操听后,哈哈大笑,也属此类。

曹操喜欢听音乐,有时一听就是一整天,奏乐演伎的人就站在身旁,看得高兴了,忘情失态是不可避免的。从与杨修有关的几则传说来看,曹操还喜欢猜谜,在门架上写“活”字以表示“阔”,在装乳酪的杯子上写“合”字表示“一人一口”,都属于字谜之类的玩艺。曹操为了争取在孙策手下任职的东莱人太史慈,派人给他送去一个小箱子,里面只装了一味中药当归,意思是太史慈应当返回北方,采取这样一种比写信直说更为简捷的方式,既反映了曹操的机智,同时也反映了他机趣诙谐的性格作风。

曹操这种性格作风浸润于他的文风,形成了一种谐趣。前引《追称丁幼阳令》中一句半真半假的开心话,给全文平添出不少的生趣。又如《祀故太尉桥玄文》:

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邀哉称矣!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予所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治己疾,旧怀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莫,公其尚飨!

祭文追颂桥玄功德,在庄重典雅的铺叙中忽然插入了桥玄生前从容不迫地与他约定的一段话:“我死之后,你路过我的墓旁,要是不用一斗酒、一只鸡来祭奠,车过三步,别怪我让你肚子疼。”不仅写出了桥玄生前平易风趣的个性,写出了老少两人亲密无间的友谊,同时也为典雅凝重的文风涂上了一抹谐趣色彩,给人以亦庄亦谐、隽妙机巧之感。“斗酒只鸡”、“从容约誓”后来还成为典故,被文人们一再运用。

曹操不仅在记录生活细事上运用了调侃诙谐的笔墨,一些内容严峻的公文文字也是这样,不过表现较为含蓄,含义更加丰富,意蕴更加深刻,读来也更耐人寻味。如《整齐风俗令》连举了四个“以白为黑”的例子:“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义,张匡谓之左道。”由于所举的都是远离事实、大悖情理的典型例子,因而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妄诞不经、滑稽可笑之感。其中饱含着曹操讥刺仇恨的情感意味,是能于严冷中见出风趣的文字。

《手书与阎行》敦促阎行脱离韩遂,前来归附,否则其作人质的父亲有性命之虞,说:“卿父谏议,自平安也。虽然,牢狱之中,非养亲之处,且又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为张范下令》规劝张范勿学名士邴原的清高脱俗,早日应聘出仕,说:“吾恐造之者富,随之者贫也。”都是用微婉隽妙的语言,道出威胁与规讽用意的例子,读后也足可令人解颐。

常说有其人必有其文,观其文即可知其人,曹操的情况正是这样。我们从曹操或寓庄于谐、或寓谐于庄、不期然地呈现出一种滑稽美的文字中,是可以隐约窥见曹操的音容笑貌、潇洒气度和狡性格的。这种特色的形成固然跟曹操高度的文化修养和能够敏锐而深刻地感受、认识事物的能力有关,同时跟曹操幽默、风趣、洒脱、诡谲、机敏、开朗、达观、自信等个性也有着直接

的关联。

曹操这种“佛易无威重”的个性,对他的孩子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攻下荆州,邯郸淳归附曹操,曹操让他去见曹植,曹植十分高兴。当时天气较热,曹植请邯郸淳入座后,不先交谈,而是让人取水来,自己先洗了个澡,扑上粉,然后披散头发,祖胸露臂,给邯郸淳表演“胡舞五椎锻”,接着“跳丸击剑,诵徘优小说数千言”,最后才穿戴好衣帽,整理好仪容,同邯郸淳纵论古今,畅谈百家。从这里不难看出,曹植也是具有放荡不羁的个性的。

曹操自己“佻易无威重”,因此对具有类似个性的部属有时也能抱有宽容的态度。郭嘉行为不大检点,陈群看不惯,多次当着大家的面指责郭嘉,郭嘉无所谓,仍依然故我。曹操因此反更加器重郭嘉。但因陈群能够持正,曹操也很喜欢他,对两种行为、个性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

自汉武帝以来,由于统治者鼓吹封建的纲常礼教,因而在上下、父子、男女之间形成了一套繁文缛节,甚至连穿衣戴帽、肤发修饰都有一套规定。在这种礼法的束缚下,一般儒生规行矩步,不敢越出雷池半步。曹操“佻易无威重”,脱尽了两汉士人矜重虚矫的习气,是对封建纲常礼教的蔑视,是对虚假迂腐的道德观念的背叛,带有思想解放的性质。这同曹操喜同部属之间进行情感沟通,建立和谐、真诚、轻松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效。同时,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视礼教的放诞之风,也有开先路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