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企业要获得利益,一种方法是增加销售,从外部找钱,但现在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这条路也越来越难走。另一种方法是降低成本,从内部找钱。

如何从内部找钱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某汽车公司发布了首款互联网汽车,你可以在手机上DIY 自己想要的汽车样式,如表盘的样式、车身颜色、座椅布局等,有多种配置组合可供选择。

同时,公司还销售另外一款非定制普通车型。去年公司业绩一般,公司想通过调整生产策略来提高利润。

如果你是CFO ,你会如何建议今年的主推,是定制车还是普通车?这个决定非常重要,如果选错车型,公司业绩会进一步下滑。

你也许会说,这很简单啊,计算两款车各自的利润,选择利润高的那款车型啊。你的想法很对,下面我们看看这两款车去年各自销售额与成本。

(日思录1279如何识别成本)(1)

从这份表的计算中,如果只考虑直接成本,普通车的毛利率是45%,定制车的毛利率是72.5%,这样看来,应该主推定制车。

真的是这样吗?财务高手会告诉你,这样计算是错误的,因为只考虑了直接成本,没有考虑间接成本,也就是车间设备的折旧、设备使用消耗的电,等等。

当企业只有一个产品时,间接费用很好计算。当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要如何来计算间接费用呢?

假设公司去年共产生2500万的间接费用,要如何分配到两款车型中去呢?这有很多种分配方法。

第一种是最简单分法,每种车型各一半,但实际上车型消耗间接成本不一样,这种分配方法不符合管理会计的目标。

第二种方法是按产量来分配,听起来是合理的。假设普通车与定制车的产量是:9:1,那么,90%分配给普通车,10%给定制车。

(日思录1279如何识别成本)(2)

依上表计算,普通车毛利率是-17.5%,定制车的毛利率是41.2%,符合我们的想象。也就是说,定制车的毛利率高,应该做定制车。

仔细想想,这个决策对吗?

用产量作为标准来分配间接费用,是传统的做法。但实际上,数量并不能完全反应一项工作的投入情况。

比如说大学老师要做科研,也要发表论文,可以用论文数量来考核老师的科研投入吗?当然不合适。

汽车生产也一样,定制车耗费的功夫比普通车耗费的功夫多,用数量来做为分配标准,则普通车背负更多的费用,这样肯定是不对的。

那更合理的成本分配方式是什么呢?应该是成本产生背后的某项活动,而不是产量,这个也称为成本作业法。

财务高手到车间去调查,发现间接费用主要是工程部门的后期调试产生的,因为后期调试与每台车的订制组件数相关,组件数越多,调试费用就越高。

订制车是非标产品,组件数占80%,普通车是标准产品,组件数只占20%,按这个逻辑,工程部费用,定制车占80%,普通车占20%。

重新分配如下:

(日思录1279如何识别成本)(3)

经以上计算,普通车毛利率为31.1%,定制车毛利率为-177.5%,所以,应向CEO 建议,停止生产定制车。

总之,在财务高手眼里,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而精准的成本计算,需要精准的成本动因,也就是和某项活动最相配的计量维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