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邀请,在线上面向全国各地许多高校的经济学原理的授课教师作了一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问题的报告后来,有些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就一些教学方法问题和课程中的一些理论难点问题与我进行了一些讨论大多数问题的讨论很快就取得了认识上的一致其中关于机会成本、隐性成本、折旧等问题有疑惑的教师相对多一些这些问题似乎是简单、常见的问题,但如果真的深究起来,还真的不是简单的问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经济学三大成本?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经济学三大成本
今年5月份,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邀请,在线上面向全国各地许多高校的经济学原理的授课教师作了一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问题的报告。后来,有些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就一些教学方法问题和课程中的一些理论难点问题与我进行了一些讨论。大多数问题的讨论很快就取得了认识上的一致。其中关于机会成本、隐性成本、折旧等问题有疑惑的教师相对多一些。这些问题似乎是简单、常见的问题,但如果真的深究起来,还真的不是简单的问题。
譬如,显性成本属于机会成本吗(一些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疑惑,可能主要就是曼昆在他的教材中就这个问题作了随意性的容易引起歧义的图示)?再譬如,设备的折旧是不是隐性成本?翻了手边十几本国内外的经济学教材,居然没有一本对此有明确说法,仅仅有一本间接地提到(实际上,有的理论细节问题经常是被几乎所有教材都忽略的)。增加这种理解混乱的是百度上的一些乱七八糟的讨论。经常是有的帖子这样讲,有的帖子那样讲,似乎是权威专家讲的,但可能就是一年级的大学生发的帖子。
为了比较清晰地讨论这个问题,也为了供更多的教师参考,现在以文字的方式作一个表达。下面先假设一个问题来讨论。
假如某企业投资1.2亿元生产某产品,其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如何衡量?
如果1.2亿元全部用于购买设备、原材料、租用土地、雇用劳动力等,那么1.2亿元就全部体现为显性成本。
隐性成本作为厂商本身所拥有的投入生产经营中所有生产要素应得的总报酬实际上是难以具体一一衡量的。因而理论上一般将全部投入资金以经济社会通行的投资回报率或资产的平均收益率来衡量。而这所谓通行的投资回报率在投资人考虑时又常常以无风险收益率来替代(因为有风险的收益是难以把握和衡量的,例如股票投资等其它有风险的投资项目既可能有较高的收益,也可能只有很低的收益甚至会亏损)。1.2亿元每年的无风险收益就是该企业这一投资项目每年的隐性成本(正常利润)。
无风险收益是一个金融学概念,一般以当时的短期国债收益率来衡量(小额资金的无风险收益也可以用同期的银行存款收益率衡量)。譬如,这1.2亿元如果是用于购买国债,每年的收益有0.03亿元,这0.03亿元就体现为企业每年的隐性成本。1.2亿元的投资如果每年不能起码赚取0.03亿元的形式上的利润,这个项目的投资就是不值得的,还不如将资金去购买无风险的短期国债。
至于那1.2亿元购买的一部分设备的折旧是不能算作隐性成本(正常利润)的,因为隐性成本的特点之一是没有在形式上进行货币支付,而折旧在会计账目上是进行了货币支付处理的。而且,隐性成本指的是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折旧不属于厂商自有的机器设备等的报酬,它只是一种会计处理上的设备损耗的补偿。
上述的0.03亿元也同时体现为企业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但如果严格按照机会成本的定义,企业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应该是这1.2亿元如果用于其他更高收益率的投资可能会获得的收益。但在现实经济社会中,一笔资金其他用途的最高收益率往往是无法去衡量、计算的,所以一般以银行存款的收益率或国债收益率来衡量和计算。其实,对于机会成本或隐性成本的具体的精确化数值,常常也没有必要去深究,因为它们都只是理论分析的依托和工具,意在提醒人们不能仅仅看到生产经营中的表面上或账面上的收入及利润。
虽然显性成本应该基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它的付出是否值得,但上述的1.2亿元项目投资额(显性成本)本身并不属于该项目投资的机会成本。否则,该项目的机会成本(1.2亿 0.03亿)还大于项目的投资额本身。机会成本指的是由于使用某些资源所放弃的该资源其他用途的最高收益。由此可见,机会成本不是指是资源(包括投资的资金)本身。从机会成本的定义是不能导出所有显性成本为机会成本的推论的。这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临街的门面房用于开咖啡馆的机会成本只是它出租给别人时可以得到的租金额,但门面房本身并不构成开咖啡馆的机会成本一样。
曼昆在他撰写的教材《经济学原理》中谈到成本问题时,以一个图表示企业的收益=经济利润 总机会成本,而企业的总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如果根据这个图,某企业投资100万元购置设备和原材料等生产某种饮料,这100万元显性成本同时也是该企业生产饮料的机会成本。这是错误的,显性成本本身并不体现为机会成本。隐性成本才属于机会成本。
如果上述的100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可以获得5万元的利息,那么这5万元就是企业一年的隐性成本,也同时是企业生产饮料的机会成本。因为那100万元投资饮料生产而放弃了存入银行一年获得5万元利息的机会。从概念上讲,机会成本是指由于使用某些资源所放弃的该资源其他用途的最高收益。所以,上述那投资的100万元(显性成本)本身并不是机会成本,它放弃的存入银行本来可以得到的利息才属于机会成本。
曼昆在上述那个图前面曾举例说,假设海伦用自己储蓄的10万美元,加上以5%的利率从银行借款20万美元,去投资一个糕点厂。曼昆认为这种情况下,海伦的机会成本等于支付银行贷款的利息(显性成本1万美元)加放弃的储蓄利息(隐性成本5000美元)。可见,曼昆以图表示的机会成本等于显性成本加隐性成本中的显性成本也不包括那例子中的30万美元投资款本身。但曼昆的那种图示起码是容易误导人们认为一个项目的全部投资额(显性成本)都属于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可以说,曼昆的那个图示是错误的,起码也属于表述含混,随意性过强。国外的教材往往有一个特点,作者分析过程中经常快速地转换分析的角度,这是大家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