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山歌、展民俗、品美食……4月3日,武鸣“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展示活动在广西三大古典名园之首——南宁市武鸣区明秀园风景区成功举办。以“喜迎党的二十大 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通过民俗技艺展示、非遗美食品尝等七个配套活动,展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和谐”壮乡武鸣新形象,营造了奋进、温暖、热烈的节日氛围,弘扬了壮乡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

欢歌飞扬,舞出别样精彩

3日上午9时许,10名身穿壮族传统服饰的壮家尼达妮(壮语意为小男孩、小女孩)在明秀园景区门口齐诵壮族传统童谣,并为嘉宾佩戴寓意吉祥的绣球,送上节日祝福。从景区大门至荔枝园广场步道,沿路展示武鸣沃柑、两江红薯、夏黄枇杷、锣圩甘蔗、府城红糖等本地农特产品和传统农耕用具。

壮族三月三靖西山歌比赛(吃糯米饭跳竹竿舞)(1)

4月3日,壮族小朋友用唱山歌的形式来欢度“壮族三月三”。

走到荔枝园广场,壮族青年男女、儿童唱着山歌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几名壮族歌手现场演唱广西原创民歌《江日爬上岜》《敬酒歌》,带领现场人员齐唱《领航》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大家围在广场四周,有人和着曲调拍手打节奏,有人端着糯米甜酒相互碰碗,有人跟随音乐起舞,现场欢歌飞扬、激情回荡。

歌曲节目结束,嘉宾和演员跳起了竹竿舞,大家手拉手,在“呼呼,哈哈”的节奏声里,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竹竿舞演员危彩桥说,竹竿舞有单人、双人和多人等表演形式,难度各有不同,主要考验表演者的节奏感和配合度。除了欢快的竹竿舞,嘉宾还体验了打陀螺、滚铁环、板鞋等独具壮族特色的民族体育活动。

壮族三月三靖西山歌比赛(吃糯米饭跳竹竿舞)(2)

4月3日,壮族群众在跳竹竿舞。

传统服饰,展现民族特色

从荔枝园到荷风簃亭,沿路有纳福彩绣、米粒服饰等本土传统服饰手工艺作坊,展示壮族服饰、香包、民族包等手工艺品,展示武鸣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纳福彩绣第五代传承人陆兰珍介绍,纳福彩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于壮族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现场展示了一件古老壮族最高规格的结婚礼服,九层袖子的设计象征显赫的家庭地位,双头鸟图案寓意成双成对和美好美满。

非遗美食,品尝传统风味

走到荷风簃亭,本土制茶、织布、壮绣等老技师带领嘉宾体验大明山制茶、传统织布机织布、壮族刺绣等传统技艺。一位制茶技师告诉记者,炒茶的秘诀在于抖散茶叶时,把茶叶抖均匀,这样炒出来的茶叶才会新鲜爽口,否则容易半生不熟、口感不佳。

壮族三月三靖西山歌比赛(吃糯米饭跳竹竿舞)(3)

4月3日,必不可少的壮族五色糯米饭。

玩累了,还可以品尝五色糯米饭、五彩馍、糯米甜酒等非遗美食。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潘红华说,每到“壮族三月三”,壮族人民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寓意美好、代表希望的五色糯米饭,同时这也是祭祖必备的物品,希望祖先保佑后辈的幸福生活。

据了解,该活动由中共南宁市武鸣区委员会和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主办。活动总负责人、南宁市武鸣区文化馆馆长余燕鸣表示,本次活动主要通过让游客体验大明山茶、武鸣榨粉、五色糯米饭等非遗项目的制作技艺,参加打陀螺、抛绣球、敲竹竿等非遗体育竞技项目,全方位展示“壮族三月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体现壮族人民的勤劳、聪明、智慧,更好地融合壮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