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珪禅师是一位得道的高僧,很多误入迷途的人都因他的感化而获得新生他的一个学生有偷窃的坏毛病,禅师多次教诲,学生却左耳进右耳出,不当回事他后来因为行窃被人抓住,面对找上门来的失主,禅师的众学生感到羞愧难当,纷纷要求禅师严惩那个学生但是盘珪并没有那样做,他用自己的宽厚仁慈之心原谅了那个学生,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人际关系的尽头是诚实?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人际关系的尽头是诚实(爱心是人际关系的催化剂)

人际关系的尽头是诚实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黄石公对仁爱力量的强调。他认为,人们之所以爱人,关心人,同情人都有是因为“仁”。的确,仁爱带给他人温馨的感觉、强大的力量。能给别人带来仁爱的人,必会得到别人的爱心和尊重,能同心中有爱的人在一起是莫大的幸福。

盘珪禅师是一位得道的高僧,很多误入迷途的人都因他的感化而获得新生。他的一个学生有偷窃的坏毛病,禅师多次教诲,学生却左耳进右耳出,不当回事。他后来因为行窃被人抓住,面对找上门来的失主,禅师的众学生感到羞愧难当,纷纷要求禅师严惩那个学生。但是盘珪并没有那样做,他用自己的宽厚仁慈之心原谅了那个学生。

可是没过多久,那个学生竟然又因为偷窃而被抓住,众学生觉得忍无可忍,觉得为了寺院的名声一定要将他逐出师门。禅师不同意,于是众人联名上书,表示如果再不处罚这个人,他们就集体离开。

盘珪看了他们的联名上书,把他的学生都叫到跟前来说:“你们都能够明辨是非,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你们是我的学生,如果你们认为我教得不对,可以去别的地方,但是我不能不管他。因为他还不能明辨是非,如果我不教他,谁教他呢?所以,不管怎么样,即使你们都离开我了,我也不能让他离开,他需要我的教诲!”众学生听后,心中的不满不知不觉间消散了,只觉得禅师更加令人尊敬了。而那个偷窃者早已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西方文学家萨特认为他人即地狱,他人之所以会成为地狱,是因为他人少了仁爱之心,为己身百般思、千般想,费尽心力攫取种种世俗之利益,由此产生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于是,自身成为他人痛苦的来源,他人也成为自身的痛苦所在。如何免于痛苦呢?需一颗仁爱之心,舍去自身对利益的热切,善待别人的错误,正如像弘一法师所说:“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过而能改,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诸君可不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