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定慧(什么叫过慧易夭)(1)

虽然活了那么久,但还是今年看电视剧《琅琊榜》,言侯爷和梅长苏说到“过慧易夭啊.......”,那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到底是什么意思呀,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应该是“过于聪慧容易夭折......”。

但这样理解又好像不对,因为夭折应该是针对于未成年就死亡的意思,像曹冲年少就死,这个用“过慧易夭”来形容就最恰当不过了,可是梅长苏已经三十多岁了,三十多岁死了能叫夭折?这也有点搞笑吧,像宋小宝的小品里面说到“中年夭折.....”,哈哈,这都是为取悦于观众而已,这种词语错位的使用有时候确实是挺有意思的。

从这里看,“过慧易夭” 应该不是指字面上的意思“过于聪慧容易夭折......”。

“过慧易夭” 是出自于金庸的武侠小说《书剑思仇录》: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强极则辱;.......说的是一个人太聪明便会对自己有损伤,过于沉迷和执着的感情不会持续长久,过于突出的人势必会受到屈辱.......

看来我是断章取义了,其实言侯对梅长苏说的话完整的应该是“过慧易夭,苏先生这么聪明,真的不怕折寿吗?”

所以在这样看,“过慧易夭” 不是指“过于聪慧容易夭折......” ,而是说人太聪明了,容易折寿,就是活得不长久。

有人说“太过于聪明的人容易早死?”

这个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或许是历史以来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吧,但那会不会是巧合呢?难道太过于聪明的人活不长?

不过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到时可以解释太过于聪明的活不长.......

中医上说情绪的变化都来自于由五脏经血而成的七情五智,当人们过度工于心计,七情五智被过度使用,会大量消耗五脏经血。中医讲求五脏平定是健康的最基本原则,如果思虑过多,担忧过重就会伤及五脏,影响人们的健康。

原来太过于聪明就是过度工于心计,太过于聪明是有点贬义,和它相对的意思应该是大智若愚。

这是从中医上,也就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太过于聪明的人容易活不长。

那从人际的交往中呢?也就是说太过于聪明,往往也会树敌。

比如说三国中的曹冲,就是因为太过于聪明,过于表现,当然当时他还很小,也不会掩饰,因此曹操对他非常的喜爱,甚至要传位给他,这时候势必对曹丕想获得王位构成威胁,所以曹丕只好想办法除掉曹冲,电视剧里演的是曹丕害死曹冲,但历史记载又说是病死,但不管怎么样,曹冲十来岁就死了,真的是很可惜,实在是太聪明了。不过活得久还是大智若愚的人,比如曹丕就是暗藏韬慧,就是经常装傻,其实他才是最聪明的。

在我们这个中华民族里面,看来文化的教育也是根深蒂固,不要太过于表现自己,也是不要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避免得罪人,不像国外一样都希望能做到畅所欲言。

比如说杨修之死,太过于聪明,太过于表现自己了,后面遭到曹操斩首。杨修第一次表现的得很聪明就是曹操在一扇上写了个“阔”字,而众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唯独杨修理解曹操的意思,那就是这扇门太小了,要把它拆掉,因为这个阔字,就是一扇门限制了活动的空间,不好活动。

曹丕向司马懿夸赞杨修真的很聪明,就是曹操写的阔字他都能在别人不理解的情况下理解了,但是司马懿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太聪明了,那么离死了不远了,曹丕很奇怪的问司马懿“为什么?” 司马懿说了“为人主既不希望属下完全猜透了他的心思,但也不希望属下愚蠢如猪,完全不能领会人主的意思......”,要说在三国时期谁最了解曹操,应该算是司马懿了,荀彧都没有像司马懿那样了解曹操。那是因为曹操是司马懿的偶像,楷模。

果然杨修还真的被司马懿给说中了,太聪明了,是活不长的。

士兵问曹操,今晚全军的口令是什么?曹操说是“鸡肋”,当士兵和杨修说了,杨修想了片刻就说,“大家快去收拾行装,不日将要启程回家了” 旁边的士兵不明白,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意思是吃了没什么味道,但是丢掉又可惜。

后面杨修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斩了杨修。

所以杨修之死是一个很典型的过慧易夭的例子。

放到当代,当然不致于被斩首,但是聪明的人用脑过度,疲劳过度死亡的不在少数。

所以为人处事不能表现得太过于聪明,因为这样往往会已经触犯到了某些人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