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方言傻子(鲁西南方言杂谈-姑姑)(1)

姑姑的

“姑姑”通常指父亲的姐妹,有时也用作对无血缘关系女性长辈敬称,大家对这个解释都明白,但鲁西南部分县市方言里却是把这种“姑姑”的意思叫成“嫲嫲(mā má)”。鲁西南方言口语里的“姑姑”又是什么呢--尼姑,鲁西南方言口语把尼姑称为“姑姑”,或者带个语气助词称为姑子、姑姑子、姑姑的、姑姑得。

苏北方言傻子(鲁西南方言杂谈-姑姑)(2)

2021年5月拍摄

《国语辞典》给“姑姑”有三个意思解释,一是称父亲的姊妹,也称为姑妈、姑母;二是小姑;三是尼姑、道姑,还举了“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道士每住满全真院,庄家每闲看神仙传,姑姑每屯满七真堂。”这个例句。鲁西南方言就是用的第三个意思。如“奶奶庙里的姑姑的又来化缘啦,咱这回给她点啥?”“俺吃斋念佛,每回到奶奶庙求神保佑都管乎,俺准备给她新织的布,让她揍件新袍子穿。恁随便给姑姑的点面油就中啦”。

苏北方言傻子(鲁西南方言杂谈-姑姑)(3)

2021年5月拍摄

查资料了解到,我国第一个依戒律削发受戒的“姑姑的”是洛阳竹林寺的净检。净检俗姓仲,名令仪,彭城(今徐州市)人。净检少时勤奋好学,擅长尤擅琴、书法和绘画,是位多才多艺的女子。西晋建兴年间(313~317),她从西域沙门智山和尚下发,受十戒,成为中国第一位“姑姑”。其他的就不叙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