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余蓉
科教新报记者 王燕
1909年,著名教育家陈润霖创办楚怡工业学校伊始,即贴合当时的湖南经济发展状况设置专业。
“无楚工不成矿山”“没有楚工的学生就没有湖南公路”……为国民经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是楚怡留给湖南职教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职业教育紧跟“中部崛起”“一带一部”“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在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上展现新担当。5月下旬,记者深入长株潭三地的部分职业院校,感受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2014年4月29日,长沙首条地铁线路启动运营,标志着湖南正式驶入地铁时代。驾驶首发列车的90后女司机匡丽平,毕业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如今,她已成为长沙地铁的“元老司机”。
长沙地铁运营公司副总经理彭晋明介绍,从2010年开始,公司每年都从铁道职院订单招聘一批毕业生。如今,在该公司机务员工中,有一半以上是湖南铁道职院的毕业生。
自2002年开设国内首个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以来,铁道职院已与全国30余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展开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了4000余名“能制造、会驾驶、懂维修”的复合型人才。“可以说,有地铁的城市就有我们的毕业生。”校长方小斌自豪地说。
为主动融入现代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株洲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于2020年成立湖南株洲新媒体与服饰产业学院,开设了服饰搭配、电商直播、视频剪辑3个课程,助力湖湘服饰、电商、文创等产业发展,形成专业共建、产业共享的全产业链模式。
据统计,2020年,全省高职院校构建的专业群达到315个,专业持续向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为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
培养复合技能人才
“刚出校门便成老板”,是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2019届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周旺的真实写照。2020年4月,他创办了一家文创公司,为第十六届中国(长沙)国际汽车博览会提供服务,收获了“第一桶金”60万元。
周旺的成功,得益于长沙商旅职院“特色立校,高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
该校文化创意学院院长许名勇介绍,学院瞄准长沙打造国际知名会展城市的契机,深入开展校企、校行合作,共同培养能策划、强服务的复合型会展人才,毕业生中有70%在湖南就业,其中不少成为会展行业的骨干力量。“下一步,学校将联合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等企业共建会展产业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输出更多高素质会展人才。”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接种子战略产业,组建“王炸”种子专业群,服务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战略,倾力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
2007级学生王键,现任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非洲项目部经理。“学校国际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让我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拥有了与非洲农户顺畅沟通的能力。”王键介绍,通过传授中国的栽培技术,当地水稻单产从2.5-3吨/公顷,提高到了7吨/公顷,最高达10吨/公顷。
近年来,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我省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2020届毕业生中,与“3 3 2”先进制造业集群相关的专业当地就业比例分别达83.76%、77.74%、75.11%,远高于全省58.32%的均值,成为“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加速迈进的重要支撑。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瞄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兴产业,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转型升级专业设置,引进了我国著名的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院士开设院士工作站,自主研制的无人驾驶观光车已经试运用。
“两年来,院士工作站不仅成功搭建了科技创新平台,更在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培养创新人才、服务汽车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院党委书记邓志革介绍,对接汽车产业发展,正成为学校加快内涵建设的强劲引擎。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紧扣“航空”办学,正为湖南建设世界级航空动力产业集群发挥重要作用。今年3月,学院全面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设置复合材料智能制造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等专业,对接湖南省民航和通航产业发展趋势、黄花机场T3航站楼建设和信创产业发展需求。
为更好地服务于先进制造业,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2014年起,开始探索“专企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产学融合”培育人才。今年3月,学校与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山河智能产业学院,与华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华为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开启了产教融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潮。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湖南正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职教人扛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奋力打造全国职教高地,书写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原载《湖南日报》(2021年6月3日08版)
[责编:徐凯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