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绿色中国】

绿色低碳竹产业(一场引领全球的新时代)(1)

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

金秋北京,色彩缤纷,来自全球的嘉宾共赴“竹藤之约”。11月7日,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为“竹藤——基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举办。

中国国家主席向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致贺信。指出,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以来,致力于竹藤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为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推动各国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倡议旨在深化全球发展倡议合作,发挥竹子在减少塑料污染、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为高能耗、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

倡议提出,将“以竹代塑”倡议纳入国际、区域以及国家等不同层面的政策体系,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推进以竹代塑产品纳入塑料替代品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支持、帮助世界各国“以竹代塑”政策的制定与推广,确定“以竹代塑”的重点行业和产品,为“以竹代塑”的全球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同时,倡议还指出联合竹子领域的科学技术力量,深化“以竹代塑”科技合作,创新竹产品代塑的用途、效率及标准化发展,为“以竹代塑”新技术利用、新产品开发创造条件。

绿色低碳竹产业(一场引领全球的新时代)(2)

↑开幕式现场 耿国彪 摄

倡议“以竹代塑” 减少塑料污染

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以竹代塑”倡议,引发社会各界对“以竹代塑”的关注。大家认为,“以竹代塑”倡议是减少塑料污染、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重大行动,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举措,彰显了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担当与务实行动,必将对进一步推动绿色革命带来重大影响。

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威胁人类健康,需要彻底解决,这已成为人类共识。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10月发布的《从污染到解决方案:全球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评估》显示,1950年至2017年间,全球范围内累计生产了92亿吨的塑料制品,其中约70亿吨成了塑料垃圾,而这些塑料垃圾的全球回收率不足10%。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2018年发表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目前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已高达0.75亿—1.99亿吨,占海洋垃圾总重量的85%。

“如此庞大的塑料垃圾体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如不采取有效干预手段,预计到2040年,每年进入水体的塑料垃圾数量将增加近2倍,达到每年2300-3700万吨。塑料垃圾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更重要的是,塑料微粒及其助剂还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行动措施和替代产品,人类的生产生活将受到极大威胁。”相关专家表示。

截至2022年,已有140多个国家明确制定或发布相关禁塑限塑政策。此外,还有许多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等也在采取行动,支持国际社会减少和淘汰塑料制品,鼓励发展替代品,调整产业及贸易政策等来减少塑料污染。小麦、秸秆等可降解的生物材料都可替代塑料。但在所有代塑材料中,竹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国际竹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研究显示,竹子的最高生长速度是每24小时1.21米,2-3个月即可完成高生长和粗生长。竹子成熟快,3-5年即可成林,且年年出笋再生,产量高,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竹子分布广泛,资源规模可观。全球已知竹类植物1642种,已知有39个国家竹林面积总计5000万公顷以上,年产竹材超过6亿吨。其中,中国有竹类植物857多种,竹林面积641万公顷,以每年轮伐20%计算,应轮伐7000万吨竹材。目前全国竹产业总产值3000多亿元,到2025年将突破7000亿元。

作为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竹子在应对全球禁塑、限塑、低碳、绿色发展领域大有可为。“竹材用途广泛,可实现全竹利用,几乎没有废料。竹产品多元丰富,目前已开发的竹产品种类超过1万种,涉及衣、食、住、行等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刀叉勺、吸管、杯子和盘子等一次性餐具,到家居耐用品,再到工业领域如冷却塔竹格填料、竹缠绕管廊等工业产品,竹制品在很多领域都可以替代塑料产品。”该负责人说。

绿色低碳竹产业(一场引领全球的新时代)(3)

↑以竹代塑产品

竹制品在整个生命周期都保持低碳水平甚至负碳足迹。在“双碳”背景下,竹子的吸碳固碳功能尤为可贵。从碳汇过程来看,竹产品与塑料产品相比,碳足迹为负值。竹制品用后可完全自然降解,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有数据表明,竹林的固碳能力远超普通林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中国竹林每年可实现减碳1.97亿吨、固碳1.05亿吨,减碳固碳总量达到3.02亿吨。如果全球每年使用6亿吨竹子替代PVC产品,预计将减少4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国际竹藤组织理事会主席国政府代表、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纳表示,竹子作为清洁环保的自然资源,为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塑料污染、消除绝对贫困、实现绿色发展等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基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中国政府宣布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全球发展倡议,通过开发创新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减少塑料污染,推动解决环境和气候问题。马丁·姆巴纳呼吁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支持“以竹代塑”倡议,此举必将惠及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和全世界。

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江泽慧说,当前,“以竹代塑”推行是可行的,竹类资源丰富,材性优良,技术可行。但是,“以竹代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还明显不足。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努力: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以竹代塑”产品的深度研发。二是应尽快在国家层面首先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扶持。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四是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国际竹藤组织将秉承一贯的多国创新对话机制,倡导建立国际科技合作条件平台,组织开展联合研究,通过制修订和实施相关标准,提升代塑产品价值,搭建全球交易机制体系,努力推动“以竹代塑”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竹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在竹藤资源培育、竹藤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党的二十大对推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中国新时代竹藤事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促进世界竹藤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继续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认真落实“以竹代塑”倡议,充分发挥竹藤促进绿色增长作用。

“以竹代塑”技术期待更广泛应用

竹子在全球广泛分布,作为国际竹藤组织的东道国、世界竹业大国,中国积极推进竹产业先进技术、经验走向世界,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以高效利用竹资源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极端贫困等全球问题的能力。竹藤产业发展为促进南南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近年来,我国竹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时期,提高了竹资源的育种、培育和加工利用的科技水平,带动竹子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作为木材、塑料、钢筋等材料替代品得到较大程度开发利用,形成了重组竹、竹集成材、竹编工艺品、竹纤维制品、竹碳制品等100多个系列上万个品种。

绿色低碳竹产业(一场引领全球的新时代)(4)

↑“编竹听风”空气树 王旭东 摄

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竹子相关专利申请达到3万多件、新品种9个、文献近万篇、拥有竹子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196项,占世界竹子标准总量的85%以上。

“如今,以竹代塑竹产品在我们身边也越来越常见。从一次性竹餐具、汽车内饰、电子产品外壳、体育器材到产品包装、防护用品等,竹子产品的应用五花八门。以竹代塑并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它有更为广阔的前景和无限的潜力等待被发掘。”国际竹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绿色低碳竹产业(一场引领全球的新时代)(5)

↑“点酷”全竹玻纤滑板

据介绍,我国已在现代竹木结构建造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开发了太阳能圆竹房屋和竹质抗震预制房屋等竹木结构现代建筑产品,竹单板及其饰面材料制造技术以及各种竹装饰制品迅速发展,混凝土模板用竹木复合胶合板、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竹质家具、竹地板以及汽车、火车用竹胶合板等各类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竹材集成材、重组竹材(户外竹重组材)、竹浆造纸、竹纤维、竹笋、竹源饲料、竹炭、生物质能源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迅猛,形成了产业规模。

科技的研发和生产已经能够替代大量塑料制品。竹藤科研人员马建锋介绍,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国际竹藤中心联合研发的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作为一项全球独创的竹材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经过10余年攻关研制,生产的竹缠绕复合管、管廊、高铁车厢、房屋等系列产品能够大量替代塑料制品,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绿色低碳竹产业(一场引领全球的新时代)(6)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收发快递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竹包装正在成为快递公司的新宠。现有的竹包装种类较多,主要包括竹编织包装、竹板材包装、竹车工包装、串丝包装、原竹包装、集装箱底板等。竹包装可应用于大闸蟹、粽子、月饼、水果、特产等各类产品的外包装。且在产品使用完毕后,竹包装可以作为装饰品或收纳盒,或日常购物的菜篮子,多次重复使用,也可回收制备竹炭等,具有较好的可循环利用性能。”马建锋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认为,中国拥有丰富的竹资源,中国竹林现实生物量以及竹材产量居世界首位,2019年中国竹林年产值约3000亿元,带动就业约1000万人。中国竹林的碳汇功能也在不断增长,竹林以2.94%的森林面积比占不到3%,但贡献了7.1%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竹林每年提供约22.5%的材质资源利用,形成巨大的竹材产品碳库,2018年中国竹林转移到竹板材产品中的碳储量达到1870万吨。为推进竹产品材料替代高能耗的钢铁、混泥土、砖瓦、塑料等材料,中国率先于其他林产品发布了竹材制品碳计量标准,为产品减排核算提供了技术和管理标准化的支撑。

“以竹代塑的倡议,把整个竹产品运用到工业建筑交通等方面,是对人类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的、科学的举措。”尹伟伦说。

“以竹代塑”正成为全球共识

2022年6月24日,是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期间举行并达成多项共识。国际竹藤组织提出的“以竹代塑”倡议被列入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并将由中国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于1997年,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全球唯一一家专门致力于竹藤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机构,2017年成为联合国大会观察员。目前,有49个成员国和4个观察员国,广泛分布在非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总部设在中国北京,在喀麦隆雅温得、厄瓜多尔基多、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加纳阿克拉和印度新德里设有5个区域办事处。

25年来,国际竹藤组织支持成员国将竹藤纳入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与绿色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推动政策发展、组织项目实施、开展培训与交流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加快全球竹藤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竹藤产区脱贫减困、繁荣竹藤产品贸易、应对气候变化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球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塑料污染的时代大潮下。国际竹藤组织从2019年4月开始,国际竹藤组织先后在多个场合,以报告或讲座形式宣传“以竹代塑”,探讨竹子在解决全球塑料问题、减少污染排放方面的潜力和前景。

2020年12月底,在博鳌国际禁塑产业论坛举办,国际竹藤组织积极与合作伙伴共同组织“以竹代塑”展览,并就减少塑料污染、一次性塑料制品治理与替代产品等问题,发表主旨报告和系列演讲,为全球禁塑限塑议题推介基于自然的竹子解决方案,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2021年3月,国际竹藤组织在线举办“以竹代塑”相关主题讲座,在线参会代表反响热烈。9月,国际竹藤组织参展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搭建竹藤特展,展示竹子在减塑消费和绿色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优势,并携手中国竹产业协会、国际竹藤中心举办“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探讨竹子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10月,在四川宜宾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期间,国际竹藤组织举办“以竹代塑”专题研讨会,就塑料污染防治政策、替代塑料产品研究与实践案例展开讨论。

国际竹藤组织努力推广“以竹代塑”的声音和行动持续不断、连绵不绝。“以竹代塑”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并被更多机构和个人所认可和接纳。最终,国际竹藤组织提出的“以竹代塑”倡议得到了东道国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作为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的成果之一,被纳入到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具体行动中。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的成果清单一共32项,“以竹代塑”倡议是第18项内容。

绿色低碳竹产业(一场引领全球的新时代)(7)

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纳表示,喀麦隆对华合作非常重要。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发布“以竹代塑”倡议,我们愿意继续共同推进这一倡议的落实。竹子现在被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作为环境友好型的替代产品。非洲国家在竹子种植加工以及农产品生产中正在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我们需要合作、创新,以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分享,让竹藤知识技术更加可及,促进非洲国家加大开发力度,推动“以竹代塑”等创新性竹业产品的发展。

厄瓜多尔驻华大使卡洛斯·拉雷亚说,以竹子替代塑料,可以降低塑料尤其是微塑料造成的污染,降低整个塑料的使用量。我们也在区域方面推动海洋保护,在拉美地区第一个提出必须要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书去打击塑料污染,我们现在也在想办法和中国一起来推动类似的倡议。

巴拿马驻华大使甘林表示,巴拿马是第一个通过立法来约束使用塑料袋特别是一次性塑料袋使用的国家,我们这项法律是在2018年1月份实行的。我们的目标是一方面减少塑料的使用,一方面增加环境友好型材料的使用,比方说对竹材的使用,这需要我们与在竹材加工使用方面已有丰富经验的国家合作,通过合作创新技术,让竹材真正成为对巴拿马塑料替代非常有吸引力的材料。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认为,埃塞俄比亚政府已意识到塑料会污染环境,同时也相信竹子能够替代塑料,那么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将会使竹子渐渐成为塑料的替代品。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表示,国际竹藤组织跟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共同目标是要把粮农系统进行转型,提升其韧性,竹藤也是农产品,同时也是我们宗旨的核心,因此我们必须要作出很大努力去维护粮农系统的完整性。塑料的不可降解以及污染特性对于粮农转型具有很大威胁,粮农在全球农业价值链当中使用5000万吨的塑料,“以竹代塑”用自然物质去替代的话,那将能够维护我们的粮农,尤其是自然资源健康性的可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绿色低碳竹产业(一场引领全球的新时代)(8)

↑巧手 袁兴碧 摄

在11月8日召开的竹藤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发展与绿色转型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竹藤能够为塑料污染、气候变化等当前一系列紧迫的全球性问题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竹藤产业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绿色转型;竹藤产业发展在国家和地区间存在着技术、技能、政策和认知等方面的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战略、创新解决方案。

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以竹代塑”的共识,正在悄然行成。

从科研成果到企业实践,再到国家行动、全球倡议,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正通过“以竹代塑”在全球引领一场新时代的“绿色革命”,共同为子孙后代建设一个清洁美丽家园。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