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如果明朝不灭亡中国是能赶上工业革命的。我将通过对明朝和清朝的比较得出结论。

明朝有办法不灭亡吗(如果明朝不灭亡)(1)

郑和的舰队

满族是生活在东北的游牧部落,它的文明远远不如汉文明,因此他们的世界观更加狭隘,以致于后来奉行的政策非常短视。从明清两朝对技术的重视上,我们可以看到两朝谁是进步的,谁是落后的。明朝军队已经大规模装备火药武器,对火药的开发和使用达到火药发明以来最先进的阶段,对大型船只的建造已经是世界最先进水平(郑和的船要比哥伦布的圣玛丽亚号大得多),而清朝的军队重视骑射,忽视火药等新技术的开发使用。清朝的八旗军是游牧骑兵,热衷于骑射,对火药和其他新式武器是不屑一顾的。

明朝有办法不灭亡吗(如果明朝不灭亡)(2)

郑和的船与哥伦布圣玛丽亚号比较

一个种田的,一个放牧的,种田的当然对新技术更感兴趣,因为如果农业上使用新技术,将减少人力的投入,提高效率,生产更多的粮食。对于放牧的来说,要新技术有何用呢?你只要骑着马赶着羊群吃草就行了,新技术能让你的羊群快速吃草吗?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思维方式和认知上的差异。生存环境和生产方式上的不同,将塑造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一群放羊的人,即使改变了畜牧的经济基础,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由畜牧的生产方式而形成的文化和思维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满族统治者在欧洲进行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时期固步自封的原因之一。

明朝有办法不灭亡吗(如果明朝不灭亡)(3)

八旗军

在康熙后期和乾隆时期,清朝统治者实际上知道荷兰、英国和法国在东南亚和印度殖民的事情,但他们无动于衷,对从遥远的西方来的新力量不屑去了解。当时有很多南洋商人和非法传教士在中国沿海活动,清朝早就知道西方力量正在向自己逼近。如果换做明朝,明朝意识到西洋人比自己先进,必然会与西洋人交流学习。比如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与明朝士大夫就有广泛交流,其中利玛窦最影响深刻,他甚至见到了万历皇帝。明朝士大夫徐光启与利玛窦翻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和《测量法义》,与传教士熊三拨合译了《泰西水法》,与其他传教士撰写了《简平仪说》《平浑图说》《日晷图说》和《夜晷图说》等科学书籍。可见作为统治阶级的明朝士大夫阶层对外来文化和知识并不排斥,而是出现了一堆像徐光启这样的官员与西方传教士进行相互学习。清朝在对外知识交流上无法做到如此开放。1793年,乾隆会见了来访的英国使节马嘎尔尼,对他献于的蒸汽机、钟表、织布机、军舰模型、天体仪、地球仪、步枪等礼物不屑一顾。足以显示明朝与清朝的差别。

明朝有办法不灭亡吗(如果明朝不灭亡)(4)

欧洲传教士与明朝官员

综上所述,明朝是能赶上工业革命的,当然它需要在内部进行自我革命。鉴于中华文明的包容和开发性,明朝统治精英必然会与西洋人广泛交流学习,进而迎来工业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