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大概率被我写废了,人家文章的开局就是各种高潮剧情人设悬念的铺垫,而我开局就是一瓢冷水。其实那些手段我都懂,什么开头整个“十几岁就脚踏多条船?”“河北小夫妻双双殉情?”这种后文交代的故事,但是我不屑一用,没啥意思。
废话不说了,再说又一不小心四千字了。神雕侠侣,开篇一出场,就是漂亮的小姐姐李莫愁吊着威亚飞出来,然后念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当时就因为这经典的开头,我又刷了神雕,倚天和笑傲,张三丰爱郭襄,郭襄爱杨过,杨过爱小龙女,小龙女被尹志平啃了,生了张三丰,完成了一个完美的圈。(我听网上分析的,感觉特别有意思,不喜随便喷)
不过李莫愁那两句台词太魔性,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这台词有来头,之前我写过元代诗词的天花板之作就是马致远的《天净沙思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现在那篇文章大概率要被推翻了,有个网友不服,说《天净沙》不是诗词是元曲小令,我承认你说的对。因为我从来不会去反驳谁。
所以今天搬出金元两朝第一词人,元好问。看看什么叫不幸的时代,成就伟大的诗人。
翠花,直接上酒整硬菜再说。
《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金(元).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写词之前还写了一段序,交代一下为什么写这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给大伙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一个猎人把一头大雁给射杀了,死掉的大雁的爱人,看见对象被杀,所以也撞地而亡,然后元好问将两只多情的大雁从猎人手里买了下来,挖了个土坑,垒石成冢,给一起埋葬了,称之雁丘。写到这里又起鸡皮疙瘩,所以保护野生动物是对的,人家也有爱情,也有家庭,也有后代,也需要考虑结婚生子,甚至也有事业。所以作为食物链最顶层的人类,以后看见野生动物,不要为了满足私欲而暴殄天物,请积点德手下留情。
言归正传,这词写的真的把世间最美的凄苦爱情写到了极致。关键写这词的时候小元同志才十几岁,我真是醉了,十几岁居然讲爱情讲的如此透彻,他是怎么做到的,难道脚踏几只船?还是已经离过几次婚?你们想多了,他就不是这样的人。
尤其这几句,李莫愁一出场就念的台词,看来金庸大师也非常喜欢这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
这故事不忍读第二遍。看完这词以及背后的故事,咱们再简单了解一下这金元第一词人的事迹。
元好问出生时,宋、金、元三角鼎立,正处在历史的重要关口,那一年是1190年,就是金庸大侠大多数作品的历史大背景时代。家国不幸诗家幸,元好问正是典型的代表人物,金末元初,生逢乱世,少年成名,二十年风雨飘摇籍籍无名,我们很难想象,如元好问般作深情词的人竟然没有半点风流韵事流传,不像柳永,杜牧,唐伯虎,甚至李白,那些瓜都吃不完,他把大半生都奉献在文学上,诗,文,词 ,曲兼善,而且也喜欢整理诗集,史集。终其一生成为北方文学的盟主,成为了金元交替之际的一代文宗。
虽然元好问满腹经纶,但是科举这玩意儿还是考了五次,三十多岁了才中举,不幸,一中举就被人诬陷是“元党”,就是金朝勾结元朝的人士,然后他为了自证清白,不去上班,相当于白考了。
这期间,他正好听闻河北有两个青年男女,彼此相恋却遭到了家人强烈反对,然后双双殉情投河自尽,这不是大雁故事的人版吗?由于这一爱情悲剧,后来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开,为此鸣情。元好问有感而发提笔又写下一首爆款爱情诗词。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问莲根、有丝多少,
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
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
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
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
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
狼藉卧风雨。
小元同志虽然不多情,但是研究爱情主题真的手到擒来,“夕阳无语”,这几个字不错,实在是无语。这首词的评价很高,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感情均描述到位,堪称完美。这就是小元同志的厉害之处,自己虽然当时还是光棍一条,但是对爱情这种据说是人类最复杂的事情,那气质拿捏的稳稳的,就问你服不服。
35岁的元好问,终于在好友推荐之下,入仕途上班了,当来国史院编修,不过那个时期的金朝,基本上快凉凉了,可想而知等待他的是什么结果。相当于一家快倒闭的公司,然后给你发了offer,各种混乱不说,整天各种搞事和卡扣,专门盯你纪律,盯就算了,还不及时发工资,但凡一个公司严抓迟到早退的时候,离倒闭就不远了。小元在这样的公司上班,越上居然越穷。
过了几年,被调往河南南阳当了一段时间县令,那个时间段,充分发挥了小元同志的朴质的为官之道,就是为官一方,百姓为上,充分发挥了他的政治天赋。
他在任上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促进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遇上大旱之年,他大声疾呼,积极向上级汇报灾情,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百姓减免了三年赋税。实实在在是一位上等好官。
此后不久,小元同志调入金朝中央任尚书省令史,又升任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最高官至三品翰林知制诰 ,到此时,元好问迎来了仕途生涯的巅峰。
站在仕途巅峰没多久,金公司就倒闭破产清算了。1233年,元军攻取汴京,金哀宗提桶跑路,元好问被俘虏,被囚禁在了聊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元好问估计第一时间想起了他的偶像杜甫的这首《春望》,内心一片迷惘。
作为囚徒,虽然吃饭是免费的,但是失去了最宝贵的自由,元好问不像其他人一样,整天无所事事,混吃等屎 ,这时候,作为一个杰出的文学爱好者和伟大的诗人,发挥了他的内心本色和强项,整日与诗文作伴,对于金国的凉凉,他深表痛心,但也无能为力,只能以诗代史,勤奋编辑了金国君臣们的那些诗词,汇总成了《中州集》。
后来,由于才气侧漏,蒙古丞相耶律楚材特别赏识他,不但释放了他,还大力举荐他来新公司元朝上班,他终于获得了自由,不过这个班 他不想上,因为过不了感情关和忠义关。纵使后来元世祖忽必烈大帝出马劝说,也无济于事。作为金国遗老,故国不在,他便从此退隐山林,不问世事。这就是元好问的忠坚正义的品性,堪比文天祥。
金国覆灭不可阻挡,元好问唯一放不下的却是金朝历史,“国可亡,而史不可灭”成了他毕生唯一的精神支柱。期间写下立志名诗
《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四首》其一
乞得田园自在身,
不成还更入红尘?
只愁六月河堤上,
高柳清风睡杀人!
晚年的元好问有一项自己给自己安排的伟大的使命就是编史,常年奔波于燕京、汴京、洛阳、太原、忻州等地搜集金朝历史材料,凡是金代君臣们留下来的言论、事迹,他都认真进行采集。
后来元朝丞相脱脱主持修撰的《金史》,元好问搜集的这些史学著作和材料成为了主要的历史资料来源。《金史》被公认为一部良史,正史,元好问功不可没。
1257年,元好问在获鹿寓舍逝世,享年六十八岁。临终时,他嘱咐后人在墓碑上只题七个字:诗人元好问之墓。一再提醒,别给他乱七八糟整些虚头巴脑的一堆头衔一堆东西,这就是元好问,低调务实,人品一流。可见,元好问一生最引以为豪的还是自己写的那些诗词。在此致敬这位诗红人不红的伟大的诗人元好问。
作者:浥轻尘
芸芸里的众生,尘中的尘
22.01.10于沪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作者简介:小型长方体泥土混合硬物转移工程师,伪诗人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