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擦亮金字招牌)(1)

2019年9月24日吉林日报第二版

碧波浩渺、水鸟翩翩,稻丰鱼肥。

9月的查干湖,使人沉醉。

一年前,正是在这样难忘的季节,来到查干湖,一路前行,一路殷殷嘱托——

“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

“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

“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要坚持走下去。”

……

查干湖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擦亮金字招牌)(2)

谆谆嘱托,殷殷期盼。

一年间,这片热土牢记嘱托,落实于行。不断擦亮查干湖这个“金字招牌”,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树立“大查干湖”思维,擘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美丽蓝图

秋风轻拂查干湖,湖面波光粼粼。蓝天下,风力发电机洁白巨大的叶片缓缓转动,堤边一簇簇芦苇摇曳着,湖畔层层叠叠的花群向远处铺展,远处,一群群野鸭在水面上游弋,泛起一阵阵涟猗……

查干湖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擦亮金字招牌)(3)

“这几年,查干湖水质好了,一网下去最多能打30万斤,鱼又大又肥,大的都有四十来斤,这是查干湖生态保护的见证啊。”查干湖渔猎文化第20代传承人,张文黝黑的脸上写满着幸福与期望。

不了解查干湖的过去,就听不懂张文的感慨。

查干湖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擦亮金字招牌)(4)

如今物产丰饶的查干湖,一度曾因缺水由近500平方公里缩小到50多平方公里。松原实施了历时8年之久的“引松工程”,打造出一条“黄金水路”。我省启动了“河湖连通”工程。松原市通过哈达山水库向查干湖供水,使查干湖水体三年转换一次,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2018年9月26日,查干湖迎来了有深远意义的一天。

专程来到查干湖,了解生态保护情况,听取河湖连通工程总体情况介绍,察看水域保护和污染防治状况。

“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循着这一思路,查干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再一次吹响生态新号角,做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的先行者、示范者和引领者。

生态优先,规划先行——松原市成立了查干湖生态保护与发展委员会、生态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生态保护研究中心和5个专项推进组,修订了《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修编了《查干湖生态保护开发总体规划》,编制了《查干湖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为查干湖保护提供了科学遵循和有力指导。

恪守底线,不越红线——在旅游开发和项目建设上严格遵循“三个不上”原则,即:凡是工业项目一个不上,凡是污染类项目一个不上,凡是有潜在环境风险的项目一个不上。目前谋划包装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项目29个,总投资95.88亿元。

做好生态保护“加减法”——杜绝生活性污染,控制农业性污染。新建的“吃、住、行、购、娱”项目,全部摆放在湖岸8—10公里以外区域,最大限度减少湖区生态压力;大力推进西部供水前郭片区工程建设,该工程主要是修建查干湖至库里泡6.7公里泄水渠。建设查干湖生态水岸工程、生态隔离保护带、湖滨带生态围塘固化等项目16个,建成生态水岸工程2.4万延长米。

……

眼下,查干湖区域方向明确,路径清晰——以哈达山水库为主要水源,以查干湖为龙头,以吉林西部的“大查干湖生态经济群落”为重点,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绿色制造业、商务物流为支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形成“东有长白山、西有查干湖”的两道全省生态屏障,成为吉林省西部辐射东北经济区的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前郭县查干湖镇妙音寺村,上百公顷的耕地,距湖边不到200米,往年种满了高梁和大豆,如今却是蒲公英的天下。远远地望见,微风轻拂着的蒲公英郁郁葱葱,呈现一片丰收景象。

查干湖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擦亮金字招牌)(5)

“由合作社对土地统一规划,今年第一年种植蒲公英,环保无公害,从长势来看,收益应该不错。”妙音寺村农民张宝全脸上漾开了笑容。

而在查干湖旅游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凤林的眼里,这蒲公英不仅致富,更是查干湖人坚持保护生态和污染防治的生动体现。

“查干湖周边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草工程,计划用三年多时间退耕4866公顷。退耕之后,调整了附近村屯的种植结构,还大幅消减了查干湖周边农田的化肥、农药使用量。目前已退耕1500余公顷,消减农药、化肥使用量46%,有效促进了查干湖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王凤林说。

值得一提的是,马营泡面源污染拦截治理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投入使用后,可拦截来自马营泡周边油田、村镇、农田的面源污染,以及嫩江洪水倒灌产生的大量受污染水体。

在这场攻坚战中,查干湖还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县、乡、村三级湖长责任体系全覆盖,同时成立巡查队和保洁队,强化日常巡查和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村级湖长不是官,但责任比山大。”村级湖长张雪峰告诉记者,他不但要当好河(湖)长制工作的“宣讲员”、河湖日常管护的“巡河员”,还要当好水环境治理的“监督员”。

高效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其中,吉林油田在缓冲区内的29口油水井已完成封井、恢复地貌等工作。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内117公顷水田退耕问题彻底销号。

“从前是有什么就捞什么,渔网越织越密,想捞更多的鱼。”张文说,现在1寸的细眼渔网都被改成了6寸,今年渔场还首次划定了禁渔区。

“良方”层层递进,效果步步显现:查干湖年产芦苇3万吨、鲜鱼6000吨以上,保护区内现有鸟类239种、野生植物200余种。

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描绘出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

如今的查干湖四季,水清岸绿、鸟鸣鱼跃凝成“金字招牌”。而和生态一样变得有滋有味的,还有查干湖区域百姓的日子。

“到渔家乐吃鱼入住的客人越来越多,一年收入下来有30多万,总觉得这日子过得越来越热乎。”踏进查干湖“老关东渔家乐”,正在忙乎的老板娘尚影这样和我们说。

查干湖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擦亮金字招牌)(6)

让尚影开心的,不仅是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在鸥鸟翔集、鱼肥水美的环境下,更是感受到了诗意的栖居。

在查干湖人的心中,生态渐渐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污水管网从每一户农家乐、宾馆延伸至污水处理厂,油烟净化装置覆盖了所有餐饮企业,厕所改造和防渗漏化粪池等举措极大增加了百姓获得感,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目前,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围绕“春捺钵、夏赏荷、秋观鸟、冬渔猎”,以举办开湖鱼美食节、民俗文化旅游节、湿地观鸟节、冬捕节等各类节庆活动为抓手,重点打造四季的查干湖、世界的查干湖。连年的“查干湖冬捕”更是以传统的捕捞方式吸引着众多游客趋之若鹜。查干湖中共有鱼类60多种,每年可提供6000吨鲜鱼。除了线下销售,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线上销售量占到了60%。

2018年全年,查干湖接待游客2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9.2亿元。201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2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1.6亿元,均增长194%。

而正在规划建设的查干湖生态特色小镇、查干湖旅游港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将不断提升景区承载能力,促进生态旅游提档升级,推进查干湖加速向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开发区迈进。

当夕阳的余晖倾洒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上时,我们告别了查干湖。在这里,我们收获且震撼的,是“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的生动实践;展望且坚信的,是查干湖将继续用生态彩笔绘就绿色发展的澎湃未来。


吉林日报评论员文章:把生态旅游做得更好——二论牢记殷殷嘱托

2018年9月26日,到松原市查干湖考察时指出:“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要坚持走下去。”

我省的生态环境具有独特优势,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发展生态旅游业方面也拥有极大的空间和前景。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省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为美丽中国建设谱写出亮丽的吉林篇章。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我省已逐步形成了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把生态旅游做得更好,就要继续巩固我省的生态环境优势。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更加牢固地确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自觉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在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更加坚决地推进东部长白山林区生态系统修复、中部黑土地保护治理、西部“河湖连通”三大生态重点工程,让吉林绿色资源的增量和生态环境的根基迈上更高台阶,为我省生态旅游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把生态旅游做得更好,就要继续深入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中,就要将生态旅游发展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使生态旅游成为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绿色发展的协调带动产业和先行示范产业。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中,就要不断更新理念和创新模式,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提高旅游供给能力。在科学统筹做好城乡建设规划、创建生态城镇和绿美村屯、打造“美丽吉林绿色通道”和长白山环区旅游公路森林生态走廊的同时,还要更加有力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全域旅游服务能力,改善景区人文品质,提升旅游体验的精细度和满意度,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我们一定要充分彰显和发挥好这一优势,扎扎实实地把生态旅游打造成推进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绿色引擎和亮丽名片,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全民幸福产业,走出一条彰显吉林优势和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杨晓艳 编辑:赵树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