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五谷杂粮,而大米白面在一日三餐中更是必不可少。可每当天气转热时,相信很多消费者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发现家里的大米、白面凭空生出来许多小虫子。

米面里的虫子是什么?从哪儿来?

长虫的米面还能吃吗?影响健康吗?

怎样预防和应对米面长虫呢?

本期质检科普为您答疑解惑!

一、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米面里的虫子是什么?

米面里的虫子,因为鼻子相对较长,所以也叫米象。米象主要寄生在稻谷、玉米、小麦、高粱,面粉等各种储藏谷物粮食中。米象本身生有翅膀,但是它们很少飞行。

米面为啥生虫(米面生虫无需惊恐)(1)

二、这些米象到底是怎么来的?

其实,米面里面的米象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通过虫卵孵化出的幼虫。它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是粮食生长过程中。当粮食还长在地里时,米虫就把虫卵藏在了米粒的内部。

二是加工储存过程中。面的加工过程通常比较简单,成虫在加工过程中会被杀死,但是虫卵会被留下;此外,如果堆放米面的仓库中沾上了虫卵,这些虫卵也会在合适的环境中孵化成幼虫。

三是储藏运输过程中。如果粮食的储藏环境和运输过程中存在虫卵,日后当温度与湿度达到适合的条件时,米虫便会迅速繁殖。

小结:如果粮食在以上任何一个环节沾上虫卵,当环境温度达到20摄氏度以上的时候,仅需要一周的时间,虫卵就会孵化为幼虫。别看米虫个子不大,但是它的繁殖能力不可小觑,每只米虫可产卵1000粒,它们喜欢高温的天气,这也是为什么天热米虫会频繁出现的原因。

三、然后我们来说一下大家都关心的问题:生虫的米面还能吃吗?

答案是:可以吃!因为米虫本身没有病毒,也不会传染疾病;不会对我们产生叮咬,亦不会有寄生于人体内等问题,所以生了米虫的米面我们一样可以放心食用。如果大米被米虫吃过,则颜色会变暗,厚度也会变薄,经过漂洗后会飘于水面,弃掉即可。

对于已经生虫的米面,大家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步骤来降低安全隐患——

第一步:通风。放在通风处晾晒,虫子会慢慢爬出。

第二步:过筛。没有爬出去的虫子可通过筛子筛出,经过筛子得到的面几乎不含有虫,存放得当可安心食用。

第三步:淘洗。经过筛子得到的米可用清水淘洗,弃去水面上漂浮的空壳即可食用,但如果米面发生霉变,便不宜食用。

四、最后分享给大家四个米面的保存方法,可以有效防止生虫哦!

1.低温防虫法

因为米虫的耐寒力比较弱,如果米面存放的环境温度在15度以下,成虫就会开始越冬,如果在5度以下,成虫就会开始死亡,所以只要把米面用袋子密封好以后,直接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保存24小时,即可冻死里面的虫卵。之后再放到密封的容器中保存就可以防止米面生虫了。

米面为啥生虫(米面生虫无需惊恐)(2)

2.树叶防虫法

摘取新鲜干净的杨树叶或槐树叶,清洗晾晒。晒干后盖在米粒上面,厚度约为3厘米左右,即可预防米象。

3.纱布防虫法

传统防虫的方式是将花椒或麻椒放入纱布中裹紧,放入米袋中。研究表明,15—25粒麻椒、花椒能够驱除1升大米中的米象。

米面为啥生虫(米面生虫无需惊恐)(3)

4.隔氧防虫法

可选用隔绝氧气的方式将米面密封保存,分装入袋子中,然后抽真空,从而预防害虫。

总结:综上所述,米象是通过虫卵孵化的幼虫,它自身没有病毒,也不会传染疾病。因此,经过适当的处理,生虫的米面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五、温馨提示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一米一面,饱含辛勤汗水

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来源:内蒙古质检院、消费指南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