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炊具的维权之战正在打响!

10月23日正午,接近11月的广州,气温依然高达30多度。

就在这略显闷热的环境下,德国锅具品牌康巴赫(KBH)(以下简称“德国康巴赫”)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提起对国际知名炊具品牌涉嫌侵权的诉讼,直指国际知名炊具品牌今年新上市的某款产品涉嫌严重侵权使用德国康巴赫蜂窝不粘专利技术

康巴赫苏泊尔最新消息(是侵权还是碰瓷)(1)

肖逸思 摄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现场了解,上述国际知名炊具品牌正是苏泊尔。德国康巴赫方面称,此次(苏泊尔)涉嫌的侵权,对德国康巴赫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百亿,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德国康巴赫正式宣布对苏泊尔提起诉讼,提出巨额索赔,并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这家外界了解甚少的公司如此高调正面宣战炊具龙头苏泊尔,不禁引人深思,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蜂窝不粘”惹的祸?

10月21日,《羊城晚报》刊登的一个整版广告引起了外界的注意,广告内容并非普通的产品宣传,而是一封感谢信。

这封感谢信的内容颇为有趣,写道“苏白尔,感谢你,要不是你的模仿,无人知晓蜂窝不粘锅原创发明者是我”,并附上了专利号,落款名是康巴赫。内容还显示,德国康巴赫决定于23日发布新闻发布会,并邀请社会各界到广州来见证这起诉讼。

康巴赫苏泊尔最新消息(是侵权还是碰瓷)(2)

随后,《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德国康巴赫的官网上发现,浙江巴赫厨具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近期,我公司(下称“康巴赫”)发现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苏泊尔”)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盗用康巴赫“蜂窝不粘专利技术”并仿造、销售侵权产品,严重损害了康巴赫的合法权益。

为此,康巴赫作出严正声明:

1、康巴赫拥有的“一种不锈钢或复合钢的不粘锅的制造方法”,是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并核发(专利号为ZL 2013 1 0089292.6)的一项发明专利,康巴赫简称该专利为“蜂窝不粘专利技术”。

2、“蜂窝不粘专利技术”是通过德国蚀刻工艺,在锅壁内蚀刻出凹凸的精细纹理。其中,凸出部分构成一张无涂层的蜂窝网状结构,不粘层仅覆盖在纹理凹陷处,直接降低了不粘层在锅壁内的覆盖面积,并且有效解决了锅铲与涂层接触而致脱落的问题。得益于蜂窝网状纹理的凹凸结构,锅铲与不粘层零接触,不惧金属锅铲翻炒,最大限度降低不粘层脱落的可能性;同时,高温作用下的蜂窝纹理凹陷处会形成高温水蒸气膜,介于食材与锅底之间,让食材受热均匀,使得烹饪过程更轻松,真正做到隔离涂层,实现“物理不粘”。康巴赫围绕该项专利技术,推出了CFQ32A1等蜂窝系列产品,倍受到市场及消费者的推崇和青睐。

3、康巴赫是“蜂窝不粘专利技术”的专利权属人,拥有绝对且唯一的生产、使用及销售权。其他厂商或个人,生产、推广、销售含有“蜂窝不粘专利技术”的产品,均已构成侵权!

4、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国际巨头赛博集团的子公司,苏泊尔却在未经康巴赫许可授权的情况下,盗用康巴赫“蜂窝不粘专利技术”,并围绕该专利技术生产、销售了一系列的侵权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苏泊尔CC32JA1套装),严重损害了康巴赫的合法权益!

5、康巴赫敬告苏泊尔,请立即停止生产并及时召回涉嫌侵权的所有产品;同时,康巴赫保留追究苏泊尔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那么,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并核发(专利号为ZL 2013 1 0089292.6)的这项发明专利是否存在呢?

通过中国及多国专利审查信息查询网站,记者查到了该发明专利的详细信息:该专利于2013年3月即已申请,属发明专利,专利发明人为浙江巴赫厨具有限公司(德国康巴赫在华合作方)的股东严卫星,专利持有权为浙江巴赫厨具有限公司。根据说明,该发明专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粘锅不粘性能较差且容易造成污染等技术问题”,该技术制成的不粘锅“具有坚固耐用、持久不粘等好处,大大增加了不粘锅的使用寿命”。

尽管外界对德国康巴赫并不熟悉,但提起蜂窝不粘锅,大家都耳熟能详。近几年,这款“蜂窝不粘锅”异军突起,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热捧。

资料显示,虽然德国康巴赫是2012年才由浙江巴赫厨具有限公司正式引进中国市场,但是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康巴赫在2019年618购物节中,单品销售额达到680万元,连续取得炒锅类目销售冠军的成绩。

按照德国康巴赫的说法,众人热捧的“蜂窝不粘锅技术”便来自于它。因此,上述声明的刊登也正式吹响了德国康巴赫与苏泊尔专利纠纷的号角。

维权现场突然遇阻

10月23日正午,《国际金融报》记者赶赴广州香格里拉酒店现场发现,德国康巴赫将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定为德国康巴赫起诉苏泊尔专利侵权,还着重突出了“巨额索赔 百亿损失”八个字。可以说,发布会现场火药味十足。

康巴赫苏泊尔最新消息(是侵权还是碰瓷)(3)

肖逸思 摄

事实上,德国康巴赫此举,苏泊尔并非不知情。有苏泊尔相关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早在德国康巴赫发出侵权声明时,苏泊尔便关注到了,并立即通知法务部门草拟回复文件

不过,由于德国康巴赫举办新闻发布会的时间与此前发布声明的时间相距很近,因此,留给苏泊尔“备战”的时间也十分有限。

10月23日下午两点,发布会现场除了聚集了一大批关注此次事件的媒体外,更有不少来自广东的供应商,就在大家屏息期待这场大战开幕时,现场却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发布会被推迟了半个多小时

“发布会差一点就开不了了!”面对上百位到场媒体和供应商的等待,德国康巴赫品牌创始人、公司董事长周和平一上台就向众人倒了苦水。他指出,就在发布会召开前夕,康巴赫收到了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书,裁定书显示:苏泊尔愿意以现金人民币300万元提供诉前行为保全担保

康巴赫苏泊尔最新消息(是侵权还是碰瓷)(4)

肖逸思 摄

对于上述民事裁定书,苏泊尔相关人士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证实确有此事,同时该人士还指出,针对这起诉讼不一定会发声明,以法院的裁定书为准。

“苏泊尔的这个行为保全,应该是针对其向德国康巴赫索赔300万元一事,提供300万元的担保,这个可能交现金,也可能提供的保险公司的保函。”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资深律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苏泊尔之后可能会以“不正当竞争”或者是“名誉侵权”的理由来起诉德国康巴赫。

上述资深律师还向记者指出,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之后30日之内,若申请方(苏泊尔)不起诉,那么法院会解除保全措施。

对此,苏泊尔相关人士在回应《国际金融报》记者时称,现在还没有正式起诉,如果正式起诉会告知记者。

是模仿还是抄袭?

毋庸置疑,突如其来的插曲直接打乱了德国康巴赫的计划,原本该公司已经计划好的发布内容也因此做了一定的缩减。

按照德国康巴赫聘请的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律师潘琼华的说法,因收到这份民事裁定书,发布会差点召开不了,后经过研判以及取得有关司法部门指点后,发布会才能以适当的形式继续进行。

不过,这个适当的形式让潘琼华原本打算在现场公布的同行、竞争对手存在哪些侵权行为,以及在哪些方面损害了德国康巴赫原创专利利益的细节三缄其口。

潘琼华现场仅表示,就律师事务所的陈述来看,市场上确实出现了类似蜂窝不粘锅产品的情况,从公诉方面初步判断,可能存在专利侵权问题。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市面上的确存在不少疑似运用了德国康巴赫蜂窝不粘锅专利的产品,除了知名品牌苏泊尔,更多的则是许多未曾听过的小品牌。

“大概是今年4、5月份的时候,我们在天猫、京东等平台上发现大量中小企业在模仿我们的蜂窝不粘锅。随后,我们又发现苏泊尔也在大量、恶劣地模仿康巴赫的产品,此时,我们才意识到应该维护我们正当的合法权益。”周和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显得有些愤慨。

据悉,作为官方认证的蜂窝不粘锅原创发明者,德国康巴赫发现涉嫌侵权者于今年7月份在天猫旗舰店上架的“蜂窝系列炒锅”,其产品介绍和外观上,均与德国康巴赫专利产品蜂窝不粘锅几乎一致,公司认为,涉嫌侵权者使用德国康巴赫蜂窝不粘专利技术,并给康巴赫造成百亿损失。

那么,什么是蜂窝不粘技术?

据介绍,“蜂窝不粘锅是应用蜂窝不粘专利技术制作的新型不粘锅。德国康巴赫的专利技术,是通过德国蚀刻工艺在锅壁内蚀刻出凹凸纹理,有效解决传统不粘锅涂层脱落的问题,实现隔离涂层物理不粘。”蜂窝不粘专利发明人、德国康巴赫产品研发总监严卫星表示,由于采用德国蚀刻工艺,德国康巴赫产品的锅壁有着与蜂窝形状相似的纹理,故称为蜂窝不粘锅。得益于蜂窝网状纹理的凹凸结构,锅铲与不粘层零接触,不惧金属锅铲翻炒,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不粘层脱落的可能性。同时,高温作用下的蜂窝纹理凹陷处会形成高温水蒸气膜,介于食材与锅底之间,让食材受热均匀,使得烹饪过程更轻松,真正做到隔离涂层、实现“物理不粘”。严卫星强调,不同形状的凹凸纹理不粘锅,本质上都采用了蜂窝不粘技术原理,都属于蜂窝不粘锅的一种。

众所周知,由于锅具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行业长期存在竞争激烈、仿品众多,但真正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解决日常使用痛点的产品稀缺。

按照德国康巴赫方面的说法,此次对侵权者起诉,也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厨具、锅具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行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和品质口碑传承。

目前,德国康巴赫的维权事件并未结束,这场专利之争到底孰对孰错也尚不知晓,《国际金融报》记者将持续关注后续事态的发展。

(国际金融报记者 蒋佩芳 肖逸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