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很多常用的名言俗语,很多都出自古诗词,不过,我们虽然经常使用,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它们的出处。例如“成由勤俭破由奢”一句,我们今天多用成“成由勤俭败由奢”,当成治家格言,但很多人不知道,这句格言其实是出自李商隐的《咏史》诗,全诗中讲了一个比“成由勤俭破由奢”更为深刻的道理。

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此诗写于开成五年(840)正月唐文宗去逝之后,诗中有伤悼唐文宗的意思。

成由勤俭败由奢下一句(成由勤俭破由奢)(1)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的诗喜欢用典,这一句看似寻常俗语,其实出自:《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何常以?’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琥珀,松柏树脂之化石,透明,质优者可作饰物。以琥珀作枕称琥珀枕。

真珠车,以真珠照明之车。典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威王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魏王问威王有没有宝物,威王说没有。魏王说:“像寡人的国家这样小,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威王说自己的宝物是贤臣,他们能光照千里,岂只是十二辆车呢!

史载,唐文宗“自为诸王,深知两朝(穆宗、敬宗二朝)之敝,及即位,励精求治,去奢从俭。”此诗前两联,肯定唐文宗去奢从俭的作风。

成由勤俭败由奢下一句(成由勤俭破由奢)(2)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青海马:龙马,以喻贤臣。《隋书·吐谷浑传》:“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牝马于其上,言得龙种。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聪马。”

蜀山蛇,比喻宦官佞臣,《华阳国志》:“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秦惠王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览其尾以掣之,不得,五人相助,大呼抴蛇,山崩,压五人及秦五女。”

这两句是说唐文宗虽有心挽回唐王朝江河日下的国势,然而此时唐五朝国运衰微,没有贤臣辅佐,他相铲除宦官佞臣,但却力单势孤,不能成功。

唐文宗在位十四年,两次谋诛宦官,均以失败告终,一生“受制于家奴”。唐文宗虽然勤俭一生,励精图治,但终无所成。李商隐在替唐文宗惋惜的同时,也再为大唐的国运感到担忧。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南薰曲:即《南风》。相传舜曾弹五弦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大治。

苍梧:即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传为舜埋葬之地。这里借指唐文宗所葬的章陵。翠华:以翠羽为饰之族,皇帝仪仗。

最后这两句是说,有几人曾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只有在苍梧对翠华盖哭泣。意即盛世不再,唐文宗也死了,唐王朝的命运堪忧。

成由勤俭败由奢下一句(成由勤俭破由奢)(3)

像唐文宗这样去奢从俭,励精图治的皇帝,本应该让国家盛,但反而让唐王朝更加衰微,李商隐将原因归结为“运去”“力穷”,显然他明白了,要让国家兴盛,并不是勤俭就能做到的。

现在我们将“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当成人生格言,当然有其积极意义,但要看到,成败有很多因素,勤俭只是其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