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常言道”是国内首个以炎症性肠病为主题的中医科普栏目,寓意为“肠炎道”;“常言道”的创作团队是以陈延教授为主体的广东省中医院炎症性肠病慢病管理团队,陈延教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骨干,强调中医科普的专业性是他的风格,所以本栏目也可理解为“肠延道”;本栏目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行文风格,为炎症性肠病患者选择中医方案出谋划策。往期介绍到口服营养液如果出现“上火”症状,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长痤疮等,可以选择山泉水冲配营养液,这是基于“热者寒之”的中医原理,运用山泉水的凉性缓解“上火”症状。除了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自我保健来解决口服营养液的上火问题,今天就教给大家两大绝招,来解决“上火”问题。
第一招 转火为土
中医五行相生理论中,火为土之母,土为火之子,火可生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转火为土的方式,解决“上火”的问题。人体当中很多部位属于“土”的范畴,其中分布最广、总体积最大的属于“土”的身体部位,就是我们的肌肉。因此,运用转火为土这个招式,关键在于肌肉的锻炼,尤其核心肌群以及下肢肌肉锻炼,通过有效的肌肉锻炼,可以将体内多余能量转为肌肉。而在克罗恩病的患者中,肌量减少是非常常见的,增加肌量不仅可以改善生存质量,还可以维持稳定的疾病缓解。
这里我们推荐两个比较简单而方便实施的肌肉锻炼方法。
第一个是平板支撑,平板支撑有利于核心肌群的锻炼,而且不受时间、场地、器材的限制,现有各大短视频平台均有类似的教学视频,方便大家学习模仿。对于克罗恩病患者而言,如果平时较少体育运动,或者处于疾病活动期,建议强度是一天做5组,每组1分钟。
第二个是自重深蹲,自重深蹲有利于下肢肌肉的锻炼,通过不同的下蹲幅度、双脚距离等方式,调整训练下肢不同肌肉群。如果平时较少体育运动,或者处于疾病活动期,建议强度是一天做5组,每组12-15个。如果营养液随同锻炼过程饮用,或者锻炼后引用,更有利于肌肉的合成,降低“上火”事件发生概率。
第二招 引火下行
“上火”其中一个情况是虚火上炎,此种类型“上火”多见于体型消瘦的克罗恩病患者。体型消瘦的患者体内的阴分相对不足,阴分不足,无法制火,虚火就容易上炎,这种类型“上火”除了可以第一招的方式,促进火转为肌肉以外,还可以配合第二招引火下行的方式来处理。最简单引火下行的方式就是睡前30分钟使用加入适量海盐的温水沐足,水温以38℃-43℃较为适宜,水面高度需要超过双脚三阴交穴。
沐足为什么可以引火下行呢?
①足部穴位较多,涌泉穴、三阴交、照海、太溪穴等等,均有一定引火下行的作用,通过沐足的水温,刺激足部穴位,发挥引火下行的作用。
②沐足有利于安神,神安则虚火容易下潜。沐足可以改善睡眠,高质量的睡眠有利于火气内收,就不容易出现“上火”情况。
通过本期和往期的介绍,我们提供了三大招解决喝营养液就“上火”的难题。如需更详细的指导,可至我们慢病门诊就诊咨询。
医学指导:
陈延,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消化科主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炎症性肠病慢病管理团队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补土学术流派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骨干,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科医师分会委员,世界中联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
目前负责中医补土学术流派理论研究工作,在中医理论方面有一定优势;作为炎症性肠病慢病管理团队负责人,擅长使用中医药治疗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跟师广东省名中医余绍源教授,擅长使用中医药治疗痞满、泄泻、便秘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编中医专著9部,撰写相关论文60余篇。
炎症性肠病慢病门诊:周四下午,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门诊楼4楼。(明确诊断为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至慢病门诊现场加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 黄智斌 郑婕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颜子钰
责任编辑:宋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