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勇敢无畏的英雄致敬(的英雄值得歌颂)(1)

披坚执锐

看到我军先进的武器装备成功下水,我们当然应该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如果说前方“披坚执锐”的英雄值得歌颂,那么那些在背后默默奉献的“孤勇者”也值得铭记。

“披坚执锐”也写作“被坚执锐”,出自《战国策·楚策一·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意思是手拿兵器,身穿锐甲,全副武装地投入战斗。

它的近义词是:厉兵秣马、严阵以待等;它的反义词有:赤膊上阵、手无寸铁等。

楚威王熊商是楚宣王之子,他在位的时候,励精图治,开疆扩土,楚国的疆域达到了巅峰。

向勇敢无畏的英雄致敬(的英雄值得歌颂)(2)

披坚执锐,所向披靡

楚威王是一代明君,被称为楚国的中兴之主,他爱惜人才,广招贤才,还常常不耻下问。

有一次,他询问手下的莫敖子华:“什么样的人才才能算得上贤才呢?”

莫敖其实是楚国的官职名,地位仅次于令尹、司马,负责掌管传达君王的命令和接受君王咨询的事务。

莫敖子华恭敬地回答道:“大王问我就问对人了。”

接下来为楚威王列举了五种人才:“为官清正廉洁,安于贫困,而一心忧国忧民的人;虽然在乎自己的爵位和俸禄,但是依然忧国忧民的人;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不顾个人利益,一心忧国忧民的人;不辞辛劳,终日愁思苦虑,忧国忧民的人;不追求爵位和俸禄,只忧虑国家安危的人!”

向勇敢无畏的英雄致敬(的英雄值得歌颂)(3)

柏举之战

楚威王问道:“你说的这些话,指的都有谁呢?能不能举个栗子呀!”

于是莫敖子华就举了令尹子文、叶公子高、莫敖大心、棼冒勃苏(其实就是申包胥)和蒙榖的例子,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今天我们着重来讲一讲莫敖大心和棼冒勃苏的例子。

公元前506年秋天,吴和楚国爆发了“柏举之战”,双方厮杀成一片,楚军不敌,一击即溃。形势对楚军非常不利,这个时候,莫敖大心抓住为他驾车的战士的手说道:“楚国危亡的时候到了,我报效祖国的时候也到了。我准备深入敌后,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我就不枉此生;如果能抓住一个敌人,我就死而无憾了。如果大家都这样拼命,敌人就会退缩,国家就不会灭亡。”说完不顾一切冲入敌阵,奋勇杀敌。

向勇敢无畏的英雄致敬(的英雄值得歌颂)(4)

申包胥孤身前往秦国

所以说: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忧国忧民,说的就是像莫敖大心这样的人。他们就是国家和民族的英雄,值得被歌颂。

同样还是在“柏举之战”,吴国和楚国经过三次交战,楚国的都城郢都沦陷了,楚昭王逃亡到郧国,后来又流亡到随国。大臣跟着流浪,百姓流离失所。

这个时候楚国的大臣棼冒勃苏(就是申包胥)说:“这个时候如果我披着铠甲,手执长矛,披坚执锐地与强敌作战而牺牲了,不过起到了一个普通士兵的作用,不过是多了一个烈士而已,对国家却没有帮助。我不如忍辱负重,去向别国求援,搬救兵救国,这才是我的使命呀!”

于是,申包胥背起干粮,乔装打扮后抄小路逃出楚国,他翻过高山峻岭,涉过深水溪谷,脚掌磨破了皮,膝盖也受了伤,七天之后终于到达秦国。

向勇敢无畏的英雄致敬(的英雄值得歌颂)(5)

申包胥说服了秦王,他答应出兵

申包胥扑通一声跪在秦国宫殿外面,恳请秦王接见,可是宫人根本不给他通报。七天七夜过去了,申包胥滴水未进,直接晕倒在宫殿外面,不省人事。

秦王知道了这件事后,赶紧跑出来看他,扶着他的头给他灌水,申包胥才慢慢苏醒过来。

他的真诚打动了秦王,当即派出战车千辆,甲兵万人,还派出子蒲和子虎二员虎将,大败吴军于浊水之上,挽救了危亡的楚国。

所以说:忍辱负重、孤军奋战、不辞辛劳、愁思苦虑、忧国忧民,棼冒勃苏(申包胥)就是这样的人呀!

如果说在前方披坚执锐,奋勇杀敌的人是英雄;那么在后方忍辱负重,默默奉献的“孤勇者”也是英雄。

参考资料:《中华成语大词典》《战国策·楚策一·威王问于莫敖子华》《全历史·楚威王》《全历史·申包胥》

声明:配图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