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方志馆外有一小园,可见一座亭子,这便是承载着千古奇缘“梁祝”传说的草桥亭了。

草桥亭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初遇之处。不过,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曾经的草桥亭早已无迹可寻,眼前的草桥亭乃是2019年新建而成,新亭坐落于上城区望江路266号,也算是杭州古草桥旧址(望江门旁)附近了。

草桥亭见证了“梁祝”奇缘的开幕,在“梁祝”传说中意义非凡。

梁祝为什么最经典(10多个梁祝版本中)(1)

新草桥亭

草桥亭“梁祝”故事开幕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梁祝”传说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

这一被称为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梁祝”传说,故事版本众多,知名的就有10多个,其发生的相关地点就有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等多地,但殊途同归,其故事情节倒是相差不多。

梁祝为什么最经典(10多个梁祝版本中)(2)

梁祝雕塑

唐代张读的《宣室志》中记载的“梁祝”故事,可以说是“梁祝”传说的奠基之作,为后世各版本的“梁祝”传说打下了底稿:“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友,方知其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逢裂陷,祝氏遂并葬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在诸多地方版本中,浙江杭州版“梁祝”似乎显得更为可信,情节也更为详细丰富,且故事发生地也多有印证,有一条明晰的“梁祝”之路。

梁祝为什么最经典(10多个梁祝版本中)(3)

越剧《梁祝》

草桥亭是杭州版“梁祝”主人公初会之地。在越剧《梁祝》中,就有一段“草桥结拜”的唱词,说的是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在钱塘县读书途中相遇,互认知己,便在“草桥”结拜“兄弟”。这一“草桥”指的便是杭州东城望江门旁的草桥亭。

如今杭州方志馆外新建的草桥亭,按古代营造法式,采用木结构复建。草桥亭按照清风早期设计,清风早期是一个宋风犹存的时代。此亭暗藏宋风,参考了孤山的放鹤亭和安徽滁州的醉翁亭,进行因地制宜优化设计。

在草桥亭地面,描绘有“梁祝”故事简介图,叙述“梁祝”爱情传说。草桥亭的楹联、横匾、重修草桥亭碑记均由名家书写,特邀西泠印社泰斗级大师刘江老先生书写草桥亭的横匾以及陈进老师书写楹联。楹联和横匾均采用印尼菠萝格木料篆刻,碑刻与地雕采用花岗岩。

梁祝为什么最经典(10多个梁祝版本中)(4)

国际友人在梁祝铜像前合影

不过,最为惹眼的,还是要属亭旁的“梁祝”铜像了。只见梁山伯着一青衣,祝英台着一粉衣,两人四目相对,神情暧昧。此铜像由朱炳仁铜雕博物馆专门进行设计制作,以黄铜为材质,并采用了表面秞彩色着色的新工艺。

万松书院“梁祝”之路

如果说草桥亭是“梁祝”传说的开端,那么,“梁祝”之路,便是“梁祝”传说的高潮。

位于上城区万松岭路81号的万松书院,被认为是“梁祝”之路的起始点。历史上,在文字中,最早将“梁祝”故事与万松书院结上关系的,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剧作家李渔。在寓居杭州时,李渔创作的笔记小说作品《同窗记》,处处彰显了鲜明的杭州地域特色,把美丽的传说与肃穆的万松书院结合起来,成为杭州版“梁祝”的集大成者。

梁祝为什么最经典(10多个梁祝版本中)(5)

万松书院

所谓“梁祝”之路,指的是结拜后的梁、祝二人在万松书院同窗共读三年后,因祝英台还乡,两人沿着长长的凤凰山古道,从万松书院到七甲渡上船别离的这条路。越剧经典曲目《十八相送》对此作了十分精彩的演绎。越剧唱词第一句即是:书房门前一枝梅。这点明了两人同窗共读的万松书院。三年相伴,如今即将分离,不知何日再会?眷眷深情,临别依依,英台姑娘蕴藏的情思一如这梅花,在寒风催逼里再也抑制不住,随着分离的脚步一路弥漫绽放开来。

路过荷塘,成对戏水的鸳鸯让她羡慕不已,多希望自己就是那一只雌鸳鸯啊!聪明如她,秋波一转,问梁兄:“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你愿不愿配鸳鸯?”厚道如山伯,丝毫没有察觉英台的弦外之音。

梁祝为什么最经典(10多个梁祝版本中)(6)

越剧《梁祝》

翻过凤凰山,不觉已来到草桥门(草桥亭旁)外。感到身疲力倦后,英台便在井旁石凳上坐下小憩,望着古井,她又触景生情了:三年前来杭城求学时,我和梁兄也曾路过此地,同饮过井中清冽的泉水,初见之时的欢喜,不知何时已经厚积为款款深情?不知今日的泉水,是否如我与山伯之情,甘甜如饴?

她随身取出一只碗,到井栏旁想再次舀出清泉,不经意间瞥见了水中自己年轻貌美的身影,不禁又想起心事,便回转身来,对山伯说:“眼前还有一口井,不知道井水有多深?你看这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憨厚的山伯依然云里雾里,不知所指。后来英台谎称家里有品貌像自己的小九妹要介绍给山伯,要他一定来家里。古井做证,英台把自己的终身亲自许配给山伯,这才放下了一桩心事。草桥门外的这口古井,因为山伯与英台双双在此照过身影,杭城父老就叫它为“双照井”。

梁祝为什么最经典(10多个梁祝版本中)(7)

双照井

十八里相,两人一路相惜。一路的触景生情,一路的以景喻情,一路的绵绵之爱……不知觉目送载着英台的舟船越来越远,一路不解的山伯是否会茅塞顿开、幡然醒悟?爱情总是如此捉弄多情的世人。

不论是草桥亭里的初遇与结拜,还是万松书院开启的“梁祝”之路,都共同构建了杭州“梁祝”文化的无限魅力,见证了这座“爱情之都”的暖暖柔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