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征很远,因为两万五千里,每一步都需用双脚丈量;长征又很近,因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80多年前,数万名红军将士,历经湘南迂回、寨前誓师、击退围堵,在16个月时间,辗转湖南9个市州48个县,积攒有生力量。今天,在这片红色沃土上,贫困成了新的敌人,一场“决战脱贫”的新长征路正激烈上演。为展示当年的艰苦与卓绝,呈现今天的拼搏与初心,7月3日起,红网·时刻新闻特推出《长征烙印》专题,以长征之路为线索,讲述这股穿越时空的信仰力量。

红网时刻记者 许敏 长沙报道

郴州桂东,长征首发地,是毛泽东立下“第一军规”的地方,为那场生死攸关、危在旦夕的撤退,积蓄了足以改变整个中国的力量。

时间流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位于罗霄山片区的桂东县,因地制宜,成功突围,2018年摘掉贫困的帽子,带领更多的国贫县,趟出一条脱贫攻坚路。

桂东县委书记谭建上说,红军每到一地,都不忘为贫苦老百姓谋利益,因而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现在,我们正在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路上,也是为老百姓谋利益,也必须以民为本。”

回望 寨前誓师 立下军规

1934年,硝烟烽火,有内忧,也有外患。

当时,日本侵华的触角不断深入腹地,蒋介石下令“围剿”中国工农红军。

桂东长征(长征烙印桂东)(1)

星火燎原。拍摄于中国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陈列馆。图/网友“邓仁湘A”

为突破重围,一批红军将士从湘赣革命根据地西征,转战到郴州桂东寨前。当时是1934年8月。

红军在这里呆了三天——8月11日至13日。

8月12日这天,桂东寨前圩的河滩上,将领萧克主持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庆祝突围胜利并誓师西征。会上,正式宣布红六军团成立,并宣布战略转移任务和行军纪律。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的先遣队,正式拉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序幕。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在桂东县万寿宫一厢房的煤油灯下,挥笔写下“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具体内容为——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这48字的军纪,有35个字讲的群众纪律。也因有了这铁的纪律,红军才给当地百姓留下好的印象,并得到了他们的衷心拥护。

桂东长征(长征烙印桂东)(2)

听红色故事。图/网友“邓仁湘A”

曾任桂东县史志办主任的胡海波高度肯定了军规作用,“军规的内容与群众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直接体现了党群关系、军民关系。”

显然,真正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桂东县委书记谭建上认为,长征之所以是播种机,是因为红军不忘宣传自己的革命主张,不忘为贫苦老百姓谋利益。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也是为老百姓谋利益,也必须以民为本。”

出发 桂东样本 脱贫先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位于罗霄山片区的桂东县,于1986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多年来,贫困像冰块一样,封锁了这里小康的通途。

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县贫困人口为14979户46022人,有贫困村61个。

桂东长征(长征烙印桂东)(3)

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志龙正在香芋地里挖香芋。

为走出一条精准扶贫之路,桂东县坚持把老百姓放在首位,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组织全县4418名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结对帮扶覆盖率达100%,结对帮扶责任人每月与结对帮扶贫困户访谈2次以上。

此外,桂东县注重产业先行,先后发展茶叶、楠竹、药材、花卉苗木等产业,并组织统一购销,把“山货”运出“山门”,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民生兜底,易地搬迁,“旅游扶贫 ”,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带动群众造血脱贫。

桂东长征(长征烙印桂东)(4)

扶贫工作队开展养鸡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的养殖技术。

2018年,全县剩余贫困人口903户1796人,贫困发生率从24.93%下降为0.96%,6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

2018年8月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桂东2017年脱贫摘帽,成为湖南省首个脱贫摘帽的国贫县。

新时代的长征路终于迈出重要一步!

桂东县委书记谭建上表示,将以脱贫为契机,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继续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