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啦,污水运营,文字编辑、污水处理、学习与个人成长,关注并私信我
回复数字“01”,送你一份新手污水入门大礼包。



污泥回流的作用和原理(那些你不得不知道的小知识)(1)


污泥回流是由二次沉淀(或沉淀区)分离出来,回流到曝气池的活性污泥。有时污泥回流入曝气池前的再生池进行再曝气,以恢复活性污泥的吸附能力。


污泥回流比是污泥回流量与曝气池进水量的比值。当回流水质水量变化时,希望能随时调整回流比,污水在活性污泥中一般要停留8h以上,以回流比进行某种调节后,其效果往往不能立即显现,需要在几小时之后才能反应出来。


因此,通过调节回流比,无法适应污水水质水量的随时变化,一般保持回流比恒定。但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通过调整回流比作为应付突发情况是一种有效的应急手段。


01污泥回流系统控制方式




保持回流Qr恒定:

这是较多厂运行控制的方法,这种控制方法适应进水流量Q相对稳定,水质波动不大的情况。



保持回流比R恒定:

当进水量、水质变化时相应调整回流量Qr。在剩余污泥排放量基本不变情况下,可保持MLSS、F/M以及二沉池内泥位基本恒定。回流比R不随进水量Q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保持相对稳定的处理效果。



定期或随时调节回流量Qr及回流比R:

这样能保持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这种操作相对复杂一些,但这是稳定运行所必须的。


02为什么剩余污泥排放量一般都保持恒定?


剩余污泥排放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功能及处理效果影响很大,但这种影响很慢。


比如通过调节剩余污泥排放量控制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过量繁殖,其效果通常要经过2~3倍的泥龄之后才能看出来。也就是说,当泥龄为5d时,要经过10~15d之后才能观察到调节排泥量所带来的控制效果。


因此,无法通过排泥操作来控制或适应进水水质水量的日变化,即使排泥奏效,发生变化的那股污水早已流出系统,所以排泥量一般也都保持恒定。但需要每天统计记录剩余污泥排放量,并利用F/M或SRT值等方法每天进行核算,总结出规律性。


03控制污泥回流量与回流比的方法




按照二沉池的泥位调节回流比:

首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泥位(水面到泥面距离),即选一个合适的泥层厚度(泥面到池底的距离),一般应控制在0.3~0.9m。且不超过泥位的1/3。然后调节回流污泥量,使泥位稳定在所选定的合理值,一般情况下,增大回流量Qr,可降低泥位,减少泥层厚层;反之,降低回流量Qr,可增大泥层厚度。


应注意调节幅度每次不要太大,使回流比变化不超过5%,回流量变化不超过10%,具体每次调多少,多长时间后再调下一次,则应根据情况决定。




按照沉降比调节回流量或回流比:

计算公式为:R=SV/(100—SV)


以1000ml量筒取进入二沉池之前的曝气池混合液模拟二沉池的沉降试验。则由测得的SV30值可以计算回流比,用经指导回流比的调节。


回流比与沉降比之间存在以下关系:为使SV值充分逼近二沉池内的实际状态,尽可能采取二沉池即搅拌状态下的沉降比,以提高回流比控制的准确性。

按照回流污泥及混合液的浓度调节回流比:

此法可用回流污泥浓度RSS,和混合液浓度MLSS指导回流比R的调节。回流比R与回流污泥浓度RSS和混合液浓度MLSS的关系如下:


R=MLSS/(RSSS—MLSS)


此公式只适合低负荷工艺,即进水的悬浮物不高的情况下,否则会造成误差。



根据污泥沉降曲线调整:

根据污泥沉降曲线,确定特定污水处理场活性污泥的最佳沉降比。再通过调整污泥回流量使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正好等于这污泥通过沉降达到最大浓度的时间,此时的回流污泥浓度最大,而回流量最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在获得高回流污泥浓度的同时,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最短,此法尤其适用于反硝化脱氮及除磷工艺。

04

如何计算污泥回流浓度?

在生物系统物料平衡中有如下关系式存在:


X= Xr•R/(1 R)


式中:

R ---污泥回流比%

Xr---回流污泥浓度kg/m³

X ---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 kg/m³


由此式可看出:


(1)想要得到预期的X(MLSS)值,就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回流污泥浓度和回流污泥量;

(2)X<Xr。回流污泥量,一般用回流比控制。对于平流式和辐流式二沉池一般采用R≤1.5;竖流式沉淀池R≤2.0,因为较大的回流比会加大二沉池分离区紊动程度,而影响沉淀过程。


回流污泥浓度在很大程度上与活性污泥的性质和二沉池内污泥浓缩条件有关,活性污泥的浓缩性能不仅取决于SVI,还受到浓缩区高度、停留时间的影响。


浓缩区的高度和停留时间与下列因素有关:固体负荷;二沉池进、配水方式;刮泥机种类与性能;污泥回流量及二沉池的池型等。


在我国一般认为,混合液在量筒中沉淀30min后形成的污泥浓度基本上可代表混合液在二沉池所形成的污泥浓度,也即为回流污泥浓度。回流污泥浓度(Xr)与SVI之间有下列关系:


Xr=r•106/SVI(mg/l)


式中的r是考虑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池深、污泥层厚度等因素有关的系数,一般取1.2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