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的大火炕

文/王小娟

“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每年的冬至日过后,气候就变得越发的寒冷了,北方的基本温度都是在零度左右,有时会达到零下五度到零下十度,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冷风呼呼地吹,在这样的数九寒天里,虽然屋外是特别的冷,但是屋里却是异常的温暖,因为现在农家人的日子也过得滋润了,经济条件也都不错,家家户户都生个大炮弹炉子,炉膛里煤球塞得满满的,炉子烧得旺旺的,房间内暖烘烘的;年轻人干脆置买大型落地式空调,遥控器一按,不一会儿,屋里就温暖如春了,顿时觉得幸福感爆棚,感觉是超级的棒。

八十年代农村火炕(难忘儿时的大火炕)(1)

温馨的客厅里,除过播出电视节目的声音之外,还有大空调发出的“滋滋滋”的响声,我站在窗前向外眺望,侧耳倾听着寒风的吟唱,思绪一下子飞回到记忆中的童年……

童年的时光里写满淡淡的苦涩,那个时候有吃有穿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有这么优越的取暖设施啊?农家人最简单最有效的取暖方式就是烧得热热的大火炕了。屋子里有烧热的大火炕,温暖、惬意、舒适,记忆中的每一个寒冷的冬夜,躺在温热的大火炕上,瞬间冰凉的寒气就会被满满的温情所驱走。

八十年代农村火炕(难忘儿时的大火炕)(2)

大火炕除了睡觉外,我们还能在上面吃饭。被子贴着墙卷起,宽阔的大炕上放小方桌,一家人围桌盘腿而坐,那种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是现在坐在餐厅的餐桌上吃饭所没法比的。吃过晚饭,把筷子和盘碗收拾起,但小桌子不撤。母亲还要在上面就着煤油灯纳鞋底,我们小孩子们则趴在上面做作业。微弱的灯光下,一家人聚拢在方寸大的小方桌上各行其是。

一般九点多钟,我们就打起了哈欠,妈妈就把小方桌撤下,我和姐姐各自放下自己的铺盖卷,钻进了温暖的被窝,先是叽叽喳喳地讨论一会儿新上映的电影,议论最多的是《小兵张嘎》《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战斗片,想想影片里八路军把鬼子打得满地找牙,那种感觉真是带劲。有时侯,我们还会说起故事影片《小花》《戴手铐的旅客》《神秘的大佛》等等,议论起刘晓庆,张瑜,沈丹萍,方舒,潘虹等等美女演员。睡前的这段时光是轻松欢快的,有时越说越带劲,竟然没了睡意,母亲一遍一遍地催促,“快睡觉吧,明天还要早起上学呢!”说着,妈妈就会把闹腾的最欢的那个摁下去,慢慢地就都不说话了,一会儿就会听到此起彼伏的鼾声。我经常一觉睡醒了,还能看到母亲坐在炕头上为我们做棉衣棉鞋的情形。

八十年代农村火炕(难忘儿时的大火炕)(3)

温暖的热炕给了我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到现在我还会时常想起。听奶奶说过,我们家砌土炕的炕面全是爷爷加工的,将黏泥和麦草短节和在尺余见方的模子里,泥不能太稀,然后抹平、抹光晾干,便如大方砖一样厚实坚韧。做土炕的炕墙都是用一层层的“胡基”砌成的。 胡基,又叫土坯,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即在青石板上,用特制的木模框,填上湿黄黏土,用柱子捶实,制成四边棱角分明,两面光平的土块,晒干后,即可做建筑的主体材料,用来砌墙、盘炕、泥炉灶。童年的假期里,总喜欢跟着爷爷去玩。爷爷真不愧是行家里手,他在土的湿度上十分讲究,每次都确保他打的胡基干了,从架上掉下来,都摔不破。

在当时盘土炕要请专门的泥水匠,好把式来盘炕,收风好、不倒烟、烧起来满炕烫,而且冬热夏凉。爷爷盘炕就是行家,我们家的大火炕全是爷爷的杰作。

八十年代农村火炕(难忘儿时的大火炕)(4)

奶奶说,那时候,要盘个好炕可要花费好多心思呢,单单做炕面,打胡基就得做好久,真不容易啊!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了,日子越来越好了,盘炕用的炕面是用水泥板做的,砌炕墙也是用砖头,所以盘炕做起来就容易多了。

再后来,农家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了,取暖用的火炉也就很常见了,因为屋里有个火炉不仅可以取暖,而且可以做饭、热菜,两全其美,但是这得烧炭,有一定的污染。直到现在,农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生活富裕了,很多家庭有很可观的收入,也不比乡镇和城市的差,安装暖气其实也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了,毕竟营造一个温暖和温馨的家比什么都重要。还有的家庭在冬天用的是落地式大空调,随时用遥控器就能调节室内温度,达到取暖效果。

八十年代农村火炕(难忘儿时的大火炕)(5)

记忆中的大火炕,带给家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种温暖不单单是温度层面上的概念,更是自打上高中开始,多年在背井离乡的生活里,热炕留给我的一种记忆,只关乎家的记忆,浓郁亲情的记忆。这种记忆总会在寒冷的日子里时不时得冒出来。这时,整个人仿佛就像热火炕一样,内心燃烧着一团火。

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年,除了年龄长的老人还喜欢用大火炕以外,年轻人基本都是席梦思床,用的是电热毯了。勤劳一世的爷爷也已离开我们多年,但是他亲手盘成的暖暖的大火炕,却承载着家的温度,记录着我们童年的欢乐,镌刻着我们对家乡冬天的所有记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大火炕也将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眷恋和美好的回忆。

作者简介

八十年代农村火炕(难忘儿时的大火炕)(6)

王小娟,笔名娟子,宝鸡扶风人,大专文化。文学爱好者,喜欢读书与写作。始终相信:在书中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有眼前,还有诗和远方。

八十年代农村火炕(难忘儿时的大火炕)(7)

雯儿,喜欢朗诵,相信声音是人生的另一种修持,喜欢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欢用声音传播生活中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