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诗无达诂
说起《诗经·卫风·氓》一篇,想必诸位小伙伴都并不陌生。毕竟那些年的语文课上,“熟读并背诵全文”的噩梦是我们学生时代最大的恐惧。
此外,说起氓这个人物,也是让不少姑娘咬牙切齿,毕竟是从《诗经》里走出的第一渣男,负心汉的人设延续两千多年……
BUT,如果我们只用“弃妇诗”来定义《氓》,似乎就有些狭隘了。它只是一个女子在回忆自己的一生,回忆里有喜悦,也有哀伤;有向往,也有忧愁。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每个人的感情莫不如是。
诗,是一种对生命的关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无达诂”,它是没有固定解释与限制的。在七夕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就让我们暂时放下教科书里的考试与答案,去感受生命与爱情最初的模样。
part 1
怦然心动的初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前两句如果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那个农家小伙笑嘻嘻,拿布来换丝。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
简直是语文课堂的再现,毫无美感对吗?还是让我们回到语言本身,还原少男少女初遇时的情景:
“蚩蚩”是在形容氓发呆、沉醉的样子。那日,氓走在路边,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在采桑叶:光洁的手臂和灵巧的手指在绿色的桑叶间时隐时现,一片片桑叶被摘下放入竹篓。怕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已经够他痴痴的看上一整天。
这个画面有没有让你想起十七八岁时的自己,怦然心动的感觉来得突然又奇妙。爱情最初的模样或许就是:那天下午阳光很好,而你恰巧穿了一件白衬衫。
part 2
甜蜜的热恋与新婚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史君喜欢读民歌里的情诗,因为它的真实,没有先入为主的道德批判或预设立场,只是在讲人们自然的感情状态。
这是一个沉浸在甜蜜热恋中的女孩子:她急切地期盼着和男朋友的“约会”,甚至大胆地爬到废墟上张望男子每次前来的路。看不到男朋友时,会黯然垂泪,等见到了男朋友就又变得有说有笑,甚至手舞足蹈起来。
相信每一个经历过热恋的人看到这里都会会心一笑,毕竟,这是我们也曾体验过的爱情的味道。
热恋中幸福的两个人紧接着就准备进入婚姻了。结婚前要进行“卜筮”,通过这种超自然、超理智的力量来求证两个人在一起究竟好不好。
千万别笑话古人的迷信,对着个乌龟壳也能紧张地看上半天。时至今日,我们仍在津津乐道的星座与性格,在某种程度上与古人别无二致。其实,无论卜筮还是星座显现出何种结果,我们内心都在期待正面的暗示与结论。
从怦然心动的初遇,到且笑且闹的热恋,再到满怀期待的新婚,说到这里,你还认为《氓》只是一首弃妇诗吗?它还可以是一首关于爱与青春的挽歌。
part 3
耽于爱情,你后悔过吗?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只有童话故事的结局才是“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男男女女终将面对婚姻的琐碎。
这一段,女子看到桑叶,开始有了感慨。幸福中的人很少会感慨,落寞的时候才会。女子以桑叶自比,怀念着青春过、鲜丽过,引得“氓”蚩蚩地笑的那些岁月。
女主角依然在嗟叹“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语文老师一般告诉我们,这段话的意思是: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初学课文时感觉并无不妥,而今日读来却觉得哪里怪怪的。就如同我们把“床前明月光”翻译成“Moonlight in front of the bed”一样,虽然意思没错,但意境却消失不见。
所有的“耽”都是心甘情愿,甚至心之所向的,否则就不会难以自拔。回首我们自己的生命过往,有哪些曾经耽溺之事,现在它们又如何了?在我们“耽”的时候,是无法用理性去判断和思考的。
这种“耽”的感情,是生命构成中的巨大力量。我们无法得知,耽于爱情的女主角是否曾后悔过。但如果重来一次,她大概还是会做出相同的选择。故而,耽是一种沉迷,一种陶醉,也是一种至死不悔。
part 4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时间是个残忍的东西,“载笑载言”的回忆被逐渐忘却,留下的只有“泣涕涟涟”的当下。
当对感情的回忆变成了对辛苦劳作的控诉,即使旁观者也知道最终的结局将如何。当我们开始计较付出、讨要感恩之时,便意味着互相伤害的开始。
在女主角的回忆中,“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是她一生的标准,也是她一直想要回归的状态,可是,已经回不去了。然而,掩卷细想,其实她和任何人在一起,都将走向同一个结局,因为青春的必然流逝。
尾声
《氓》这首诗,讲得不仅是一个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过程,而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感伤。只要婚姻制度还在,这种伤感就是无法避免的。
之所以在七夕这个节日里,想和大家聊聊这首诗,是因为史君在重读《氓》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感情在每一个阶段都是如此的真实鲜活,不能简单地贴上哀怨或弃妇诗的标签。
我们会感受到婚姻与恋爱的矛盾,也会思考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中保持最初的纯粹和快乐,我想,这大概是《氓》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吧!
最后,愿大家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七夕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