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自媒体底层逻辑(二)》分析了流量生意的演化过程,即从过去传统媒体的流量垄断,到现在自媒体的流量争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自媒体在抖音上属于哪一个领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媒体在抖音上属于哪一个领域(自媒体底层逻辑)

自媒体在抖音上属于哪一个领域

上一篇文章《自媒体底层逻辑(二)》分析了流量生意的演化过程,即从过去传统媒体的流量垄断,到现在自媒体的流量争夺。

移动互联网,将信息发送和接收门槛降到了零,那么问题来了,当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出者时,凭什么你的内容能被看到?这套运作机制是怎么运行的呢?

今天,我将继续分析,在现在流量争夺环境下,有两种不同的内容传播途径。

1.

第一种,是以公众号为代表的社交关系链传播。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微信的朋友圈网络进行传播。比如一篇好的文章,转发到朋友圈,你的微信好友觉得不错,也进行转发或在看,又带进一步传播,然后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带来可观的流量。

但这种传播路径现在其实没那么好使了。

在公众号还在比较早期的时候,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媒体的价值,因此参与游戏竞争的人还很少,那时候随便一篇民科,或者“不转不是中国人”之类的内容,都很容易出爆款。

随着大量竞争者的涌入,自媒体行业也卷了起来,大量优质的内容开始涌现。

(注意这里的“优质”,是以传播力为标准,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好文章,也包括提供强情绪价值、高传播力的内容。)

随着行业的内卷,人们对于好内容的“阈值”,也越来越高了。

在竞争没那么激烈的时候,可能80分的文章,就会有很多的转发。但现在满大街都是80分的文章,甚至85、90分的内容都到处都是。

那你可能要写出95分以上的内容,才有可能有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随着人们阈值的提高,大家也不再轻易地进行转发了,因此靠社交关系链传播的效果,在现在也大打折扣。

目前做得比较好的自媒体大号,基本上都还是在吃行业增长时期存留下了的流量。

而你如果在自媒体平台打过工,就应该知道,现在公众号的拉新已经变得很难了。

2.

那么现在做自媒体还有哪些机会呢?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第二种流量获取路径,就是以抖音、视频号为代表的算法推送模式。

什么意思呢?

在微信上,你能看到一篇新的未曾订阅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你的亲朋好友的转发、点赞、在看。

而在抖音、视频号上,你能看到的陌生内容,是平台通过算法特征识别,为你推送的内容。

什么意思呢?

平台会有一套算法,对于你发出的视频进行特征识别,比如你的语音语调、遣词用字、光线环境、背景音乐等等,然后根据这些特征,推送给可能会想看到这条内容的人。

而观看者的数据,比如对于一条视频的停留时长、点赞、收藏及留言互动情况,也会被算法收集,并且反馈到内容的推送上。

一句话说,在短视频平台里,算法是最大的分发渠道。

对于自媒体创业者来说,

好处是,你不需要社交关系链的累积,只要你的内容足够好,即便现在从0开始做,也可能会做出爆款。

而且算法往往比你更清楚你的喜好,通过算法匹配获得的流量,往往也会更加精准。

但也有几个坏处:

第一,你永远无法掌握完全算法的推送逻辑。短视频平台的推送算法,是基于AI神经网络的自我学习,也就是说,随着反馈回来的数据不同,算法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即便你是平台的算法工程师,也无法准确掌握当下算法的运行模式,这意味着你无法通过迎合算法来准备内容。

第二,算法的特征识别匹配模式,对于每一条内容都是重新计算的。也就是说,你在抖音上积累的粉丝量,对于你新发的内容的流量影响,权重比例并不会太高。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抖音大号,平时流量都不错,但是一旦接了广告,说了一些迎合甲方但又不利于传播的内容,流量就会惨的吓人。最后不得不通过买抖 ,把数据刷上去。

3.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公众号的订阅模式,方便用户的留存,但其基于社交关系链的传播模式,在现阶段已经不利于拉新。

而抖音的算法特征匹配模式,可以帮助你拓展新的流量,但却难以留存跟变现。

因此,我的建议是,公众号跟短视频两边都得做。把短视频当成是流量的狩猎场,把公众号作为流量的承载池。

什么意思?

就是把短视频当作是拉新的渠道,然后尽可能把流量引到公众号来,方便日后的变现和商业化运作。

那么你可能又会问了,既然前面说了,短视频的算法是无法掌控的,那又如何做出高流量的内容,进行拉新呢?

算法的模式你无法完全掌握,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先了解算法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算法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尽可能精准地,推送你想看的内容,抓住你的注意力,让你停不下来。

那为了这个目的,算法的进化就必须无限接近于对人性的理解。

所以我们不必去迎合当下的算法,而是可以直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创作出我们人类可能会喜欢看的内容。

对于人性的分析和理解,我会继续更新在《自媒体底层逻辑系列》,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