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故事:铺就学生的数学新思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课?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课(铺就学生的数学新思维)

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课

基于故事:铺就学生的数学新思维

退位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重点之一,有两位数减两位数或减一位数。学生对计算形式掌握比较牢固,列竖式时候应注意什么?计算时应该怎么办?他们熟练到拈口即来的程度。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计算时候先从个位算起;计算加法时,则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减法不够减时,则向前一位借一当十。这种操作思路掌握的如此熟练,是从许多练习中得来的。但今天这样一题:“100—79=”却让他们懵圈了。竖式列的很正确,结果也能正确的写出来。但是过程不知怎么办?因为我们前边所有的练习中都是一次退位减法,但这是一个连续退位的减法。前边练习中退位减法,不够减的则有1可借,但这里无论向十位怎么借都借不到?他们不知如何下手,只好在竖式底下写出结果,只好站在黑板前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了。

“葛梓霄,你向大家介绍一下,21是怎么得来的?”我问。

他抬眼看看我,在无奈中夹着紧张。

他看看老师似乎严肃的脸,鼓起了勇气说:“100减去79就是等于21。”

“老师想听的是100减79如何等于21的过程。”

他又愣在那里不知所措了,只好睁着眼睛看着我。

“这里(个位)0减9,够不够减?”我指着竖式。

“不够减,”

“不够减,怎么办?”

“”向前位借1,”

“向前位借1,去借呀。”

“十位上是0,他没有,怎么借?”他似乎有点儿向我反驳了。

“如果你家里急用钱,但钱又不够,从你舅舅那里没借到就不借吗?”“可以向姑姑家借,”

“对了。可以向再前位的前位借吗。”

“那怎么借?”他有点惊诧。

“都是借一当十,有什么奇怪的?”

“百位上是1。借来他就没有了,怎么办?”

看来,这种特殊的减法,学生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戳就破。

“所有人都注意啦,看老师怎么借的。《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是为火焰山,老师这里只要两借,你们就明白啦。”我把100减79的竖式写的大大的,利于学生看清识记。

“咱们把100个位上的0叫做零二,十位上的0叫做零大,百位上的1叫做光棍强。零二去减9,但他不够减,于是跑到零大家。‘零大,零大,我去减9不够减的,你能借1给我吗?放心,我会及时还你的。’”……

我一边说着一边在竖式上标出相应去借的过程。

我从故事的角度慢慢切入,因为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是形象化的,只有在形象化中,他们才能才能真正的理解算理,真正构建起知识的脚手架。

“零二呀,你看我也是个零蛋蛋。我也没办法去减7,怎么借1给你呀?”

“零大,你是最好的,最聪明的,你会有办法的,”零二祈求着。

零大抓了抓自己的头皱眉思忖着,零二不去减9,我就不能减7,这是竖式计算法则祖训不能违背的,帮人就是帮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零大想到这里。

“零二,有办法啦,”零大大腿一拍。“你在这儿等着,我去向百位上的光棍强借,借来后分一点给你。”说完零大就跑到百位上的光棍强那里。

我又在竖式上标出去借的过程。

我一边讲着一边指着竖式位置。学生听得两眼直愣愣地,目光跟着我手势跑来跑去。

“光棍强,我想减7不够减,借个1给我吧。”

“同学们请看光棍强是多少?”我指着百位上的1问学生。

“1”

“1,借出去了,他还有吗?”

“没有了。”

“光棍强明明知道自己就只有1,一旦借出去就会化为0,但他还是发扬舍己为人的精神。”我接着讲。

“我这百位上的一个1借给你,借到你十位上是多少?”

“是10呀,这我清楚。借一当十吗。”零大自信地回答他。

“既然你这样明白事理,我这1就借给你啦。”

零大把从百位光棍强那里借来的1往身上一披,站到自己的十位上,“哈哈,我现在是10,减7是小菜了。”他看到零二眼巴巴地望着他。他也摆起了光棍强的谱:“零二呀,从我十位上借个1给你,到你个位上是多少呀?”

零二本来就机灵:“零大,我知道。你十位上的1,到我个位上就是10,借一当十吗。”

零大毫不吝啬地拿出1,放到零二的手上。零二高兴地把1披在身上,站到自己的个位上去了,立马变成了10,他很高兴的去减9等于1。

零二完成了任务,轮到零大减7。零大拍拍自己胸脯说:“我本来变成10,借给零二1,虽然我现在是9减7但我不后悔,没有零二去减9,哪来我的9减7等于2。”

“百位上呢?”我有意识的指着问。

“百位上1被十位上零大借走了,他就没有了。”

“百位上仅有的1,为了成全十位和个位,毫不犹豫的借出去,为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点赞。”

我一边用故事的形式对计算过程的解读,一边把每个步骤标的清清楚楚。学生这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都拍拍自己的后脑勺,终于如释负重的长叹一口气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呀。”

看到同学们茅塞顿开的样子,随手写了100—23=

这时学生争先恐后的想来表现自己——

其实,数学里好多的内容,站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角度,给他披上一个玄妙的故事外衣,学生不仅听得津津有味,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在全神贯注的听这个故事中,轻松地把数学知识给掌握了,其中蕴涵数学的理给明白了,并化作自身的实际行动而融入血液。让他们下次遇到类似内容就会回忆起故事,再轻轻地把故事的膜给剥下,数学知识点的核心就又在巩固中掌握,在掌握中巩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别具一格的故事数学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