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美食文章 陵州风物虞集与豆腐(1)

虞集与豆腐

(高家)康君

最近,我读到一则豆腐的故事,与祖籍仁寿县的虞集有关。

虞集先生,元朝一带文宗,字伯生,号道园,又号邵庵,封仁寿郡公。清代著名学者翁方纲评价他,“自北宋欧、苏以后,老于文学者,定推此一人,不特与一时文士争长也。”说他是继欧阳修和苏轼后的一代大家。

芮城美食文章 陵州风物虞集与豆腐(2)

虞集的五世祖为宋朝的虞允文公,是仁寿县家喻户晓的人物,封雍国公,曾任宰相,他家的故居所在地就以他来命名,称“虞丞乡”(后来写成了于丞乡)。虞集虽然出生在湖南(衡州),而且从小和父亲宦游在外省,但对故乡四川仁寿有很深的感情,在他的诗文(包挂书法落款,鉴赏书画的题跋)里有不少家乡的痕迹,如落款有“蜀人虞集、青城山樵、仁寿虞集、仙井虞集(仁寿曾属仙井监,包括仁寿、井研的大片区域)”等等,有的书中也署“临川虞集”,这是他小时候随父母徙居的地方,在江西省临川崇仁。

芮城美食文章 陵州风物虞集与豆腐(3)

芮城美食文章 陵州风物虞集与豆腐(4)

芮城美食文章 陵州风物虞集与豆腐(5)

清朝道光版《仁寿县志》里收有虞集的多篇诗文。他曾在一三一六年回到故乡修祖坟,写有《归蜀》诗,“我到成都住五日,驷马桥下春水生。过江相送荷主意,还乡不留非我情。鸬鹚轻筏下奚足,鹦鹉小窗呼客名。赖得郫筒酒易醉,夜深衝雨汉州城。”又有《在临川闻仁寿僧报更生佛祠前生瑞竹有怀故园》四首,他听说仁寿的虞家家园生了瑞竹,这让他想起了故乡。又有《自仁寿回成都》诗,“还乡思速去乡迟,王事相縻敢后期。里父留看题壁字,山僧打送舍田碑。胡桃筇竹南方要,卢橘枇杷上国知。此日君亲俱在望,徘徊三顾欲何之。”虞集著作甚多,如《道园学古录》,《县志》记载他还著有《仁寿集》一百卷,可惜今已不存。“案,虞伯生因宋季之乱,童年举家南徙,仕元后,奉使成都,回仁寿日浅耳。以《仁寿录》名其集,岂因伯生曾封仁寿郡公耶?”今仁寿奎星阁下有题“乐道园”三字,当有附会之意。

芮城美食文章 陵州风物虞集与豆腐(6)

这则豆腐的记载为虞集手书,手迹当初在“崑山虞翁家”,即虞家旧藏,名为“豆腐三德赞”。全文如下:

“虞先生以老病请告还临川。山中故人、父老、宾客、邻曲及族人、昆弟、子孙,咸喜其归也,鸡豚之馈狎至,不敢不为之尽欢,而齿豁目昏,又性不喜杀生,食饮之际,未皆入其意。山中人有鬻豆腐以进者,欣然乐之。盖盘飧至前,目昏不能有所择选,随匕梜所获,精粗骨肉不能辨也。而豆腐盈豆如一,随取随佳,一德也;齿豁,每食肉辄填齿隙,非极漱剔不能去,间濡干皆费咀啮,可取饱无是苦,二德也;柔淡洁润,无杀生之恶,三德也。吾乡仁寿在万山中,地高不宜稻而宜豆。乡中人食豆盖多于粟,成都人常呼吾邑为‘食豆人’,而乡语谓豆腐为‘来其’云。怀故乡风物之美,缘老年食物之便,作‘豆腐三德赞’。赞曰;掇山腴,治仙浆。软于云,洁于霜。舌生肥,齿不伤。君子食之寿而康,肘后服玉旧有方。传之天下,匪私吾乡。元统元年十月十九日,横舟中书。”此为记录公元一三三三年,六十二岁的虞集从京师大都辞官告老还乡,因年老齿缺目昏,不堪亲朋故友等的鸡豚大肉招待,而特别喜欢豆腐,认为家乡的豆腐有“三德”,所以把它写下来传之天下,让更多的人知道,不是对故乡有私心。

芮城美食文章 陵州风物虞集与豆腐(7)

重要的是,虞集说,豆腐在仁寿被称作“来其”,这应该是本地方言。在古代,除了平坝地区,的确种植稻谷较少,我询问一些老年人,他们有这种说法,过去,瓜果蔬菜豆类“打顶杆(占主要的意思)”。光是豆类就有数种,举个例子,夏季的绿豆、豇豆、四季豆,秋季收获的红豆等等,产量也是很大的,只是豆腐不是经常能够吃到的,除非节日和生朝满日待客,才能吃到。当然,这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虞集这样的士大夫阶层不可比,虽然,虞集的生活很多时候也是困苦的(他的诗文中有不少记载)。

另外,以“来其”指代豆腐,我问过的老人都不知道有此一说。《随园食单补正》(清朝袁枚著,夏曾传注)“杂素菜单”:“国朝查慎行《敬业堂集》有《豆腐诗》云:‘来其香味君休笑,三德虞家有赞辞。’原注:‘事见《虞伯生集》。’陆游以豆腐为黎祁,见《剑南稿》。黎祁与来其,一声之转。伯生《豆腐三德赞》云,‘肘后服玉旧有方。’孟勋仿淮南,故有‘肘后服玉’之语。”这里解说的非常清楚。(我没有陆游的《剑南诗稿》,所以无从查找原诗句。)有趣的是,过去四川有过这样的习俗,立春这天,“台阁亦似江南,为豆腐店扮杜甫游春。”为什么呢?“取杜甫与豆腐二字相近。”虽可一笑,但大诗人杜甫游春,还是令人期待的。也许本来黎祁和来其,都只是某地的方言而已。

芮城美食文章 陵州风物虞集与豆腐(8)

我们知道,豆腐是很受家乡人喜爱的食品。据说,它的发明来自于汉朝淮南王刘安,关于他,有一个著名的成语“鸡犬升天”,就与他有关。在宋朝,豆腐在许多文人墨客的诗句或文章中出现,如果说苏东坡的“煮豆作乳脂为酥”,指的就是将豆子磨成浆,再煮成豆腐,略显隐晦,还不如说是“豆花”更确切些。朱熹的诗就比较明了,《豆腐 世传豆腐本乃淮南王术》:“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泉布,古时的钱币。莫非卖豆腐,很能获利?

虽然,用“来其”来称呼豆腐,没有流传到现在,但豆腐在家乡,还是有别的叫法吗?“灰馍儿”就是,只是不知道写法正确不?据说,大化镇所属的府君场,原来就叫“灰馍儿场”呢,是否与豆腐有关,值得考证。#眉山#

——写于2022年9月1-8日

附记:元朝官刻《饮膳正要》一书,为著名的饮食著作,其“序”为虞集所撰。

注:本图文由作者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芮城美食文章 陵州风物虞集与豆腐(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