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在贵州铜仁市松桃县妙隘乡完全小学,因为没有食堂,孩子们每天中午大多喝稀饭、吃冷食,半饥半饱是常态如今,“一荤两素一汤”的营养午餐成为标配,吃上热饭、饱饭,孩子们个子长高、体质更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一顿饭给人的印象是什么 一餐饭能改变什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一顿饭给人的印象是什么 一餐饭能改变什么

一顿饭给人的印象是什么 一餐饭能改变什么

10年前,在贵州铜仁市松桃县妙隘乡完全小学,因为没有食堂,孩子们每天中午大多喝稀饭、吃冷食,半饥半饱是常态。如今,“一荤两素一汤”的营养午餐成为标配,吃上热饭、饱饭,孩子们个子长高、体质更强。

妙隘乡完小,是我国农村学生营养水平提升的一个生动缩影。2011年,我国正式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旨在通过公共政策干预,提高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学生健康水平。此项计划目前已覆盖近4000万农村学生,贯穿义务教育全过程,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每年合计投入几百亿元,成为我国坚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一项有力举措。

学生的营养状况关系其一生的健康成长,也事关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实施十年来,产生哪些成效?推动农村学生健康成长,还应从何处着眼?

参与政策监测评估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近日主办了营养改善计划十周年国际研讨会。麻辣哥给您带来一手成绩单。

相比2012年,欠发达地区农村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提高约10厘米、8厘米

“均衡而充足的膳食营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伟介绍,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农村学生健康素质显著改善,贫困家庭经济负担有效减轻。即使面对疫情冲击,学生的营养健康也未受到明显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各项健康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根据最新发布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评估报告》显示,2020年底,全国已有28个省份1732个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

“贵州山高路远,过去学生中午要么吃凉饭,要么不吃。”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级督学何秀黔介绍,为破解农村学生中午吃饭难问题,贵州全面实施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营养改善计划,每天给学生提供营养午餐,每年惠及农村中小学生380万人以上。

直接受益者越来越多。截至2020年,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超过13万所,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40%;受益学生达3797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4%

财政支持不断增强。202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26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2011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达1967.34亿元。

惠及面越来越广。按每100名学生配备一名食堂工勤人员测算,营养改善计划的落实约提供了29万个就业岗位。此外,省、县统一采购和配送大多以本地企业为主,营养改善计划带动了当地养殖、种植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营养改善带来了实打实的成效。通过长期追踪调研,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阳光校餐发起人卢迈发现,与2012年相比,15岁欠发达地区受益农村男生、女生分别高出约10厘米、8厘米,贫血率从19.2%下降到9.6%,体质健康合格率从2012年的70.3%提高至2021年的86.7%,实现“追赶式生长”。

营养改善计划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许。“对于低收入社区的营养干预是中国扶贫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干预措施极大促进了国家营养目标的实现。”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助理执行干事瓦莱丽·瓜涅里说,中国的校餐计划已经是全球第三大校餐计划。营养改善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巩固了农村贫穷家庭孩子义务教育率,其规模和质量还可供其他国家借鉴和参考,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营养改善计划需向学龄前儿童延伸,让学生从吃饱到吃好、吃得安全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十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计划的投入保障、规范管理和实施效果,在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指出,持续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持续深入研究,不断提升计划实施水平。

——向学龄前儿童延伸,拓宽营养改善受益群体。

“提升营养改善受益水平,要让中西部农村儿童普遍受益。”卢迈建议,向学前教育延伸,让办在小学里的幼儿园儿童也能吃到营养午餐。在瓦莱丽·瓜涅里看来,进一步将校餐项目拓展到部分省份的学龄前儿童,能够有力促进中国乃至国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目前一些省份已先行先试。2016年,贵州将营养改善计划向学前延伸,率先启动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向农村学前教育儿童提供每人每天3元钱的膳食补助,每年惠及超过80万名以上的农村学前儿童,为农村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提高营养改善计划质量,确保学生从吃饱到吃好。

通过实地调研,卢迈发现,目前一些地方营养改善计划中餐食油盐调料过多,不利于学生健康。他建议,下一步应控制油、盐,减少学生超重,预防未来心脏病发生的危险。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提出,应提高厨师烹饪技术、开展食育。“一些地方的营养午餐,孩子不吃或者吃得很少,与饭菜口味不佳有一定关系。通过对教师、校长、食堂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教育和培训,有利于提供更加营养、健康的学生午餐。”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每份餐食营养又安全。

2020年底,营养改善计划已覆盖全国13.16万所学校,近4000万学生。社会普遍关心,每天有十几万所学校开餐,几千万学生同时就餐,食品安全能不能得到保障?是不是每一分钱都吃到孩子嘴里了?

“2015年,受教育部全国学生营养办委托,我们建立了阳光校餐数据平台,通过手机APP、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实时公开监督评估项目效果。”方晋介绍,在平台上不仅可以清晰看到学生摄入营养量达标情况,还会以半月为单位,自动分析各类食材的采购价格,与地区、全国均价进行对比并及时调整。“下一步应继续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让营养餐更公平、更透明。”

(麻辣财经工作室)

作者:韩鑫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