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翻开人生故事,悲欢纷至沓来,有的故事喜出望外,有的故事辜负流年,不必要猜测生活背后到底能够隐藏什么,唯有把磨难看作是人生的一种历练。

读懂《活着》已中年,——生活不易,好好活着。

很早就看了余华先生的《活着》,可真正读懂《活着》已是中年。

那是1994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版《活着》,当时的感觉就像听一个老人讲过去的故事,有震惊、有感慨,总是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可是到了中年再看,觉得那曾经震惊、感慨背后不是历史的遥远,而是发现剧中的“福贵”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而我们也是生活在剧中的一员。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一个会先到,我们不能阅尽生活百态,无法把握命运进程,就算自己的生命也紧紧地和时代相连,我们一路走来生活不容易,所以更要好好活着。

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从活着经久不衰的影响力)(1)

一、《活着》——“活”在各种艺术领域

余华先生的《活着》主要讲述了文革背景的故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活着》获奖无数:1994年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获奖葛优,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人道精神奖获奖张艺谋,1995年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第52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全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获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

《活着》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兰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

余华本人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艺术作品有:

1994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

2006年上映的由朱正指导的33集电视连续剧《福贵》

2012年9月演出的,由孟京辉执导的话剧《活着》

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从活着经久不衰的影响力)(2)

1、《活着》的故事情节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赌光了家业、气死父亲,妻子家珍屡劝无果后被其父带回娘家,福贵被迫靠变卖母亲首饰租间破屋过活。一年后,家珍手拉凤霞怀抱儿子有庆回到家,福贵痛改前非,准备过安份守己的日子。

好景不长,内战时期,福贵被国民党抓去当兵,一番辗转终回到家乡与一家人团圆,凤霞因病变成哑巴。而在后来的三反五反、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他虽获某些小福,逆境却也一直与他如影相随,最后他的妻子、儿女、女婿和孙子相继死去,只剩下他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自己的一生 了。

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从活着经久不衰的影响力)(3)

2、看《活着》剧中人物,品人生悲欢离合

徐福贵: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不懂事,又赌又嫖,后来龙二设下赌局骗光了他的家产。败光家产后,幸得妻子不离不弃,他也决定发愤图强。但在去给生病的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丁,加入了国民军。

后被解放军俘虏,给他返乡钱让其返乡,与家人重逢。本以为就此以后可以安安心心过日子,但又经历三反五反,大跃进的潮流更迭。

更让他惨淡的是,儿子“有庆”因给县长夫人输血抽死在了医院;后来他女儿“凤霞”生孩子大出血也死在了这所医院;他的老婆“家珍”没过多久也因苦痛的命运而去世;他的女婿因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孙子。但没想到的是,最后孙子也因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撑死了。

他也常常满怀希望的告诉后人: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 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 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牛长大了就共产主义社会了。

家珍:镇上米行老板的千金小姐,福贵对其一见钟情,后来嫁给了他。

但没想到福贵结婚后赌博败家,越来越混账,可她却一直对他不离不弃,在福贵败光家产后,她的父亲将其接回家中,而在她生下儿子有庆后又回到了这个家。

后来因为有庆的死不肯原谅春生,但在文革期间,因为春生轻生,她又激励春生说:春生,你要活着,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就拿自己的命来还吧。

在最后,随着他的儿子,女儿的死去,生命的苦痛让这个好女人也活不下去,追随儿女而去。

另外让我们记住剧中他俩:聋哑的女儿凤霞,献血被抽死的儿子有庆,被两块石板压死的女婿二喜,还有个吃豆子撑死在家的孙子苦根。

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从活着经久不衰的影响力)(4)

3、艺术题材多样,尊重原著自然、朴实的风格不变

《活着》无论电影、电视剧还是话剧,都严格遵循原著的故事情节,风格样式,秉承朴实自然的演绎,以现实主义呈现为主,多用旁白叙述推动剧情的发展,人物表演细腻真实,打动人心。

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从活着经久不衰的影响力)(5)

二、《活着》想告诉我们什么?

《活着》通过徐福贵、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等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向死而生的方式讲述了几位主人公不同的人物命运,通过不同遭遇描述,揭示了人物各自的生活历程,身世命运以及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

同时《活着》在情节上与历史背景结合紧密,体现社会变革对人性的摧残,在大时代背景下的人,就和蝼蚁般脆弱,没有能力呼喊,没有权利为了自己的需求而斗争,我们在这里看到大时代下最真实的环境。

反观目前社会上很多人活着,漫无目标,浑浑噩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活着的证明就是为了吃喝。

《活着》以看似悲剧化的情节实则也饱含希望,生活不容易所以更要好好活着。

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从活着经久不衰的影响力)(6)

结语

曾经有一位学生问过余华在《活着》中极端的环境下,为什么还要讲生活而不是幸存,余华回复道:“生活和幸存是一枚分币的两面,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则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最后以作者余华的这段话作为本文的结语:“如果你的世界,没有痛苦的害怕,没有尊严的担忧,没有初来咋到的贫贱,没有暖寒的交替,没有外貌的困扰,没有男女的区别,没有你我之分,没有生死顾虑,你才会离真正的活着越来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