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葡萄干要不要洗,这件事居然有那么多人关注。
有种说法称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促干剂”,不利于身体健康。其实,这只是因为大家对葡萄干制作工艺不够了解。在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中使用“促干剂”是正常操作。为了解释这件事,我们先从葡萄的表面说起。
1. 葡萄皮具有卓越的保水性能
葡萄生长在温暖、干燥的地区。在葡萄的发育和成熟中,保持水分很重要。不然,葡萄还没长大,就已经被晒干了。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葡萄皮长成了很特殊的结构。
从电子显微镜拍出来的照片看,葡萄皮的显微结构并不像肉眼看到的那样光滑,而是由腊质构成的片状组织杂乱地堆积出来的。腊质本身相当于防水层,能阻止水分的蒸发。而这种结构进一步增强了葡萄表面的疏水性能,被称为“超疏水结构”。就因为葡萄皮的这种结构,有时我们买回家的其他水果都失水变蔫了,而葡萄还很“坚挺”。
2. 葡萄干的制作需要尽快脱水
葡萄干的制作就是在挑战葡萄的保水能力。不管是晒干还是阴干,都是希望它尽快失水变干。尽快变干除了能缩短制作周期,还能降低晾晒过程中沉积灰尘、被细菌侵蚀、氧化变色的可能性。但是,葡萄的结构都是在为自己保水。要尽快脱水,就需要在干燥前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式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地中海和小亚细亚地区。最早是使用草木灰和橄榄油的混合物。草木灰是碱性的,而葡萄皮的腊质主要是脂肪酸,能跟碱发生反应而被破坏。而橄榄油跟腊质之间有更好的亲和性,能帮助更多的碱“进入”腊质的缝隙之间。经过这样的预处理,葡萄脱水干燥的速度就大大加快了。这就是古代的“促干剂”。
后来,“促干剂”逐步改良,比如用食品级的碳酸钾代替草木灰,用脂肪酸乙酯代替橄榄油。经过这样的处理,葡萄的干燥速度能够提高2~3倍。再后来,世界各地开发出了不同的“促干剂”。比如,中国科技人员开发的“促干剂”含有氢氧化钾、碳酸钠、乳化剂等成分,而美国加州有用热碱水来“促干”的。葡萄用“促干剂”的水溶液浸泡后,再用清水洗过,残留量非常少,而且它们本身也没有毒害。
除了用“促干剂”浸泡,葡萄干的制作还往往要用到二氧化硫气体熏蒸处理,或者二氧化硫溶液浸泡。很多人听到二氧化硫就本能地抵触,但其实二氧化硫是常用的抗氧化剂。用它处理葡萄能避免葡萄中的多酚氧化,获得品质更佳的葡萄干。国标标准规定的“水果干类”二氧化硫限量标准是0.1克 / 公斤,只要不超过这个标准,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3. 吃葡萄干之前有没有必要清洗
有些葡萄干上会有白色物质,有人认为那是农药残留或其他“脏东西”,主张洗了再吃。实际上,那是葡萄分泌的糖醇类物质,就是葡萄还新鲜时果皮上的那层白霜。在葡萄干的“预处理”过程中,白霜会去掉一部分,但还会有一些留下来,完全可以吃。当然,在葡萄的干燥过程中,可能会有灰尘等落在上面。如果你愿意洗了再吃,也没什么不可以。
文:食品工程博士 云无心
编辑:管仲瑶 余运西
审核:徐秉楠 陈会扬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3UYVOQEV】获取授权
本文来自【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