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记住这四个字:掌握这4个字就足够了(1)

为什么不能说反语?

2-4岁的宝宝,正处于语言和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词汇量突飞猛进,但是对语意及寓意的理解却仍处于发展中,所以经常会词不达意。

而且孩子对于大人说话的内容的理解是“一是一,二是二”式的简单直白,还不能理解家长的“一语双关”或者语言背后的深意。

如果家长经常说反话,孩子就会很困惑,而家长与话语完全不同的表情也会让孩子无法猜测到家长的真实意思,不利于孩子理解能力的发展。

一定要记住这四个字:掌握这4个字就足够了(2)

家长在孩子调皮的时候会生气地说:“看你干的好事”。

3.说反话影响孩子与人沟通

  小朱今年幼儿园入学了,妈妈以为以小朱这样活泼好动的性格本应是能在幼儿园交到很多好朋友。但老师反映小朱有点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了。

  问及原因,才发现原来小朱经常在其他小朋友摔倒的时候跑到别人身边说:“小笨蛋,快站起来”在别人哭得伤心的时候“安慰”:“哭的小朋友不可爱”。

  虽然老师知道小朱是“爱意的鼓励”,但其他小朋友却认为小朱是在嘲笑自己。

孩子的语言风格大多是从爸妈那里模仿过来的,而且孩子并不懂得区分家长充满“爱意”的反语,随便套用在其他小朋友身上,就容易发生小朱小朋友这种容易让人误会的情况。

孩子学会说反话,往往也只是简单套用,而不能真正地理解说话的语境。即使他能理解,也很难保证听者能够读懂你的反语。

因此,家长还是尽量避免对孩子说这些反话,以免孩子错误地模仿学习。

要用正面语言引导

01

有一次我在一家小店吃早餐,和我坐在同一张桌子的对面是一对母子。那个小男孩看上去4岁多,正上幼儿园的年龄。

在等饭的时间里,孩子坐不住,一会儿踢踢桌角,一会儿把凳子当马骑,嘴上还说“卡哒卡哒”;一会儿玩桌子上的一筒卫生筷;一会儿跑开,妈妈在看在眼里,一脸的生气,站在那儿训孩子:“不要把凳子弄响,人家有意见的!不许玩筷子,没听见吗!不要乱跑,规矩点!”

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我发现这个妈妈说了十多次的“不要“这样的话,而孩子呢,根本不听!你制止了这个,他又玩那个!

这个时候,我也在等饭,于是就把这孩子招呼过来,说:“小朋友,来,你过来。阿姨想和你说个话。”

孩子走过来了,问我什么事。我立即拉起他的双手,微笑地对他说:“你很可爱,很聪明。”

他听了我这话,奇怪地看着我。

“你看,你在等饭的时间,没有浪费时间,做了这么多事。你会摆筷子,你想把凳子摆好,你想让自己活动活动,在锻炼身体。是不是?”

孩子半信半疑,回答“是”。

这时我看到孩子的妈妈很惊讶很不理解的样子,正奇怪我为什么这样说。

我只管继续对孩子说:“其实,这些事可以在家做的是不是?饭店里人多,其他人也要吃饭,如果这些事情放在家做,就不会影响别人,你还可以尽情的做这些事,快乐的玩,是不是?”

孩子听了我的话,使劲点点头。我又表扬一番:“嗯,我没看错。一看你就是懂事的好孩子!”

一定要记住这四个字:掌握这4个字就足够了(3)

02

5岁的姐姐正在搭积木,弟弟看见了,上去就要抢。姐姐大喊着,一边去保护自己的积木一边去推弟弟,差点把弟弟推倒,弟弟哭了起来。

奶奶生气地走上前,“教训”姐姐说:“你就不能给小弟弟玩一会吗?”

“不给,就不给。”姐姐的态度很强硬。

可是弟弟还是哭,而且非常想玩那个积木。

爸爸忍不住了,上前对姐姐说:“那好,以后给我们只给弟弟买,你也别玩。”转向弟弟:“爸爸明天就给你买一个更好的。你说你怎么就不懂得分享呢。”

姐姐仍然很强硬:“那也行,反正我不给他玩。”

看小妮子的态度的确强硬,我只好转变思路,故意对弟弟说:“姐姐不是不给你玩,姐姐是想搭好一个漂亮的房子再给你。你看你太小了,姐姐担心你不会搭,先给你做个示范。姐姐,你是先给弟弟一块还是两块?”

姐姐想了想:“先给你一块吧。”“你看吧,姐姐在外面和别的小朋友都懂得分享,何况自己的弟弟呢?”

听了这话,刚刚还拒绝和弟弟玩的姐姐把刚刚搭建好的房子拱手送给弟弟:“你玩吧。随便玩。”

“那如果弟弟给你弄的乱七八糟的话怎么办?”

“没事,拆了还可以再重新搭嘛。”

03

3岁的豪哥很爱吃糖,而且看见就不会放过。他总是偷偷地趁妈妈不注意去拿着吃,就算妈妈藏起来他也会发现然后一下子吃好几块。

一开始妈妈就会跟他说不要吃那么多,可是他根本不听。妈妈说多了,他就表面上答应私下里还是偷着吃。

有一次妈妈换了一种方式,妈妈:“儿子,你过来妈妈跟你讲为什么不让你吃那么多糖。”

“你知道吗?吃太多甜的东西对牙齿不好而且会身体不好,如果你牙疼了就是吃糖吃多了,小虫子在咬你的牙齿,你的牙齿就不漂亮了,吃多糖你还会咳嗽很难受你说对不对呢?”

儿子想想点点头把手里的糖放回去然后跟妈妈说:“妈妈,我以后就吃一块儿,吃完多喝水好吗?我要有漂亮的牙齿。”

为什么不同的语言,会带来反差如此大的反应呢?

这主要是看话语所传达出来的信息给了孩子怎样的感受。

一种话可以有两种表达。如要让孩子愉快做事,最好要用正面的语言说,而不要用负面的语言说。

因为孩子也和成人一样,不希望老是被否定、被指责。只是受我们传统的教育思维习惯,导致我们一不小心就说容易说出负面的语言。

一定要记住这四个字:掌握这4个字就足够了(4)

那么怎么避免“祸”从口出呢?

可以事先来作一种句式的练习,然后在生活中尝试着运用。

方法是:你希望孩子怎么样,你就把这个词说出来。这叫希望词,再找出它的反义词,然后把反面的说法改为正面的说法。

  例一:希望词:勤快 反义: 懒。

  反说:不要这么懒,你怎么这么懒!你真够懒的!

  正说:你勤快一点,你比上次勤快多了。

  例二:希望词:认真 反义:粗心

  反说: 你不要这么粗心。

  正说:你认真一点

  例三:希望词:快 反义:慢

  反说:你这么慢。

  正说:你快一点,我相信你能快起来。

  例四:希望词:干净 反义:脏

  反说:你弄这么脏。

  正说:你可以保持干净一点的对不对?


十分妈妈:一个有温度的亲子育儿公众平台,在这里,为你分享提升妈妈宝宝幸福指数的一切好文。

shifenmama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