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行政层级分四层,由高到低分别是:直辖市(省级)、副省级市(副省级)、地级市(厅级)、县级市(处级)。在全国600多个城市里,有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
城市级别越高,其拥有的国家战略和资源配置优势越明显。
北京、上海、重庆、天津4地为直辖市,相当于省一级。与广州、深圳、苏州、太原相比,直辖市在城市级别、管理权限还有财政自由的支配上,都远超普通城市。
15个副省级城市里,其中包括10个省会和5个计划单列市,他们分别是:
省会:广州、杭州、南京、济南、沈阳、长春、哈尔滨、武汉、成都、西安。
计划单列市:深圳、青岛、宁波、大连、厦门。
副省级省会里,基本都是区域中心,发展高地。广州对于华南、沈阳对于东北、武汉对于华中、成都对于西南、西安对于西北。
而计划单列市是我国城市体系中特殊的一种存在。所谓计划单列市,就是财政单列,财政收入直接与中央对接,而不是上缴本省级,并且计划单列市有一定的省级管理权限。
可以看出,计划单列市与本省会城市存在一定竞争关系。广州与深圳,济南与青岛,杭州与宁波,沈阳与大连,福州与厦门,在国家战略和城市群主导权上会存在相互争夺的现象。
其实副省级城市的前身,是计划单列市。那为啥现在不增加计划单列市了,看着还可以?
一、计划单列市设立初期,的确调动了个别城市发展的积极性,但由于其财政直接与中央对接,本省内并未享受到利益,更别说为本省做贡献了。
二、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关系划分明朗且清晰,这在后期增加了地方在探索收入增长极上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再设立计划单列市,就失去了其价值。
三、2010年前,5个计划单列市发展速度不分上下,相对平稳,但2010年后,深圳一骑绝尘,拉开了与其他4个计划单列市的距离。可见,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计划单列市的优势越显薄弱。
四、过去40年的发展已经证明,城市级别的高低,与经济增长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城市级别高虽然能提高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但未必能促进经济高速增长。正厅级地级市苏州就是很好的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