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有七律无题诗六首,是他诗歌中的精华。六首无题诗中,《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传诵最广,前一首,小楼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解读过,今天小楼解读第二首,这首诗的颔联是千古名句,即使没有读过全诗的人,肯定也听说过“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诗。

无题二首

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写给三个人的爱情诗(李商隐最经典的爱情诗)(1)

这首《无题》,是李商隐无题诗中主题最易理解的的一首。这首诗大约写于开成四年(839)李商隐任秘书省校书郎之时,诗原题二首,第二首是七绝: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从第二首诗中可以看出,这一组诗是写诗人在某个宴会上,遇到了自己慕名已久的贵家女子,并产生了朦胧而美好的情愫。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诗首二句写时间与地点,“昨夜”表明诗人是今宵追忆昨夜的事迹。

虽然首二句只是点明时间跟地点,但“昨夜”的复迭,句中的对举,以及上下两句蝉联一气的句式,开成了一种婉转流美,充满咏叹的格调。两句读下来,使人不禁联想,昨夜到底是怎样一个美好的夜晚,使得诗人反复的吟咏,昨夜到底发生了怎样美好的故事,使得夜里的星辰、夜里的微风,以及夜里的画楼与桂堂,都让人无限流连。

李商隐写给三个人的爱情诗(李商隐最经典的爱情诗)(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彩凤,彩色羽毛的凤凰。

灵犀,古人视犀牛为通灵神兽,犀牛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

我们虽然没有凤凰那样的美丽的翅膀,不能比翼双飞,但我们的内心就像犀牛的角,彼此相通。

这两句诗,展现出李商隐抒写心灵感受的非凡才力。彩凤比翼双飞,是描写美满爱情的习语,诗人加一个否定词“无”,常语翻新,表明了他们的爱情是充满阻隔的,是不现实的,这本是令人痛苦的,但下一句”心有灵犀一点通”,却从痛苦中翻出幸福。

用灵犀来喻指心灵相通,是李商隐天才般的想象,这句诗遗貌取神,极新奇而贴切。

在明显无望的爱情中,心灵的交融成了莫大的慰藉,李商隐的这两句诗,将这种爱情写得如此的谦卑美好,故成千古传颂的名句。

李商隐写给三个人的爱情诗(李商隐最经典的爱情诗)(3)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送钩,《汉武故事》载:“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帝披其手,得一玉钩,手得展。故因为藏钩之戏。”后人仿效,成为宴席上的一种酒令,一队暗中传送,藏钩于手,使另一队猜在谁手中,不中则饮酒。

公曹射覆,分曹即分组,射覆,将某物覆盖,让别人猜是何物,也是一种酒令。

五六句写昨夜宴会上的盛况,他们分组玩着送钩射覆的酒令,饮酒作乐。

“春酒暖”、“蜡灯红”,即描写了宴会现场的热闹气氛,也抒写诗人内心无限留恋的心灵感受,也许是宴席人心上人的一个眼神,便让诗人内心无限温暖,也许是洒令游戏中两个人心灵上的默契,让这一个平常的宴会变成了让人无限怀念的时光。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嗟(jiē):叹词。听鼓应官:到官府上班,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召集僚属,午刻击鼓下班。

兰台:秘书省的别称。转蓬:指身如蓬草飞转。

尾联写诗人听到官府击鼓,不得不离开宴席,前往秘书省上班。离开了宴席,也就离开了这位与他心意相能的贵家女子,他与这们女子本就名不正言不顺,日后再无相见的理由,因此诗不禁叹息良会不再,身如飘蓬,难以自主。

李商隐写给三个人的爱情诗(李商隐最经典的爱情诗)(4)

李商隐的这首诗,写的是他跟一位贵家女子的爱情,这位女子日是谁,已不可考,甚至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可能也是诗人的一厢情愿,但这一“宴”之情,却被李商隐写得无比的谦卑美好,情致缠绵,让人无限回味,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爱情名篇。

,